解析关于中医养生的四个困惑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开始喜欢用中医来养生了。中医里的养生妙招有很多,其中,根据食物性味,来利用食疗保健的方法,被不少人所追捧。那么,食疗真的有那么好的功效吗?下文做了具体介绍。

  困惑一:食疗养生能否“百病皆除”

  因为红极一时的张悟本写了一本疯狂畅销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不少老百姓误以为,学养生、学食疗,就能“治百病”!“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更加注重延年益寿的方法。而目前还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少人希望借鉴别人的养生之道换取健康。”陈俊文分析,正是这些美好愿望成就了养生热。

  因此,不少江湖骗子、“挂羊头卖狗肉”的“专家教授”,抓住了老百姓的心理需求,宣传所谓的“养生经”,断章取义套用中医理论,片面夸大食物功效。

  在中医,讲五谷为养,蔬果为助,也就是说人体主要是靠五谷来维持,蔬菜水果是辅助五谷杂粮的,只吃蔬菜,或者把水果当成主食,本末倒置,身体何谈健康?此外,中医养生分内养和外养,内养养的是精、气、神,外养就是皮肉、筋骨。中医特别注重的是内养,而现在所谓的养生专家,讲的都是外养,比如怎么吃,怎么锻炼。像张悟本提出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如果内养出了问题,用吃的方法来解决,根本是无稽之谈。

  食疗养生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但绝不等于“吃了某样东西百病皆除”。辨识“张悟本”,方法很简单:太绝对的养生说、食疗说,绝对不可信!“急功近利”的养生学说非但不是中医,恰恰是“反中医”!

  困惑二:养生能否“依葫芦画瓢”

  中医养生理论深奥,涉及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系统,强调治病要“因证而异”、养生要“因人而异”,切忌盲目跟风,“依葫芦画瓢”。

  人的一生分为“生、长、壮、老、已”,到了壮、老阶段,功能开始下降,阴阳偏颇,可以适当使用养生药物。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养生保健要注意个体差异。中医养生讲究辨证论治,如进补就要通过望、闻、问、切,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再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对症下药。年龄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使用的保健药物就会不同。

  专家提醒,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顺应自然,更何况中医理论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适合于别人的养生方法不一定适合于你。选择养生方法或保健药物,最好请专业医生对你的体质进行评判,再养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困惑三:休闲场所中医保健是否可信

  近年来,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被视为国粹的中医技法成为很多休闲会所、美容院、洗浴中心、减肥机构的推崇亮点,甚至连发廊、足浴店也搭上“中医”二字。拔罐本身是一种医疗手段,而今越来越多被用于保健。拔罐虽然在中医学里是一件很简单的操作,但不能胡来,如果拔罐时间过长会出现水泡。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人体穴位等一些专业性的知识。”

  专业医疗机构与休闲场所的区别正在于此。医生是在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决定对病人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的治疗手法。没有资质的按摩人员只是学了些穴位和按摩手法,却不懂医理,不可能检查出病人是否存在哪些系统性疾病。

  针对一些不法休闲场所打着“中医养生”的旗号从事色情服务,陈俊文教授提醒,消费者注意“三看”,一看环境,正规按摩场所应敞开透明,不会关得严严实实;二看资质,场所的经营证照及项目、保健师的从业证件要看清楚;三看手法,是否针对穴位,是否有一整套操作程序值得考究。

  困惑四:养生可否等病了再养

  中医自古以来,重在“治未病”,强调无病防病。不少人自认为身体健康,体检什么病都查不出来,就不需要养生之道。其实不然。

  相关数据显示,不良生活方式,每年要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亚健康状态。“中医讲究调理,并不是补药,养生重在生活方式。”陈教授提醒,首先人要恬淡虚无,保持好的心理状态;其次,起居有时。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代病,也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亚健康的成因之一。很多人熬夜打麻将、看电视、玩电脑,这种耗费对身体损伤很大,吃再多保健品也没用。再次,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或胡乱节食,不偏食、营养均衡是养生的重要一环。最后是运动有度。中医很早就有运动养生说,但强调“不可使之过极尔”。散步、太极拳、五禽戏、游泳等都是较好的运动方式。

  不可否认,食疗对于治疗疾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合使用的食疗法也有区别,而且,食疗不等于药物,因此,它的治病功效会有局限。因此,出现身体不适,还是应该及早看病才好。

  推荐阅读:普通的食物有不凡的养生功效

2024-10-26 20:35:09

Related Articles

中医养生有四种好方法

说道中医养生,其方法有许多,但都要求耐心.持之以恒,从而积少成多,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医养生贵在坚持.这里从四个方面来讲中医养生的方法,即药.食.术.思. 药:即中药.中药,作为中医养生的一个大部分,是最为大众所熟悉,也是最常被使用的,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讲从某位老中医那里开了副方子,调养自己的体质.中药的运用有着许多的讲究,这里强调的是健时应补泻得宜,用药对症专业,不要偏听偏信一些所谓的民间土方,误人误己.疾时要注意药毒平衡,俗语讲"是药三分毒",虽然中药的副作用小,但并不是没有,服用时的

解析传统中医养生的启示录

在中医里,关于中医典故有很多,不同的中医典故,都是一个个养生良方.如果你想用中医来保健养生,那么,了解一些中医养生的启示录,还是很有必要的.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些典故.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谓的"保健"活动. 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道"指法则.原则;"术&quo

解析中医养生里的六对矛盾

中医养生方法多,效果也好,因此,不少朋友在保健身体的时候,都会去尝试一下中医养生法.从中医的角度考虑,使用中医养生法,你需要先来了解几对矛盾,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介绍一些中医典故. 饱与饥: 多食伤身,营养不足也损害健康.<抱朴子>中说:"养生赖于饮食,然使醉而强酒,饱而强食,未有不伤身者."唐代诗圣杜甫就是因为饱餐一顿耒阳县令送的烤牛肉而死的.清代顺康年间,户部尚书马齐,自其祖父以下四代多享高寿,其中百岁者有5人之多,马齐本人享年88岁.据传马家主要是善于饮食调摄,坚持&

中医养生保健的四个基本养生理论

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空间中,经常会听一些中年女性朋友们说起中医养生的话语,早在古代,我们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运用中医的办法来养生保健,而对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身体特质,每个人所需要的养生办法却不尽相同. 女性朋友们运用中医养生的办法,能够保养好自己的肌肤,延缓其衰老的速度,也能够保证我们的健康,那么中医养生的观点到底有哪些呢?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

中医专家解析揉腹养生的功效

进入冬季养生保健提上日程,中国有句俗语,冬季养生靠藏,那么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哪些认识,知道哪些保健养生的方法呢,以下是中医专家针对揉腹养生的功效给大家做出的详细的介绍,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帮助. 预防溃疡病 揉腹能够对胃肠道起到刺激作用,可以促使胃肠黏膜产生前列腺素,阻止产生过量的胃酸. 治疗习惯性便秘 经常便秘的人,用掌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揉腹,每次50~100次,按压时,如果感到有条索状硬物,可能为宿便停留的部位,这时应该轻缓按摩,不可用力过大.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有

专家解析中医养生的秘诀

中医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它还有保健养生的功效.在中医里,有很多养生的秘诀,可以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让体质增强,身体也能变得更健康.究竟,中医养生的秘诀是什么呢?下文就为你详细介绍中医养生法. 俗话说:"善于养生的人,谨慎行事,回避祸害."中医学认为,人之生死乃一气之化,生者气之聚,死者气之散.人之生必有生之理,人之死必有死之因,生生死死自然之理也. 道家老子说:"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世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就会永远是满足的.即是说人的心境安然满足就要

中医养生4个技巧 巧妙调理内分泌

中医养生4个技巧 巧妙调理内分泌
大家都知道,如今不少的人存在内分泌失调的问题,有这样困惑的女性不仅让人容易出现便秘.痤疮等问题,还有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妇科疾病.所以,中医养生需要注意方法,可是女性怎么全面调理才能彻底平衡内分泌呢?想要了解这个问题的女性朋友,随着小编一起看看调理内分泌失调的4个小技巧吧. 1.膳食平衡,饮食调节: 女性怎么调理内分泌呢?食物应多品种多变化,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与刺激性食品,烹调食物要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以获取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调理内分泌失调;女人饮食调理不可挑食.偏食.

详细盘点中医养生的四大误区

中医历史悠久,使用中医,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能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中医养生的秘诀有很多,你可以用中医养生法,来增强体质,保健身体健康.在使用中医养生法时,有一些误区是你需要多加注意的. 张悟本.道士李一等一个个"养生神人"相继出现,一本本养生书籍让人眼花了乱,一档档养生保健的电视节目让人辨不清真假是非,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中医养生保健红火的背后,标准的缺失.行业的不规范,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低等,让关注养生之道者感到困惑.为此,记者采访了省中医药大学陈俊文教

顺应四时 适时进补是中医养生理论

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的话,就会发现在很多中医典故里,都会有顺应四时,适时进补的说法.从中医的角度考虑,顺应四时,适时进补,是中医养生的常用理论.下面,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下. 人和细菌要和谐共处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然环境里,这个环境不是纯之又纯的.如果我们到医院去做检查,可以发现从口腔到咽喉再到全身不知道有多少细菌和病毒.虽然这些细菌.病毒都存在,为什么人却不得病呢? 这个问题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比较容易理解.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人和自然之间本来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