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管是煎炸、炒菜,还是煲汤、凉拌,都离不开油。市场上的食用油也是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究竟吃什么油更有利健康呢?
很多疾病与脂肪摄入过多有关
我们知道,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是人体需要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它除了为大脑、神经细胞提供原材料、充当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外,是生命能源的主要来源。我们日常中使用的食用油,主要成分就是脂肪。我们吃的食物除蔬菜、水果外,都含有脂肪,猪肉、鱼肉、花生等含量较高。很多时候,为了使菜肴得到较满意的色、香、味和较好的口感,炒菜时往往会添加入较多的食用油。在其他的食物中,也含有许多“隐性”的油脂,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摄入人体。
就现在生活水平而言,一般人不缺脂肪,而是吃的脂肪过多,生活中养成限油的健康饮食习惯很有必要。医学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都与脂肪摄入过多有关。
每人每天吃油不要超过25克
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含量约占90%,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用油都是由这三类脂肪酸以不同比例组成的。
饱和脂肪酸:性质稳定,不容易氧化,适合高温油炸。容易在血管中沉积,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如:动物性油脂,植物油的棕榈油、椰子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性质不稳,容易在高温烹调的过程中氧化,形成自由基。如有玉米油、黄豆油、葵花油等。
单不饱和脂肪酸:比较稳定,能降低胆固醇。如山茶籽油、橄榄油、芥花籽油、花生油等。
一般健康成年人的饮食三类的脂肪酸应均衡摄取,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量应高于饱和脂肪酸。由于食物中原本就含有油脂,肉、蛋、全脂奶等动物性油脂已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因此在选用烹调用油时,最好选择植物性油脂,让各种脂肪酸的摄取比例均衡。
所以,提倡吃植物油,尤其是吃茶油、橄榄油、菜籽油,而要少吃动物油。一般来说,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油皆如此,椰子油、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甚至高过于猪油。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的吃油量为不超过25克(半两),每月每人不超过750克为宜。
怎样鉴别食用油的质量
色泽:一般高品位油色浅,低品位油色深(香油除外)。豆油一般为淡黄色,菜籽油为黄中带点绿或金黄色,花生油为淡黄色或浅橙色,棉籽油为淡黄色。
气味:不同品种的油有其独特的气味。用手指沾一点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品质好的油,应视品种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应有其他的异味。
透明度:一般高品位油透明度好、无浑浊。好的植物油,经静置24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花生油在冬天低温时会凝固成不透明状,这是正常的现象。若有分层则很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如果植物油透明度差、黏度变大、有气泡,常是变质的象征。
查看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无合格证、食品安全认证标志,是否标明等级、生产名称,是否有加工工艺标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