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减少40%”、“色斑变淡30%”、“皮肤水润度提高85%”等等,这些数据有没有让你感觉很专业、够说服力?它们从何而来?是否真的有那么可信?应该如何解读?立刻就为你指点迷津。
护肤不能盲目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1:品牌自身实验室
在一款新品上市前,总有一批“小白鼠”们事先替我们试用,测试的流程通常是:先记录什么都没有涂抹,即皮肤彻底清洁、晾干后的特定数据,包括水分度、色斑状况、周围状况以及皮肤内某些特殊物质的含量等,再记录产品使用后的状态,包括即时效果,几个小时、几天乃至几周后的皮肤状态。除了直观拍照,还有各种专业仪器及测试法,尽量做到数据客观真实。
数据来源2:供应商所提供的数据
大型实验室的开支庞杂,需要雄厚的实力支持,并非每个品牌都能担负,因此,通常只有大集团、大公司才会配制。不少小型品牌,则会“借用”购入某一配方、原料时供应商所提供的数据。它们同样也经过一系列的大规模测试,不同的是,其仅为某一成分或配方的试用结果,在购入后,产品整体的调整、使用这一购入成分后,产品整体的调整、使用这一购入成分的数量改变,都可能对数据产生影响。客观来说,测试“一款产品”比测试“一个成分”的可信度相对更高。
数据来源3:民间个人测试
有些人觉得产品所提供的数据总有美化之嫌,选择相信中立的第三方,包括独立实验室、皮肤美容医生以及民间个人测试,以验证某款产品的效果。其中,独立实验室价格较为昂贵,通常只在专业的美容品测评比拼时才可能用到,医生的测评较偏重“治疗效果”及“安全”考量,而民间个人则多通过小型仪器和简单试验进行。
二、不同类产品不同看待数据
1.美白淡斑类:这类保养品最喜欢用到各种数据,譬如和“淡斑黄金标准”做淡斑对照,斑点面积的缩小,斑点深度的变淡等。不过,即便“黄金标准”也要用到至少八周才能看到效果,淡斑品只有在长期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才能有一定的改善力,但不会让色斑消失。
2.保湿滋润类:即刻的改善效果惊人,数据会很漂亮,但好的保湿品应该有持续效果,甚至在停用后还能让皮肤保水力有一定提升,另外,多功能的保湿霜也有一定改善肤质的作用。
3.紧实抗皱类:皱纹的深浅多寡均可测,但可能受皮肤含水量等问题的影响而误差较大,同样,皮肤紧实度在一天之内都会有明显差别(比如早上脸比较肿,皮肤看起来好像更紧)。已经松弛的皮肤,单靠保养品很难做到“复位”,抗皱紧实类保养,还是以预防为主。
4.毛孔粉刺类:毛孔和粉刺是“老大难”问题,前者几乎无法看到明显变化,后者则有此起彼伏的困扰。坚持使用相关产品至少三个月,毛孔不会消失,但没有进一步扩张,皮肤不再过渡分泌油脂,痘痘减少,这些都是可观测到的改进。
我们选择护肤品时,要看中的是实际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的相信化妆品所打出的广告。
推荐阅读:揭秘家中染发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