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历来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正因为其大,才有千奇百怪的形态。
医学的冷静和现实偶尔会让人失望:恋爱导致大脑中产生的使人感到幸福的化学物质,寿命不超过36个月,但一般人会在12个月左右就发现该物质已然消失。不排除自我制约的参数,结婚4年后解体的家庭特别多——夫妻们甚至没有耐心等到“七年之痒”。
所有的成功的婚姻都相似,所有的不幸的家庭都不同。——托尔斯泰
围棋里有一种死局,就是两个人都精疲力竭,但是又都死劲地扛着,只等那扛不住的一方投子认输。婚姻里也一样,惟一的区别是没有人投子认输,面对死局,双方呈现的是无畏的平静,面对婚内陌路的漫漫长途,连胜负的心都没有。
甚至,他和她在上司那里都是独当一面的干将,在朋友同事眼里堪称天造地设、举案齐眉;在双亲眼里更是相敬如宾、双双尽孝,终于,被社会定位成家境殷实、生活体面的都市白领——一切如此花好月圆。
可爱情到底什么时候溜走的,谁也不知道。客气生分倒是其次,当发现连安慰彼此的夫道妇道都行不得了,不仅大惊失色,因为两个人原本真的是干柴烈火。有时候看别人的日子险象环生,他或她不禁在心里悄悄揣了一点嫉妒,即便是这样的惊险,到底也是有声色的啊。
这些年来,他和她一起供了楼,一起供了车,一起供了孩子上学——两个人的局面风生水起。如果要活生生地撕裂开来,各自的生活都不可能维持在原先百分之百的状态而大幅度缩水,他和她实在懒得去颠覆一派歌舞升平。
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人谁也不去考虑解决方式的原因,因为实在太过血肉模糊。
西方学术界对婚姻质量的关注始于上世纪20年代,而中国学者第一次对中国婚姻质量进行评估是在1986年,北京一位学者在某研究会上提出:中国家庭有60%没有爱情。十几年后的今天,婚姻更是被住房、收入、债务、开支负担、晋升机会、教育程度、外表性向、职业性质、两性间的权力争持充斥着,在一夫一妻制经历着严峻考验的当头,谈爱情太过奢侈。
采访中,一位37岁大学教师说:“我和老婆恋爱8年后才结婚的——抗战都打下来了。有这么久恋爱经验的人都知道,当时只有结婚或分手的两种选择。为了让双方父母放心,我们结婚了。我觉得我老婆挺可怜,我这样她肯定不满意,她总是不放心,时不时旁敲侧击地追踪。但是婚姻让她对我有了一种所有权,只好认了。我们都没有勇气承认我们的婚姻是错误的——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完全错了。”
任何双方认为愉悦的方式都可以存在,只要夫妻双方对这种方式有本质上的对等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因为怕辜负、怕伤害而不得不进入婚姻的无奈。不少男人在大婚前夕曾说:如果她不是怀孕了,我也不会这么仓促地决定和她结婚。他们看上去像是负责任的男人,但是关乎两个人甚至下一代人生活的大问题又怎么是责任两个字可以扛得起?婚姻包含着太多的不确定性,眼看着这场带有问题的爱情步入到一场并不乐观的婚姻终究是令人遗憾和不安的,而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令人不安的婚姻正在宾朋的喧闹和祝福中粉饰着它的美满和谐?
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和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海涅
关于著名诗人“王小妮和徐敬亚的婚姻现状”,我无数次地在电脑里查询以求结果,因为听说近几年他们的婚姻出了故障,我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气质轻灵的王小妮是个淡然生活的人,她向往平实的幸福。在随笔集《手执一枝黄花》里,不谈爱情的王小妮仍然于字里行间隐约着对丈夫徐敬亚的热爱。“1979年,在中国东北,吉林大学文科楼宿舍阴冷潮湿的走廊里,徐敬亚急匆匆地交给我一本油印刊物,封面是很蓝的。他突如其来的兴奋让人感到唐突。不久,徐敬亚开始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奔走如飞地写,这就是本书中最早的那些文章,他的那种强横和自信,让班里那些沿着厚厚的理论专著抄笔记的人们不由自主地不解和恼火。直到后来,我才更清楚,他是克制不住那种巨大的冲动而匆匆动笔的。徐敬亚永远没有顾及左右的能力。他以为感染了他就感染了整个世界。后来,我说他:你这些文章只能读一遍。他说:每个人都读一遍就够了。”
一个妻子能熟读丈夫的世界是难能可贵的。1994年,在深圳,王小妮写下《我和他,提着两斤土豆走出人群》,让多少人唏嘘不已,艳羡无比。“他不是没有开家门的钥匙。他是在那儿等我。其实,他更是在等我手里的土豆。菜市场有4个出口。人群朝向4个方向散去,全世界只有他知道我注定要经过那儿。他向我走过来,我闻到他的烟味,是暖和,是干燥。是什么东西随着烟进入他,什么东西随着烟飘到我这儿,我不知道。”
“我们一起走,一起讨论土豆。我们禁不住就开始回忆,我们一起计算一生中吃没吃过1000个土豆?”“在这样一个平静如常的晚上。我们在家里,我们吃过了咖喱土豆。夜里,我在日记上写:晚上,买两斤土豆,一半种了,一半吃了。”
婚姻如此,幸福已经被一菜一蔬的瓷实网络,就好像闽南土屋那样越是经历风吹日晒越是坚不可摧的天成架构,怎么可能也有松动或解体的那一天呢?如果一切是真的,我等后辈不仅黯然失望,看不见光明。
有人说,他们两个都太聪明,相互看得太透彻,把彼此的思想揣摩得太有道理。于是,男女之间没了悬念,只剩一种螺丝螺母的契合关系,时间久了就会锈死。
看来,婚姻真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相比之下,爱情不过是一种精神游戏。
男人的幸福是:我要;女人的幸福是:他要。——尼采《苏鲁支语录》
一个人能认识另外一个人,是偶然,是奇遇。没有最后的结果谁也不知道这种认识是好还是不好。情到深处,每个人都曾经相信自己可以随时承受住两个人的心乱,两个人的背景,两个人的脆弱和兴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许多民间故事讲述的不是你的智商有多高或是读过多少大哲学家的著作,而是能否正确地审时度势,并以最低的代价及时摆脱困境。专家认为,在家庭中,更能胜任这一角色的应该是妻子。因为男人缺乏柔韧性,适应能力差些,生理学上也是如此,男婴的死亡率要比女婴高出一倍。造物主赋予女性更多韧性、耐力和适应能力。
大多数男人一辈子都会像孩子一样玩不够。他们会迷恋足球、汽车、钓鱼、桌球、打牌,当然,还有政治。许多男人一生都有收藏书籍、照片、钱币、钥匙圈等等爱好。大多数幸福婚姻的基础都是因为妻子明白,在男人的内心世界中,他是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难怪结了三次婚、其中一个丈夫是陈凯歌的洪晃要把男人分两截,上半截是修养,下半截是本质。女人嫁给一个男人大部分是因为他的上半截,喜欢那种修养好的当丈夫。男人的下半截是本质,所谓本质是指一个人的本色和他的素质。本色就是他内在的东西,藏在里面不容易看见,男人也一般不愿意暴露他的本色,特别是在女人面前。如果本色似乎内在的,那素质是通过一个人对其他人的行为所决定的。他的言谈举止,处世为人都被一个人的素质所确定,包括做爱。
女人的包容性决定了她必须要在婚姻的平衡度中做出更大倾斜。大多数妻子,即使是不稳定婚姻中的妻子,都能够自觉地向她们的丈夫做出让步,而男人则不会轻易地向妻子妥协,虽然,这种妥协简单到当妻子需要交谈时丈夫就关掉电视的足球比赛,以小小举动表明丈夫更注重“我们”而不是“自我”。
幸福的夫妻会采取独到的方法向对方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不会向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幸福婚姻的伴侣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并齐心协力地应付婚姻中的两种现象,即可解决的争执和重复出现的问题。
不要总是耿耿于“为什么我要为他(她)这么做?”
而应该心平气和地告诉自己:“这么做也是为了我自己。”
人类自有婚姻始,便有了情妇。——维多利亚·格丽芬
据说,三角关系的始祖是一位名叫海克特的三面女神,是鬼魂的总管、凶神恶煞的统率者。她常常在坟场附近游荡,后面跟随着地狱的恶狗和女妖。在三岔路口常立有她的三面像,因此她有一个别名叫三岔路口神。她的三个头分别是狮子头、狗头和马头——象征着人类当中的三角关系。
人们用地狱的特征比喻三角关系。因为婚后的不忠实行为是违反道德规范的罪孽。自从《婚姻法》修订成为热点以后,很多人开始研究“中国婚姻现状”,并且公布了一系列数字。其中,“10%的中国人有婚外性行为”让大家开始怀疑自己周围都是“伪君子”。新的《婚姻法》现在就站在雷池一边:要不要以法律手段来规范道德呢?
上海一家有影响的报纸,曾在“修改《婚姻法》:半数人要求刑事处罚通奸”的标题下,报道了某民意调查的结果,即在回答对通奸、搞婚外恋和重婚纳妾的惩处问题时,54.8%的人选择了“追究刑事责任”。某市妇联妇女权益部部长提议在婚姻法中增设“破坏他人家庭关系罪”,以法律来约束第三者。
道德问题法律化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大众对于道德规范的失望,他们转而求助于更加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手段,希望从此重新整合婚姻秩序。应该说,善良的愿望是绝对无可非议的,甚至从对法律的基本理解上来说也没有错,本来弱者就会在法中寻求保护。但多数法律专家对“依法规范道德”都持否定态度。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姚洋就曾有一个很经典的论断:可以把发生婚外情的人群大体分为“花花公子”和“正人君子”两类,由于二者价值观存在差异,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得出,在中国目前离婚成本(包括经济和社会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如法律对婚外情做出惩罚,“花花公子”可能会放弃离婚,可是“正人君子”总会在感情破裂时选择离婚,那么婚外情市场将出现逆向选择,最终法律惩罚的只是“正人君子”——而“正人君子”恰恰是法律不应该惩罚的对象。
所以,通过法律来杜绝婚外情是不可能的——法律不应该干预道德领域的事情。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早已废弃了通奸法,以前很多国家施行过失离婚法,但现在大多选择无过失离婚法,这是一种进步。
人们为什么离婚?理由千差万别,就像他们结婚时也怀有多样化的动机一样。——美国人类学家海伦·费什
根据一份历史性研究报告,父母离婚对子女造成的心灵创伤将在数十年后当他们成人时显现出来。那时,有关父母的形象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回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所作的选择。
除了在未成年期得到较少的保护和教养,离婚家庭孩子的个人生活中往往有较多对失去和灾难的恐惧、较少人结婚、较少后代、离婚率较高等普遍性后遗症。研究同时发现,离婚家庭孩子中50%希望在25岁前结婚,完整家庭孩子则只有11%者愿意这样做,而早婚的结果则导致更多离婚。
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很多,可以把夫妻某一方有婚外情、不能生育乃至家庭暴力包括进来,细微方面则能够具体到激烈的争吵、不体贴的言语、缺乏幽默感、花太多时间看电视、不能很好地听取对方劝告、轻视、防范和冷战、喜欢酗酒、拒绝性爱等等。有婚姻经验并能成功经营婚姻的人都知道,婚姻的实质富有动感,例如,一开始偶尔遇见一个长相不错的人,就轻易坠入爱河,后来要求提高了,除了长相之外,还必须可靠、守时、整洁,乃至会赚钱。
家政学校通常把《经营婚姻》列为最后一门课程。学校特聘的研究婚姻的教授说,婚姻成功取决于两点:一、找个好人;二、自己做一个好人。如果这两条没有做到,那就变成了4条:一、容忍,帮助,帮助不好仍然容忍;二、使容忍变成一种习惯;三、在习惯中养成傻瓜的品性;四、做傻瓜,并永远做下去。如果四条做不到,就得去做16条,包括不同时发脾气;除非有紧急事件,否则不大声吼叫;争执时,让对方赢;当天的争执当天化解;争吵后回娘家或外出的时间不要超过8小时;批评时要出于爱;随时准备认错道歉;谣言传来时,把它当成玩笑;每月给他或她一晚自由的时间;不要带着气上床;他或她回家时,你一定要在家;对方不让你打扰时,坚持不去打扰;电话铃响的时候让对方接;口袋里有多少钱要随时报帐;坚持消灭没有钱的日子;给你父母的钱一定要比给对方父母的钱少。
如果这16条无法付诸行动,那就只好去做256条。“因为两个人相处的理论是一个几何级数理论,它总是在前面那个数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方。”
但是,请记住这样的真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最高境界,所谓大而化之;但当简单的事情被搞复杂了,就只能一步一步走向绝境。
到那时候,想知道婚姻是否还有挽救的机会,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问他们最初互相吸引对方的是什么。如果夫妻双方还能回忆起神奇的时刻,且面带微笑,那么,一切就都还来得及,还能使死灰复燃。
时光正如一本写的很动人的书,篇篇页页上都写着他或她的名字。——丰子恺
大陆版《射雕英雄传》的4首歌曲都是经典。片尾曲《你的真情多美》则是公开征集而来:“你的真情多美,恰似一池春水/泛起点点涟漪,那么细致入微/我的痴心无罪,而且绝不浪费/收藏在你体内,永远相依相随/不必在乎谁,说谁是谁非/过去的往事如梦,早已随风而飞/爱有多可贵,贵在有作为/把前尘当作白纸,写下无怨无悔/我们愿意给,彻底而纯粹/即使有苦累,也坚决去背/彼此宁同罪,爱情的滋味。”
此番天堂梦幻是由西安一对大学生情侣创作的。人们在嫉妒鸳鸯美景之余,幸灾乐祸地说:等他们结了婚进了坟墓再看。
一项历时4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持的中国婚姻质量调查采用入户访问的形式,针对上海、甘肃、广州和哈尔滨4个地方各800对夫妻,在年龄差、丈夫收入占夫妻总收入的比重、与配偶父母的满意度、结识途径、恋爱到结婚的时间(其中恋爱不到半年结婚的有73%)、恋爱的浪漫性(回答“很浪漫”的仅有3.8%)、夫妻争吵是否动手、谁拥有家庭实权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该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被认为是近年来国内家庭社会学领域中一项高质量的研究。其中,在性生活满意度方面,夫妻都表示较满意甚至非常满意的达49.4%,认为一般的为35.4%,至少一方认为不满意的有15.2%。此外,夫妻中至少一方承认无任何抚爱准备就直接性交的达23.2%,夫妻间不进行性感受交流的达36.7%,平时无亲昵行为的占37.9%。
以稳定为重的婚姻传统观念淡化了人们的婚姻质量意识;更严重的是日趋加重的物质取向和利益交换动机污染了婚姻生存环境和婚姻中的情感含量;婚前彼此缺乏了解是婚后生活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常年不变的婚姻内容令爱情成了过渡品,性成了附属品。
专家呼吁,改善中国婚姻质量的关键是将目前的稳定婚姻导向改为质量婚姻导向。稳定的婚姻不等于高质量的婚姻,但高质量的婚姻必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婚姻。此外,中国人应立即改变“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积极开展婚姻质量知识讲座及辅导活动,大胆接受专业人员的服务与帮助;正视婚姻感情递减是婚姻自身运动的一条规律,承认婚姻的内在危机,进而促进和发展已建立的婚姻关系。
婚姻的前提和维系先是两情相悦,然后才有阴阳结合。每个人的安全感都来自他们自身,只不过很多人不愿去承认这一点罢了。世俗的婚姻观更是遮住了人们的眼睛,让人们错误地认为所谓安全感其实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并且靠着法律或其他什么神圣的契约来保证。换个角度来看,无论一个人多么坚定地信守婚礼时的誓言,也很难真的和配偶同生共死。罗素结了4次婚,对他来说,爱情是推动他去思考和创造的动力。“玉婆”泰勒结了8次婚,对她来说,爱情是青春常驻的天然良剂。
一对男女的婚姻的好与坏,其决定因素不在于双方的那些条件,而是要看他们相处的关系,取决于构成两者关系的行为系统。妻子已经习惯于在婚姻中和自己的丈夫竞争,就像学生时代习惯了和同桌男生争夺课桌的使用面积,工作后又和男同事比试高低一样,好像丈夫的胜利就是妻子的失败——在丈夫看来,妻子的胜利更显现了他平庸无能的致命创伤。可婚姻并非硝烟弥漫的战场。需要双方站在彼此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这当中不存在输赢。结为婚姻的双方原有条件固然是一个因素,但还是比不上夫妻两人行为系统之间变化无常的关系更重要。因为一旦进入婚姻状态,原有的条件只构成他本身素质的一部分,起不了多少决定作用,甚至还会发生变化。
一个人的行为很少持久不变。他可能上午热情洋溢,晚上却冷若冰霜;昨天显得很快乐,今天却变得心情烦躁。而作为他的配偶,很可能因为他的行为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而自己改变了的行为又可能反过来影响他的行为——这就是婚姻关系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现象。
在婚姻关系中,无论怎么变化,婚姻一方的单向性变化都往往会被包含到双方关系里不断进行调整,以求保持自己和整个系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