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 自杀现象心理透视

  死亡,迄今为止仍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大困惑,在人类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中,死亡与爱情一样,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杀是最为独特的一种死亡现象。

  随着医学的进步,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给人类造成的死亡率正在下降。同时,自杀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却日益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约37万人死于自杀,而自杀未遂者的比例估计是这一数字的10倍。在美国,自杀是大学生死亡的第三位因素,发生率比没有在大学的同龄人高百分之五十。在我国,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仅次于事故而成为第二位的死亡原因。

  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研究的视角来透视这一人生最为极端的悲剧现象,探究人类此举的深层心理动因。

  (一)自杀的心理过程

  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2~3岁的幼儿通常把死亡与睡眠混为一谈。6~8岁儿童已经能够理解死亡的确切意义,但仍很难把死亡看作是一种普遍的、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大多数人从8~10岁开始意识到死亡的普遍存在,并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也会死亡。可见,自杀这种人类意识也是后天习得的,只有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才会形成,而且人类意义上的自杀在动物界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动物没有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产物意识。动物不懂得生活的意义,动物的行为只有两种:不是为了逃生就是为了生存,而逃生也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恩格斯指出:“如果动物不断地影响它周围的环境,那么,这是无意地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但是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因此,自杀是在自觉意识参与下的人类意志行动。

  自杀动机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对当事者来说极为重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引起的。人想获得某需要而正在行为中受到阻碍或中断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心理学上称为挫折。经长期的或严厉的挫折,当人的耐受力无法承受时,便会产生一种无助感,在一定的的诱因引发下,就有可能促使人逃避现实而选择自杀作为解脱的方法。因此,也可以说自杀是个体在心理处在无助状态中在特定诱因驱使下故意采取对生命自我毁灭的意志行为。

  (二)自杀的心理动因

  许多伟人、名人当他们不堪忍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重压时,便容易选择速死自杀。梵高、海明威等,都是著名的例证。亚里斯多德说:“大凡优秀的人都免不了半疯。”大多数走上自杀绝路的伟人们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并伴有诸如抑郁、自卑、焦虑、孤独、恐惧等情绪障碍,而最关键和根本的,是存在自我意识的混乱与偏移。

  有学者将自杀分为常态心理的自杀与变态心理的自杀。前者取决于客观环境因素的诱因强度和主观对心理冲突的耐受能力;后者与心理障碍密切相关。轻度的心理障碍有神经症、人格障碍、酒精或药物依赖、适应障碍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即重性精神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严重的反应性精神病等。多数企图自杀的人,多半处于神经症或忧郁症状态,即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表现在心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情感上的悲观、孤独和抑郁,意志薄弱和失控的以及认识上的固执与狭隘。有关自杀的原因和动机,据统计,学校问题占27.8%,两性关系问题占16.2%,精神障碍占13.2%,家庭问题占10.9%。学校问题以男的居多,两性关系则以女的居多,尤其在青年期,家庭问题、考试问题、两性问题以及对人生的怀疑、厌世、孤独等,都可能成为自杀的主要动机。

  (三)自杀的心理干预

  自杀行为是社会运行过程中个体适应不良的产物。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人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生态的和社会文化诸因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无疑,不健康的个体心理会降低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则会妨碍人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式。但不论怎样,社会环境因素对于每个活生生的个体来说,都只能是促成自杀的外在的可能性诱因,而真正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来自个人的心理因素,包括个人的人生观、目标追求、价值崇尚、个人的生活选择倾向、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因而,除了加强自杀的社会干预,诸如应该尽量减少渲染自杀情绪、气氛的大众媒介的传播,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破除封建迷信等等以外,更应重视和加强自杀的心理干预工作,提高预防自杀现象发生的水平。

  (1)通过观察法、谈心法、调查访问法等了解和鉴别自杀高危人群,达到防范目的。

  (2)使用心理测量工具(测量仪器、心理量表等)对自杀高危人群或自杀未遂者进行心理测量。例如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Beck对384例自杀未遂者的期望量表心理测量发现他们的失望分数很高,因而Beck认为失望与自杀意图的联系比抑郁更为重要。

  (3)开设危机干预电话等现代化通讯设备,及时解救处于危机而企图自杀的人。例如国外许多大城市都建立了自杀预防中心,称之为“生命线”。我国上海团市委于1992年6月中旬开辟了全国第一个24小时危机干预电话“太阳热线”以后,我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开设“希望热线”、中国青年报在北京设立“青春热线”等。全国热线电话相续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疏导和缓解的作用,但热线电话只适应于那些能主动打电话求救的人,有很大的局限性。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心理疾病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帮助健康挖掘个体潜力,提高心理素质。我国的心理咨询起步较晚,至今也只有几年,缺乏经验积累,为此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因此,开展更大范围的更丰富更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仍迫在眉捷。

  没有直面死亡、直面人生的勇气和信心,便没有真正的人。奥斯特洛夫斯基《人生就是奋斗》中说到:“只有象我这样发疯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设的人,只有我们这些看透了和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于是乎,我们不难理解藏克家那句名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善待生命,就应该永怀真诚。它是生命中常青的不败风景。

2024-11-05 04:57:35

Related Articles

大学生跳楼自杀的心理原因

自杀现象现在是大学生里面一个重要的问题了,在众多的自杀情况里,大学生跳楼是一个自杀的高发率,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大学生跳楼自杀的心理原因. 大学生跳楼自杀的心理原因一:就读时的经济压力 广东一个英语系的女学生,家里很穷,穷到冬天需要把单衣一件一件的往身上套.最后她自杀了.其它有什么理由先不谈,贫穷绝对是原因之一,经济窘迫把一个生命逼向了尽头.还有的大学生靠家里卖房子.卖家当供读书,但是贫困地区的那点钱,对高昂的大学学费.杂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

如何杜绝产生自杀的心理

如何杜绝产生自杀的心理
生活中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产生自杀心理.如何杜绝产生自杀的心理?拯救一条鲜活的生命呢?心理专家表示,有自杀心理的人往往处于恐惧之中,在医学上被称为被害妄想症,应该及时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药物治疗 治疗被迫害妄想症主要依靠药物,抗精神病药是首选治疗药物之一.但是,如果被迫害妄想症患者不配合,肌肉注射剂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些被迫害妄想症患者情绪波动会较大,甚至出现妄想症后的抑郁,便可使用抗抑郁药物. 2.社交治疗 主要透过给予被迫害妄想症的患者支援来改变其妄想行为.此外,

国人心理透视:"稀缺心态"让你犯糊涂

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经历或见闻:看到商场促销广告,即使不需要也担心下次买不到了,所以买回家很多用不到的东西.而有这样经历的人,不乏头脑精明者,却照样犯糊涂,这其实是"稀缺心态"在作怪.心理健康专家指出,"稀缺心态"让你犯糊涂(国人心理透视).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森德希尔·穆莱纳桑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在合著的<稀缺>一书中提到,钱.朋友.时间--当我们感到缺少某种东西时,思维会集中在眼前的迫切需要上,能全面调动起热情和能力,做事更专心,促使

心理透视:理想为何变不成现实

心理透视:理想为何变不成现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曾被许多青年挂嘴边.关于理想我们有很多话要说,而关于现实我们要说的恐怕更多.国人心理透视:理想为何变不成现实?来看看心理健康专家的介绍: 理想为何变不成现实 这项调查由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在广州市委的指导下发起,结果显示,85.8%的青年认为自己是有理想的人,其理想依次是"家庭幸福"."完善自我修养"."无忧无虑".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过去五年中,七成青年基本实现理想;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65.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透视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已成为我国全部人口第五位?青少年人口第一位的死因?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总的自杀率为23人/10万人,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按照此统计结果推断,一个有约800万人口的城市,每年约有1600人死于自杀?自杀不仅仅是一个人自己结束生命这么简单,它同样给亲朋好友等人群带来巨大伤害?据统计,一般一个人的自杀至少能够对6个人造成巨大影响?此外,自杀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 一?自杀者的特征 一般都认为,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独,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谁也帮不

自杀现象增多的几点思考和分析

毋容置疑,生命的珍贵是无法衡量的,每个人对于生命的珍惜是至上的.但是近几年关于自杀身亡的报道是屡见不鲜,各种原因的自杀是见诸各大新闻媒体.虽然每个短见者有各自不同的理由走上不归路,但是归纳起来心理的阴暗是最主要的导火索,各种原因促使自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心灰意冷,那么从众多的自杀事例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又能给我们以怎样地启迪呢,请看以下的分析报道. 心态的失衡以及对未来无比的绝望是很多自杀者的通病.他们最感到失望的是,身边的人在非常努力地想办法帮忙自己,但他们都无能为力,更加强了那无助的

关于自杀心理的错误说法

自杀是一个很可怕的念头,很多人因为压力大或者碰到一些不开心的事就想不活了.有那必要吗,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嘛,要珍惜生活,爱惜生命.想想还有很多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呢.我们的身体发肤都受之父母.为什么那么轻易的就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对我们的父母也是很不孝的行为.好死不如赖活.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自杀心理的错误说法. 1.不能和想要自杀的人谈论自杀,因为谈论自杀会诱发其自杀的行为. 有些人认为我们在劝导想自杀的人不能提自杀,事实并不是这样.以温和的.镇定.接纳的态度与对方交谈,可以让对方重新思考,可以赢

预防自杀需要"生命教育"

从各大新闻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近些年来青少年自杀的行为越来越多,根据调查,国内每年至少有20万人以上的青少年,因为心理上的一些疾病或者是障碍,选择了自杀的方式,这种行为严重危害到自身和社会. 自杀已成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预防自杀需要"生命教育" 青少年厌世.自杀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让人触目惊心.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青少年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已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心理专家指出,面对一个个年轻生命的消逝,亟待补足"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qu

警惕心理饱和导致自杀

"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的那名工人,成天做着"拧螺丝"的活,干久了,他看见过路女人胸前的一对钮扣,也用扳手去拧.又如,一位领导参加书法大展,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信手写下"同意"二字.这虽属笑话,却也是心理饱和的典型例子.心理饱和多为负面效应,以下是它的三种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应对策略: 心理饱和形式一:机械做工 老师布置100道数学题,学生开始做作业时,动作快,做得也正确,但做到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