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丽让很多人都开始按耐不住自己换装的情绪,希望尽快的摆脱厚厚的棉服。但您一定听说过春捂秋冻,左右矛盾的您到底应该尽早的适应逐渐温暖的天气,还是要一捂到底防止可能发生的病症呢?保健专家表示:春捂秋冻的说法需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
春捂秋冻对孩子不适合
“春捂秋冻”是一句谚语,这是人们健康保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春捂”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秋冻”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当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秋冻”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就像是潜移默化的煅炼,能在无形中提高人的体质。另一方面,在中医理论上,秋天是养阴的季节,如果穿得太多,就会助长阳气,对身体不利。
转暖了 为何还要“春捂”呢?
大家都知道,春天和秋天都是过度季节,但它们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我国一般以3-5月为春季,9-11月为秋季。根据多年气候资料统计,春季最高温度的平均值高于秋季,而春季的最低气温平均值却反而低于秋季。这说明:虽然在春季白天温度高一些,但一早一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春季是回暖期,室内的温度回暖不如室外,所以在室外感觉很热,一进入室内就感觉很凉;秋季则相反,是一个降温季节,室外气温虽然下降了,但室里却是温暖的。
因此,如果春季不注意保暖,稍不注意就会着凉。还有,虽然春季天气已回暖,但冷空气活动次数仍多于秋季,还时常有寒潮入侵,往往出现倒春寒天气,很容易让人们不适应。为此,春季一定不要轻易减少衣服,棉衣不要过早脱,常言道“春风入骨,”春天要防风,防止寒气乘虚而入,寒邪则伤肺,加上春季人体的皮肤已经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易患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从而加重肾脏病情,但若防范得当,“春捂”得法,体质强健,则将会减少患病的机会,对肾脏也是呵护。
春捂秋冻,也要因人而异
不少家长害怕孩子睡觉受凉,给孩子盖被子还是和冬天差不多,尤其是中午午睡,不少孩子因此热得突然哭闹起来,面色涨红,甚至大汗不止、发烧。
虽然“春捂秋冻”的传统观念有一定道理,但最近温度升高快,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减掉衣被,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中枢发育不成熟,散热能力也不健全,在捂了较长时间后,患儿体温会迅速升高,导致高热大汗,严重的会出现脱水状态。因此,“春捂秋冻”需因人而异。
由此可见,春捂秋冻的说法并非全是一概而论,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因此,要顺应气温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不可一味的采用一种方式应对,那样势必会导致疾病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