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能够更自然、健全的自立,父母必须要考虑的,大致有下列两项。第一是逐渐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再用幼儿时代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第二是慢慢地把孩子当做是成人,而以对待成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要让孩子自立,最好的对待方法是,把孩子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即使现在孩子还不算是大人,但父母这么看待他,他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大人。这可以说是一种极佳的暗示术。另外还有一种辅助性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了解,什么行为算是一个大人,什么行为会显得幼稚,这样也很有效。在美国的小学,老师会叫同学带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去学校,并且叫父母告诉他自己小时候的事,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已经和小时候不同了,这样也能够使孩子产生要自立的自觉。
一、训练孩子思考的习惯
人若是要想自立,则培养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预料之外的事,自己能够立即掌握住状况,并且找出解决的方法,这种能力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临机应变的智慧,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加以分析和整合,而更加扩大视野。为了使孩子具有这种能力,不妨多利用孩子向父母发问时的机会。父母可以故意给孩子一个不完整的答案,其他的部分则留给孩子自己用脑袋去想。这种不提供孩子完整答案的方式,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即使明知孩子想讲什么,也不要先说出来
许多在注重孩子教育的母亲,总是一遍一遍地帮孩子复习功课,而孩子却只是在一旁边听边点头。这些母亲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孩子的自我表现力太过薄弱。
除了牙牙学语的婴儿外,当孩子急欲说出心中的意见而却被母亲抢先说了,这样等于是摘掉了孩子自立的芽,使孩子缺乏了传达意见的基本训练。如果母亲明知孩子想讲什么,却佯装不知而让孩子自己说出来,这样反而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三、如何使孩子的依赖心变淡
下面我们以两组的幼童为例。一组是六岁的哥哥和四岁的弟弟,另一组则是四岁的哥哥和三岁的弟弟。当母子三人走在街上时,命令哥哥要看好弟弟,结果虽同样是四岁的孩子,但表现却有极大的差别。而被赋予任务的孩子,表现上尤其要好得多。
给予孩子工作或角色的话,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产生责任感,而引发出不靠他人而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扮演某种角色时,便会引导出孩子真正的能力。尽量把握各种机会,使孩子在家中拥有某些工作或角色,是使孩子减少依赖心、学习自立的一种好方法。
四、对有轻生之念的孩子
最近,青少年自杀的案件激增,他们或许是为了逃避现实而选择死亡,或是憧憬于死后世界的美好。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可以让孩子轻易地就有自杀的念头。因此,我们有必要带着孩子去参加葬礼或是探病,使孩子了解死亡的意义以及看看濒临死亡的人的状态。由于死亡的悲哀会使人产生一种复杂的感情,也许能因此而强化孩子对生命的自觉。从这些自觉中,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出生命的可贵。
五、将孩子介绍给客人
如果孩子出外一切都怕,而在家里便活泼好动,父母也允许孩子这样的话,孩子便永远不会产生要自立的自觉。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可爱就好了,至于和大人的应对是否得体,并不重要。这样的想法,孩子又怎么会产生要自立的自觉呢?可何况这种自觉不是光在家中便能产生的。有访客或是在路上遇到熟人时,正式地将孩子介绍给友人,就是使孩子产生自觉的第一步。
六、对于随身用品,让孩子自己有一套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便会要求拥有自己的房间,这种要求自己拥有个人所有物的心理,与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在孩子还小时,就明确地将毛巾、碗筷等随身用品,区分出父母和孩子各有一套的话,这样可以使孩子更早确立自我意识,结果孩子的自立心也会因此而培养出来。不过,在明确地区分孩子的所有物时,也要让孩子了解不可侵犯到他人的所有物。
七、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为了使孩子的头脑更发达,在问孩子问题时,不应该先告诉他答案,而应该给予他暗示,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孩子要求父母协助时,若父母总是毫不考虑地帮助孩子,这样反而会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为了让孩子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父母最好还是采取间接的方式去帮助孩子。
即使孩子逐渐成长之后,仍然经常会发生和前述相同的情况,不过问题的内容会变得更加地困难。遇到这种情形时,千万不要立刻提供孩子解决问题的答案,孩子若是累了就让他休息,若是倦了就转变他的情绪,这种靠孩子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真正帮助孩子的方法。借着这样的反覆训练,孩子才会慢慢地不靠他人之力,一步步地走向自立之路。
八、尽早让孩子使用“我”来自称
有的孩子已经长的很大了,还是以小名自称,这种孩子大多有很强的依赖心。如何称呼自己或他人,是孩子是否成长的一种基准,此外,孩子对他人究竟是如何称呼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日渐关心。由此看来,称呼真的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指标。尽早让孩子使用“我”来自称,这样可以使孩子意识到自我的成长,而在心理更早自立。
九、偶尔将孩子交给他人照料
既安全又可达到这种目的,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将孩子暂时交给孩子朋友的家人或亲戚照料。当然孩子到了别人家后,就要遵守那一家的规矩。孩子如果在自己家中,就算他想消除自己对家庭的依赖感,但由于对家庭成员彼此都有一份了解,所以便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多付出一份努力。但是,到他人家中生活时则不然。由于一切都和自家不一样,于是他便必须更努力的配合他人家中的生活习惯,有时为了达成自己的要求,还得费心去说明或是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