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是以药物入膳食,并非任何药物均可入膳。
◆食疗则是充分利用食物的天然性质;要了解自己的体质,辨证施食。
◆最好的饮食应是平衡膳食,不要过分偏嗜某种食物或味道。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满足人体需要外,人们更为食物融入了艺术、文化、营养、养生等深层次的含义。中医的起源与食物有关,《黄帝内经·太素》中就有“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李峰教授向我们指出——食物是最好的药。
食疗≠药膳
食疗和药膳有什么区别?我们平时常见的药酒、炖汤加入的人参,它们属于食疗方还是药膳呢?李峰特别强调,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
药膳是以药物入膳食,如民间常用枸杞泡酒饮用,或是在汤中加入黄芪、人参等。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任何药物均可入膳,首先要保证安全性,还需针对个人体质及当下身体情况辨证论治,由专业人士指导入膳。乱用药膳,不但不能强身健体,还有可能吃出病来。曾有一位心脏不太好的先生,吃了“附子羊肉煲”后,被附子中的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进了医院。
食疗则是充分利用食物中的天然性质。大家都知道,梨是凉性的,具有养阴、清热、生津之效,它既是美味的食物,又具药物特性,患有热病的人如坚持服用,对身体很有好处。古代文献曾记载,一书生久咳不愈,于是在进京赶考路上找一名医诊治。名医把过脉后,摇头道:“你患的是痨病,已经无药可救了。”书生顿时万念俱灰,准备到寺庙去烧香后了此残生。寺院中的老和尚告诉他一个偏方:连续吃梨百日。书生买了满满一船梨,然后沿水路北上,每日坚持吃梨,病情果然慢慢好转。一年后,他赴京赶考回来,特地去找那位名医。医生见他精神抖擞,不禁大吃一惊。李峰建议,一些慢性病,宜多用食疗,少用药物。
不过,李峰提醒读者,食物也不是能随便吃的。和选择药膳一样,进行食疗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辨证施食,千万不能“人云亦云”。了解自己体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根据食后反应推断,如吃梨后常腹泻,可推断出自己体质属寒性,因此凡是性寒凉的食物,如螃蟹、绿豆等就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食疗遍及生活
一些人认为,既然是疗,那么只适用于病人。“其实,食疗可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生活中的一些危害健康的因素,如大量饮酒、吸烟、嗜辣等,都可用膳食合理搭配,减缓其不利因素。”李峰说,很多人都喜欢吃烧烤、油炸、烟熏食物,嗜辣之风也不断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除了传统的川菜、湘菜等偏辣菜系,近年来还有一种被称为“变态辣”的味道,在不少年轻人中很是时兴。这些食物中医认为多属“燥热”之品,极易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食者应有所节制。如果实在爱吃,也可通过食物的合理搭配减少其对身体的损害。
针对爱吃烧烤、辣椒、火锅的人,李峰开了个食疗方:以鲜荸荠汁作为配餐饮料。他说,荸荠可养阴、清热、消积;现代医学也证实,荸荠中含有抗食道癌、胃癌的成分。如果没有鲜荸荠汁,鲜梨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最好的饮食还是平衡膳食,不要过分偏嗜某种食物或味道。如果顿顿吃大量辣椒,荸荠汁也未必能修复你受到伤害的胃黏膜。食物多元化,才能达到平衡、安全、营养。
对于喜好饮酒的人,食疗的效果也不错。《东坡全集》中记载,苏轼的一位同乡患病多年,表现为饮水多、吃饭多、小便频数,很像今天的糖尿病,但按照“消渴症”治疗后,病情愈发严重。蜀医张肱为其诊治后,认为他所患并非“消渴”,而是由于饮酒过度,体内“酒毒”郁积引起,于是开一解酒方,病人很快痊愈。药方中一味重要的药物就是枳椇子(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果实),它也是一种味道甘甜的水果。现代药理学证实,枳椇子能显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消除酒后体内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减轻乙醇对肝组织的损伤,避免酒精中毒导致各种代谢异常而诱发疾病。李峰提出,应酬饮酒的人不妨给自己准备一剂“醒酒食疗方”——白萝卜汤,前面所述的枳椇子与葛根煎汤,也可缓解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