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族医药学的理论体系

  蒙族医药的历史也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而在元朝的辉煌之后,其医药体系也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蒙医是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蒙族医药学的理论体系。

  蒙药的内容主要包括:五元、六味、药力、药性、药物功能。

  五元蒙药学以古代朴素的五元(土、水、火、气、空)为理论基础。认为植物发育生长与“五元”有密切的关系。土是植物的基础,是植物吸养之源,生命之根本。水是植物所需养料的溶媒,也是植物体内运化因子,有滋润营养植物、促进其生长的作用。火在植物内为能量、

  动力因子;外界的阳光、温度,使植物生长成熟。气在植物内为生化因子,气具有养育植物、促其生长的作用。空在植物内为间隙因子,是物质形成管腔孔道之因素,外界是一切物体所存在的空间。

  六味药物有不同的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药物形成的过程中,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涩六种。甘味,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酸味,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咸味,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苦味,在五元中以水、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辛味,在五元中以火、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涩味,在五元中以土、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除单一味道外,还有两种以上的味结合而产生的“中性味”,以及由于味的转化、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苦中苦、甘中甘等结合成复杂的“复合味”,尽管变化复杂,仍可归纳于基本六味的范畴之内。

  药力药物品种虽然繁多,但不外寒热两性,即阴性和阳性两大类型。热性药物多生于热处及向阳处,获得了充足的阳光,阳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备的热性药力,有升阳、消食、祛风寒、除痰湿的作用。应用过量则引起头晕、头痛、发烧、烦渴等症状。寒性药物多生于寒处及阴凉处,获得充足的月辉,阴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备的寒性药力,有镇静安神、健身泽肤、祛瘀、降火的作用。应用过量则引起胃阳衰弱、抽搐等。再据药物寒热两性的程度差异,阴阳二性又分为中间型、复合型等,并有热中热、寒中寒、寒、热、温、凉等进一步的区别。治疗阴性病(寒性疾患),则用阳性药(温热药);活疗阳性病(热性疾患),则用阴性药(寒凉药)。这是一般准则。

  药性药物的性能或药理作用。蒙医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用蒙药的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希拉”、“巴达干”的偏盛偏衰。若三者保持平衡和协调,就健康无病;如果三者失去平衡,便会产生各种病变,甚或导致死亡。古人在临床用药中,将药物性能总结为重、脂、寒、钝、轻、涩、热、锐等八种。其中,重、脂二性克制“赫依”病证,寒、钝二性克制“希拉”病证,轻、涩、热、锐四性克制“巴达干”(痰、寒、湿)病证。再者,轻、涩、寒三性生“赫依”(风);热、锐、脂三性生“希拉”(火);重、脂、寒、钝四性生“巴达干”(寒)。

  药物功能有柔、重、温、脂、固、寒、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等17种。

  蒙医根据药物的寒热两性,派生出8种药物性能,最后又发展成为药物的17种功能。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这17种药物功能去克制疾病的20种基本性质。

2024-11-08 23:22:20

Related Articles

蒙医,科尔沁草原的璀璨之星--访通辽市蒙医机构(二)

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卫生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全国及自治区民族医药重点建设机构--通辽市蒙医研究所,原名哲里木盟蒙医研究所,设有蒙医药文献资料研究室.蒙医临床研究室.蒙药研究室,还有蒙药制剂室和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 蒙医学理论自元代开始萌芽,尤其对解剖学.骨伤外科.饮食疗法.灸疗和皮疗有独到的研究论述.自明代开始,随着在科尔沁游牧的蒙古族与外界交往范围日益扩大,蒙医吸收了汉.回.藏.印度.阿拉伯等民族医学的部分理论与疗法,特别是由于印度医学的"四大元素学说"哲学思想和藏医学的&

彝族药业面临生存危机

有的民间彝医手里攥着上百个祖传秘方,得到开发利用的却很少:彝药来源十分广泛,但粗放种植严重影响了彝药声誉:口传心授式的教学方式也使彝药人才日渐稀少. 记者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时发现,我国第三大民族药彝族药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 "大家都知道'云南白药''灵丹草颗粒',但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们都来自彝药."著名彝药学专家王敏告诉记者,彝族医药发源于南诏大理医药学,通过吸收本地医学.印度医学和波斯医学的精华,逐渐拥有了自己系统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应用实践.近年来开发出的彝药

中华中医文化起于中原兴于中原 | 中华医学

有了人类,就有了医药的活动.中原地区是中华中医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早在伏羲.黄帝时期,就有了医药起源的美好传说,中原成为中华中医文化的源头.从此,中医药文化形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qd7爱康网 - 爱健康 在中原地区,有几位传说中的人物,留下了有关医药起源的美好传说.如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制医药"."以疗民疾",黄帝和大臣岐伯.雷公等讨论医药理论问题.到夏商周三代,医学理论已经萌芽,药

中医文化与中原

徐光春书记在"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论述中指出,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关于医学文化 医学文化,是指为涉及保健与疾病的各种正规的人类学活动,包括从生物学和文化角度研究人类行为与保健.疾病标准之间的关系,生物现象.社会文化现象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中医文化,是指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蕴含的人文价

中医文化起源与中原.形成于中原.发达于中原

徐光春书记在"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论述中指出,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关于医学文化 医学文化,是指为涉及保健与疾病的各种正规的人类学活动,包括从生物学和文化角度研究人类行为与保健.疾病标准之间的关系,生物现象.社会文化现象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中医文化,是指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蕴含的人文价

中医养生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中医养生在我国也算是国之精粹了,尤其是现在这个格外注重养生的年代.想要健康的养生那就要进行更加准确安全的方法,而中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将中医与养生结合为一体将会使我们成为最大的收益者,那么中医养生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医养生的发展再继续往下吧.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

补肾能调理男性亚健康

如果你经常感到腰背酸痛.精神不振.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不耐疲劳,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病来,那么你极有可能是亚健康. 亚健康也叫"疾病诱发状态",症状有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不耐疲劳等,保健专家提醒:亚健康在症状上与中医所说的肾虚类似,补肾是较好的调补方法. 亚健康也叫"疾病诱发状态".头晕健忘.衰老.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及慢性病恢复期均属于亚健康范畴. 如果任其发展,亚健康就会向多种慢性疾病转化.中医认为,健康是人体的阴阳动态平衡,亚健康与疾病都属于人

宗教习俗里也有很多养生观念

在中医典故中,关于养生保健的观念有很多,我们可以用这些养生方来调理身体.其实,不止在中医里有养生方,很多宗教习俗里也蕴藏了不少养生观念.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解读一些,宗教习俗里的养生观念. 回医养生保健文化是回族在独特的生活习俗中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养生观念,虽然较为零散,但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多年来,这些养生保健方法使回族群众得以健康长寿. 宗教习俗蕴涵保健养生理念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对回族人来说,宗教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同时也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念.礼.斋.课.朝是伊斯兰教的

中医养生的五个错误认知

中医疗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治病方法,但随着时代的一步步发展,不得不说中医的生存空间正一步步的被压缩.现如今已经在很多领域看不见中医作为一门独立的医药科学来为病人而服务了.很多人认为中医养生的治疗手法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医学,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网女性频道带您看看那些对中医认知的误区. 误区一: 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