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应该用哪种水呢

  我们在煎煮中药的时候,是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的。中医治病,经常会用到各种中药,不同的中药,它们的煎煮方法会各有不同。在煮药的时候,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药效。中药煎煮应该使用哪种水呢?下文做了介绍。

  水是历代中药煎煮选用的最常用的溶媒,从现代化学分析的角度来说,水可以溶解中药材中的生物碱类、甙类、有机酸、鞣质、蛋白质、糖类、多糖类及无机盐等有效物质,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易获得、溶解性强、分子结构稳定的特点。

  我国的古代先祖很早就认识到水具有特异性,这些特异性取决于水的天地之大自然的气运等诸多条件。《东医宝鉴》中记载了如寒泉水、菊花水、腊雪水、春雨水、秋露水、碧海水、半天河水等34种不同的水,各种水的性、味、毒性、功能主治迥异,其用法也因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我国古代众多医家对于这些水用于煎煮不同功效药物都有如下诸多论述。

  《医述》有云:“凡煎药用水,亦各有宜。如治湿肿浮胀,而欲使利水道,则取长流水,以流长源远,其性通达,直引四肢之间也。如治二便不通,及足胫以下风湿,则取急流水,以其湍纵峻急,性速下也。如治痰饮郁滞而欲吐发升散,则取逆流水,以其性逆倒流,洄澜涌决也。如治中气不足,则取春雨水,有阳道发生之意也。如治下元不足,则取井华水,盖清晨井中天一之气浮结于面,有补阴之功也。如治火热阳证,则取雪水,大能退热也。如治伤寒阴证奔豚等疾,则取甘澜水,盖盛之于缸,扬过千遍,水珠沫液盈溢于面,性柔味甘,能和气也。如治脾胃虚弱泄泻不食等证,则取池潦水,盖停蓄既久,不流不动,殊有土气,能助脾元也。如治阴不升,阳不降,乖隔诸疾,则取阴阳水河井各半,阴阳相成,可升可降,而使气平者也。”[1]《本经逢原》也谈到:“古人服药必择水火,故凡汤液多用新汲井华水,取天真之气浮于水面也。宜文火煎成,候温暖缓服之。”[2]

  经方煎煮用到多种不同质的水,笔者整理了如下几种水的性味和用法:

  1、甘澜水

  《伤寒证治准绳》曰:甘澜水,甘温而性柔,故烹伤寒阴证等药用之。[3]《伤寒论条辩》曰:甘澜水者,操之而使其性抵于纯,不令其得以助党而长祸也。[4]《伤寒寻源》中煮以甘澜水,取其力薄,不致助水也。[5]《伤寒论》中,用甘澜水煎煮治疗奔豚证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取其甘温性柔,力薄而不助水气之性。《医学从众录》曰:“肾气奔豚,治宜泄之制之。茯苓、桂枝通阳渗泄,保心气以御水凌;甘草、大枣补土以制水泛;甘澜水缓中而不留,入肾而不着,不助水邪,则奔豚脐悸之势缓。”[6]

  2、泉水

  《医学入门》泉水:味甘,平。无毒。主消渴反胃,热痢热淋,小便赤涩,兼洗漆疮痈肿。[7]山岩泉水:性味甘平,洗肠涤暑,治霍乱转筋。[8]《金匮要略》用来煎煮治疗百合病的四个汤剂,方中均以百合为君药,百合甘寒,能清气分之热,循证佐以他药共同泻热救阴,病即向愈。四方均选用泉水煎药,治百合病及误治之证。泉水性寒,宜解热闷烦渴,通利小便。刘渡舟对《金匮要略》第一篇中的泉水分别释为“配泉水清热利尿,导热下行”、“引热下行”、“养阴泻热”及“利小便泄虚热”。对滑石代赭汤煎以泉水,《金匮要略辑义》注“以泻阳而阴自调也”。由此可见,因泉水具趋于下行之性,而仲景巧用之,以使邪热从小便而出,同时以其清热养阴之性,来解百合病之烦热。

  3、清浆水

  《本草纲目》清浆水:气味,甘、酸,微温,无毒。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利,消宿食。[9]《伤寒论》用于煎煮治疗大病差后劳复者的枳实栀子豉汤。大病新愈,血气未复,余热未尽,而强力作劳,余热之气,因劳而外浮,余热复聚,热郁胸膈,气机痞塞,当有心中懊恼,胸膈痞满,食少纳呆等证,治宜清热除烦,宽中行气,故以枳实宽中行气、栀子清热除烦,豆豉以散热透邪。盖亦表里之剂,而气味轻薄,用清浆水煎药取其性凉善走,调中开胃,解烦渴而化滞物,适宜于病后复发之体耳。

  4、井华水

  《饮食须知》井泥不食,慎之。凡井以黑铅为底,能清水散结,人饮之无疾。入丹砂镇之,令人多寿。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取天一真气浮于水面,煎滋阴剂及炼丹药用。阿井水味甘咸,气清性重。[10]《药性切用》井泉水:平旦新汲为井华水,疗病宜人,有益阴清热之功。[11]《金匮要略》用于煎煮治疗中风历节病的风引汤,其病机为阳热内盛,风邪内动的证治,由于风热内侵,阳热炽盛,上扰于头,气血逆乱,故见头面赤色、神志不清;气血不行于四肢,故瘫痪;热伤营血,无以滋养筋脉,热盛炼液成痰则见惊痫。方用井华水煎煮,井华水气味甘咸,滋阴降火,解热闷,除烦渴,通九窍,宜煎补阴之药和痰火气血药,对于风邪内动的中风历节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汤剂是我国中医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也是发展最成熟、疗效最稳定的剂型。清代徐灵胎撰写的《医学源流论》中谈到:“盖汤者,荡也,其行速,其质轻,其力易过而不留在荣卫肠胃,煮其效更速。”[12]汤药具有疗效稳定、易吸收、起效迅速、制备条件广泛等优点,是中医治疗疾病所用药物的主要剂型之一,是我国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中总结的最行之有效的剂型。《千金要方》序:“凡古方治疾,全用汤法,百十之中未有一用散者……卒病贼邪,须汤以荡涤。”[13]《圣济经》:“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涤除邪气者,用汤最宜。伤寒之治,多先用汤者以此。”[14] 《伤寒论》中载有112个方剂,其中汤剂就有98个,可见仲景先师对汤剂的效果是非常认同的,至今,汤剂仍然是中医药治疗最主要的形式。

  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的过程密切相关,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又曰:“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饧,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即可推矣。”可见,茶饭的烹饪,其水火的精良与否都会影响到味道的美误,都是至关重要,更不用说用来治病救人的药物,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药物选取优质、合适的水的重要性,在现代汤剂煎煮中,选取优质的水对疗效的提升是无法忽视的。

  以上就是中药煎煮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用水问题了。煎药服药是为了治病,如果你水的选择好的话,那么,在煎煮的时候,就能让中药中的营养尽可能的融入到水中,这样你在服药的时候,就能尽可能的发挥药效,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2024-10-30 09:18:17

Related Articles

中药煎煮讲究器具火候

利用中医中药来治病,你需要先来了解煎药服药的基本常识.中医提示,如果你煎药的方法有问题,那就会影响药方的治病功效.今天,小编我就为你解读,关于中药煎煮里的器具火候知识. 首先是器具,煎药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浸泡,在煎药前要先用清水将药材浸泡30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再加热煎煮,而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很快就会凝固,影响中药内有效成分的煎出.至于应该加多少水,要根据用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

中药煎煮不必反复洗

中药煎煮不必反复洗
对于煎中药,大多数的年轻人会很困扰,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中药煎煮之前是否用冲洗.其实中药材一般是不用清洗的,若是感觉有泥沙不干净的话,可以快速过水一下,俗称"抢水洗",而不是反复清洗. 中药煎煮不必反复洗 1.有些药材不能洗.如薄荷.鱼腥草等中药,浸洗极易流失有效成份.此外,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有效成份,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有不少是粉末状的,如蒲黄.灶心土.滑石粉等,如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

中药煎煮有讲究

中医煎煮具有多年的学问了,很多人对中药煎煮的时间长短存在各种疑问,其实中医煎煮是非常讲究的. 有的人在煎服中药时,觉得中药苦涩难咽,就把中药长时间煎煮,药液煎得很浓,药液仅剩一点点,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首先,有些药物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会不断挥发减少,如解表药物,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挥发,煎煮时间越长,挥发的越多,药效越低. 其次,药物煎得太浓,苦涩味更重,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第三,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由药物内向药液渗出,当煎煮到一定时间,药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有效成分便停止析出,再继续

中药煎煮的三个小技巧

中药煎煮的三个小技巧
现在很多比较年轻的人对于煎中药会很头疼,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要找对窍门就能轻松应对.下面我们来看中药煎制小技巧,希望对你有用. 中药煎煮的三个小技巧 1.药罐一定要洗净 煎煮中药时,药汁因水分蒸发而浓缩,药罐底部及周围常积有一层药垢.如果药罐中煎煮的药物经常变更,而不及时将积存的药垢擦去,投放新的药物煎煮时,药垢就会溶解,干扰.降低药效,甚至贻误病情.特别是如果曾经煎煮过毒性强烈的药或不能入口的外用药,还可能引起中毒. 此外,如果每次煎煮中药后不及时擦洗干净,药罐底部的药垢越积越厚,在重新

中药煎煮之前会需要清洗吗

在中医里,关于煎药服药的讲究有不少.很多朋友会对中药有个疑问,那就是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吗?今天,我们就让中医专家为你详细解读,关于煎药服药的养生知识,让你对中药煎煮多一些了解和认识.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这是因为: 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

中药煎煮前忌沸水泡

中药煎煮前忌沸水泡
中医自古以来就是很多人比较亲睐的治病方法之一.汤药是中医特点之一,但对于煎药很多人不熟悉,不知道怎么煎药才能最大的留住药效.中药在煎煮之前的泡很为关键,要注意哦. 中药煎煮前忌沸水泡 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中药的煎法历来都很讲究,如明朝李时珍说:"凡物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必须重视中药的煎煮.有人习惯于在中药煎前用沸水浸泡

解析 中药煎煮前该不该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这是因为: 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 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 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 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

中药煎煮的讲究 你都知道多少

中医里关于喝中药的方法,是有讲究的,了解正确的煎药服药法,你的身体才能尽快恢复健康.我们在煎煮中药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你了解和注意.究竟,我们该如何正确煎煮中药呢? 最近有个患肝癌的女病人,肝功能很差,伴有肝硬化腹水,住院期间,给她进行了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中药健脾利湿,虽然病情没有明显的发展,但腹胀还是没消,小便很少,前思后想,治疗的思路不错,为什么效果不佳?后来病人出院了,出院时给她带了5剂中药,并告诉她爱人,煎药时应该注意要浓煎,少量频服,结果第二天,病人爱人来告知,夜里病人解了

中药煎煮方法的讲究有哪些

在中医里,煎药服药都是有讲究的.只有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才能让你更好的服药治病.那么,中医里的煎药都有哪些讲究呢?接下来,中医专家就为你具体介绍,关于煎煮药材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 最近有个患肝癌的女病人,肝功能很差,伴有肝硬化腹水,住院期间,给她进行了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中药健脾利湿,虽然病情没有明显的发展,但腹胀还是没消,小便很少,前思后想,治疗的思路不错,为什么效果不佳?后来病人出院了,出院时给她带了5剂中药,并告诉她爱人,煎药时应该注意要浓煎,少量频服,结果第二天,病人爱人来告知,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