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解读中医瑰宝[伤寒论]

  《伤寒论》是中医瑰宝,在《伤寒论》里记载了很多中医典故,是中医里的重要著作之一。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肯定会听说过《伤寒论》,但却不一定了解什么是《伤寒论》。接下来,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下《伤寒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正如《伤寒杂病论·自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之语所云,仲景之学。是在继承了《内》、《难》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因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张仲景便自然地以《内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作为指导思想,并且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曾指出:“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见《伤寒论·自序》),“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见《金匾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这些生动的描述,就很清楚他说明,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并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气候的发展变化,才能得以生存,保持健康。由此可见,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防病、抗病重视保津液。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首先表现在津液具有固护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如仲景在揭示太阳病转入阳明的机理时,一再重申亡津液是其关键条件:“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正是其例。何以亡津液会导致病转阳明?因为津液乃阳明经的主要正气,津液充则阳明固,邪不可干;津液亡则阳明虚,邪气便可轻易陷入。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其次表现在津液能驱逐病邪,削弱病势上。如“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这里的热越,即言热邪发越于外。津液充沛,阳气畅运则汗出越邪,邪越则病顺。故“阳明病,法多汗”,而津亏则无汗,邪不得出,其病为逆。又如温热病中小便常短赤灼热,因为人要通过小便排邪。热邪一除,小便即转清利。“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故临床可视小便断吉凶。“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因小便不仅显示人体津液虚实情况,而且还能反应前阴这条驱邪途径是否正常。

  津液所以能防病、抗病,还可体现在津液能调整由病邪所致的功能失调并修复损伤。如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这是因为津液得到了补充。若津液郁滞不行,其调和作用也难以顺利发挥。

  由上可知,津液抗病作用及津液抗病思想在《伤寒论》中有充分反映。人们要想不得病或少得病,必须重视保护体内的津液。如张景岳说:“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人若津液不充,则筋枯髓减,皮槁毛脆,脏腑虚弱,即易为病邪所害。

  (3)重视用饮食防病、治病。

  这里的饮食药物系指既可食用,又能防治疾病的动植物及其加工品。据统计,在《伤寒论》112方中,一共使用饮食药物17种,计有大枣、生姜、干姜、香豉、粳米、葱白、蜂蜜、赤小豆、猪胆汁、蜀椒、乌梅、猪肤、鸡子黄、鸡子(去黄)、饴糖、苦酒、清酒。这些饮食药物遍及81个方剂,占全书方剂总数的72.32%。其中还有不少纯以饮食药物命名的方剂,如十枣汤,猪肤汤等6方,加上药食合名的方剂(如干姜附子汤)共24方,占全书的21.43%。由此可见,仲景对食疗是十分重视的,并已使其成为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时时刻刻注意保胃气。

  仲景认为,机体的功能与胃气的充沛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赖于胃气的化生,治疗疾病的药物也需中焦受气取汁以发挥疗效。为此,他不仅重视脾胃阳气的一面,也注意到了脾胃阴液的一面。《伤寒论》六经病证的治则,总的说来,不外祛邪与扶正两方面,在具体运用上,实际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仲景于八法中,均不忘“保胃气”,如汗法的桂枝汤,用草、枣调补中焦,保护胃气。下法的调胃承气汤,用甘草缓急和中。补法的炙甘草汤,以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困苦寒清热药易伤人胃气,则加入粳米。甘草调补胃气。

  此外,仲景不仅重视以药物“保胃气”,在服药方法上亦强调“保胃气”。如他主张药时宜喝点粥,因为粥有内充谷气的作用,既可助胃气以扶正,又可助药力以祛邪。

  还有,仲景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这一理论,注重疾病时期的调理。如他立专篇讨论瘥后劳复问题,指出病愈时,“脾胃气尚弱”,尤需“保胃气”。

  (5)重视增强机体免疫力。

  《伤寒论》中所用药物非常广泛,以《伤寒论》所用112方与93味药来看,有扶正祛邪免疫作用的人参、黄芪、白术、云苓、当归、甘草、大枣等药物的条文不下上百条。在其所载扶正祛邪药物中,多有增强免疫机能、调理脏腑、补养气血的作用。现举例如下:

  人参:能鼓舞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而增强抗病能力。《本经》用人参的条文68条,如桂枝人参汤用于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黄芪:可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并能通过促进细胞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吞噬功能。《本经》用黄芪条文11条,如黄芪桂枝汤,就是增强机体免疫力,扶正祛邪的方剂之一。

  甘草:《伤寒论》用甘草69次。实验证明,甘草有抗变态反应作用,能延长移植组织的存活时间,对枯草杆菌“一淀粉酶免疫小鼠的抗体产生有抑制作用,甘草所含的LH作用于T细胞,有促进免疫作用。

  大枣:《伤寒论》用大枣40次,也是在《本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药物,药理研究其含大量AMP样物质,人口服时末梢血浆及白细胞内的CAMP含量均明显上升。免疫学认为,免疫反应与分子生物学中的CAMP和CGMP有关,故大枣对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

  至于本论中运用较广的其它药物如芍药、附子、桂枝、白术、茯苓、麦冬、猪苓等,均不同程度地显示了促进免疫,从而祛除邪气。

  以上就是关于《伤寒论》的简单介绍了。在《伤寒论》里,关于养生保健有详细的介绍。如果你对《伤寒论》感兴趣,不妨来学习下。中医里有很多养生秘方,都来自于《伤寒论》,所以说,《伤寒论》是中医的瑰宝。

  推荐阅读:详解大麦茶的饮用误区

2024-10-12 19:54:37

Related Articles

解读中医里的阳主阴从

在中医里,有"阳主阴从"的说法.中医认为,根据"阳主阴从"来调理身体,你所得到的养生效果会更好.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关于"阳主阴从"的知识解读.让你对"阳主阴从"多一些了解. 丹溪之论执其一端,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严厉指出其害人至深,且清代温病学以来,一见热象但用寒凉,其伤阳气甚矣.近代医家郑钦安耗20余年探求医理,穷究<周易>.<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

解读中医古代的养生经

中医有几千年的发展史,我国古人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中医典故来养生保健.今天,小编我就为你解读,关于中医古人的养生经,让你对古人的养生秘方多一些了解和认识,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可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

从五行生克解读中医传统养生

从五行生克解读中医传统养生
在很多中医典故中,都有关于中医传统养生的解读.中医养生专家告诉你,五行生克就是中医传统养生方之一.今天,专家就从五行生克的角度,为你详细解读什么是中医传统养生.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林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这天她抱病在床,薛宝钗前往探视,谈及"食谷者生"时说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看,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 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这里,薛宝钗寥寥三语,却道出了

大师解读中医养生的秘诀

中医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体的保健,这样就能起到"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中医养生有很多秘籍,你可以利用这些中医典故,来更好的保健自己身体.中医养生的秘诀都有哪些呢?下文就由大师来进行解读. 俗话说:"善于养生的人,谨慎行事,回避祸害."中医学认为,人之生死乃一气之化,生者气之聚,死者气之散.人之生必有生之理,人之死必有死之因,生生死死自然之理也. 道家老子说:"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世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就会永远是

专家解读中医养生与防治

在中医典故中,有很多关于养生保健的记载.了解和学习中医养生与防治,你就可以利用中医,来增强体质,保健身体健康.今天,小编我就为你具体解读,什么是中医养生与防治.下文做了具体介绍. 生.老.病.死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医学的任务就是认识疾病的发展规律,据此确立正确的养生与防治原则,消灭疾病,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长寿.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养生及防治理论,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心身.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

为你解读中医是如何养阴阳的

在中医典故中,有关于阴阳的解读,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只有人体内阴阳平衡了,那体质才能真正健康起来.究竟,中医是如何养阴阳的呢?下面,中医养生专家就为你盘点一些,中医养阴阳的好方子. 养阳 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养阴 阴虚

解读中医里的五水养生法

水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元素,那你知道中医是如何看待水的吗?在中医典故中,就有关于五水养生法的介绍.究竟,什么是五水养生法?五水养生法的保健功效如何?下文就为你详细解读五水养生法. 1.早晨喝一杯温开水.早晨起来先喝一杯温开水,水会迅速进入血液,使黏稠的血液得以稀释,促进血液正常循环,这样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供血,还有利于肾代谢,可消毒和清洗肠胃,不得肠胃病,软化大便,不得便秘症,促进新陈代谢有序进行. 2.热水洗脸泡脚.将毛巾浸泡在热水中,捞出拧干迅速捂在脸上,用鼻

专家解读中医足疗的养生知识

在中医里,足疗是很传统的名族医药,很多朋友都感受过足疗的养生功效.专家提示,认真了解和学习足疗的养生知识,会让你的健康得到更好养护.下面,小编我就为你详细解读足疗的养生知识. 足疗养生常识 足疗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人们追捧的养生方式,其实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看,足疗和脚底按摩都有着不错的养生效果,那么朋友们对足疗又了解多少呢,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看待足疗的吧! 常按摩脚掌和脚趾,对贫血.关节炎.糖尿病.周期性偏头痛及肾功能紊乱等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尤其对中老年人下肢麻木.发冷.浮肿.风湿也大有裨益,

解读中医按摩保健的穴位

在中医里,关于养生的妙方有不少,其中,穴位敷贴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其实,有保健功效的穴位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穴位,可起到不同的养生效果.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详细解读,中医常见的按摩保健穴位. 下面告诉大家一些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 百会: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即当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上.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之功效.当您在办公室感到困倦.难以集中注意力时;不妨用拇指指腹点按此穴片刻,会令你神清气爽. 曲池:曲肘90度,桡侧肘横纹消失处是穴.此穴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