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是如何解读"醒脾"的

  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就会知道,中医古籍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古籍中会有很多中医典故,其中,就有关于“醒脾”的介绍。究竟,什么是“醒脾”?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醒脾”呢?下面,为你做详细解读。

  在《中医大辞典》中说:“醒脾就是用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认为“是治疗脾气虚寒运化无力的方法。”显然两种解释迥异,前者针对标实本虚证,强调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的作用,后者针对脾气虚寒证,未提及芳香药。

  据笔者考究,醒脾法以芳香药入药的记载源于《内经》:“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王冰注:“兰,谓兰草也……言兰除陈久甘肥不化之气者,以辛能散发故也。”现代学者认为:“兰草,即佩兰之类药草,具有芳香化湿醒脾辟浊的作用。”“醒脾”一词最早见于唐·孙思邈:“黑豆少食开胃醒脾,多食损脾。”可见,从其诞生起就是以治则术语出现的。

  最早以“醒脾”命名的方剂为“醒脾散”,见于《活幼口议》卷十四(元·曾世荣,刊于1279年),由木香、全蝎、天麻、人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白附子、白僵蚕组成,用于婴孩吐泻不止,脾困昏沉,默默不食。明·王肯堂专为“脾中积”设有“醒脾散”(《证治准绳》幼科卷九),由人参、茯苓、藿香、白术、丁香、砂仁、炙甘草、制南星构成。

  “醒脾”一词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很多运用。如:“甘松芳香,甚开脾郁,少加脾胃药中,甚醒脾气。”李时珍详细阐述了芳香药与“醒脾”的关系,认为“土爱暖喜芳香”,以芳香药醒脾乃应其所喜,这一学术观点多为后世医家认同。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创立“醒脾升阳汤”,药用生黄芪、炒白术、桑寄生、续断、山茱萸、龙骨、牡蛎、甘草,主治脾气虚极下陷之小便失禁。方解中说:“于术色黄气香,乃浙江于潜所产之白术也,色黄则属土,气香则醒脾,其健补脾胃之功迥异白术。”进一步拓展为凡“气香则醒脾”。

  《药性考》在花生条下云:“炒用开胃醒脾,滑肠。”又谓“润肺止嗽,悦脾。”6版《中药学》也沿用了“悦脾开胃”说,在各论中,包括“化湿药”章节均引用“醒脾开胃”,由此可见其作者认为“醒脾”等同于“悦脾”。

  中医治则中除了醒脾,还有醒脑、醒神等,针对各种实邪闭塞机窍,均属标实证或标实本虚证,其用药离不开芳香或芳香辟秽开窍之味。醒脾、醒脑、醒神之“醒”在字意上是相同的。

  笔者以为,《中医大辞典》中的解释,应该具有权威性,且更为合理。脾脏体阴用阳,主运化升清,喜燥而恶湿。《医学求是》云:“脾燥则升”,脾气升运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脾不被痰饮水积湿所困。或外湿侵入困遏脾气,或脾气虚衰,致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则痰饮水湿积内生,且又反过来困遏脾气,致脾气不得上升。

  以上就是关于“醒脾”的解读了。在中医看来,“醒脾”是你养生保健的关键。只有做好“醒脾”的工作,才能让你得到更好的养生功效。如果你对“醒脾”感兴趣,不妨多来了解一些冠以“醒脾”的养生知识。

  推荐阅读:中药引起的肝损该如何防治

2024-10-19 08:22:57

Related Articles

中医古籍中常见的典故有哪些

想要彻底的了解中医,就要多看看一下中医古籍.在中医古籍中,有很多经典的典故,可以激发你学习中医的兴趣.那么,在中医里,常见的古籍典故都有哪些呢?现在,我们就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古籍中的典故. 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医学典故常常困扰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医书常有典故命名者,现将常见的典故收录如下: 杏林:为医学或医术的誉称.<神仙传·董奉>云:"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

关于中医忌口的详细解读

很多朋友都知道,中医里的煎药服药有讲究,就单单是服药,就有中医忌口的问题.其实,中医忌口的讲究还有很多,不止在服中药的时候会用到.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详细解读,关于中医忌口的问题. 一.因病忌口 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就提出有关饮食的禁忌问题,如肝病禁率.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继而又有其它古医籍分别记载着消渴(糖尿病)忌糖.水肿病忌盐,这与现代医学"肾炎"病人,浮肿病人忌盐,"肝炎"肝功不全病人,忌酒.忌食脂肪食

中医养生策略详细解读

中医里的养生秘籍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保健方法,可以让你身体得当不同的养护.了解和掌握一些中医养生策略,对你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些,中医里的养生策略.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最

从五行生克解读中医传统养生

从五行生克解读中医传统养生
在很多中医典故中,都有关于中医传统养生的解读.中医养生专家告诉你,五行生克就是中医传统养生方之一.今天,专家就从五行生克的角度,为你详细解读什么是中医传统养生.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林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这天她抱病在床,薛宝钗前往探视,谈及"食谷者生"时说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看,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 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这里,薛宝钗寥寥三语,却道出了

中医解读经期爱睡觉现象

很多女性朋友在经期的时候,深受痛经的困扰,疼痛不堪,这个时候躺在床上睡一会儿,醒来就会发现肚子好很多,没有那么难受了.还有一些朋友,在经期就是喜欢睡觉,多睡觉感觉很舒服,今天我们看看中医专家是如何解读经期爱睡觉这一现象的. 经期嗜睡是否正常现象? 一般应该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女性月经前期出现乏力.烦躁.忧郁.嗜睡,甚至无原因地哭泣或大怒;严重者不愿意理睬家属与朋友,孤僻到卧床不起,常伴有乳房胀痛.小腹胀感.便秘;还有的人经前1至3天体重增加并有浮肿,尤其是晨起手指发胀,下午则下肢肿胀.以上这些症状

中医专家提醒针灸美容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很多民间习俗方法有时候会受到神奇的效果,其中针灸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中医专家提醒大家在进行中医针灸时应该注意针灸美容带来的问题,对此中医专家从根本上给大家做了一下详细的介绍,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给大家的美容美白带去帮助. 一.针灸美容功效有哪些? 针灸驻颜美容是通过针灸养生保健和治疗影响美容的相关疾病两方面发挥作用的.具体说来,它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美容的目的的. ①调理经络以调气养气:用针灸方法疏通经络,行气以活血,维持人体各部分

六款中医美容面膜帮你拥有健康亮白肤质

拥有健康亮白肤质是每个人人都希望拥有的,但是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女性面临着皮肤问题不知所措,中医专家向广大的爱美女士推荐了一种针刺美容的方法,下面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针刺美容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由于人的生理机能和生活条件因素所致,在针刺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美容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孕妇慎刺,一般妊娠前3个月禁刺,以免引起流产.在月经期间,亦不应针刺. 若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也不宜针刺.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

为你介绍中医静心养生法

为你介绍中医静心养生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恼,这些不开心的事情,会影响你的情绪.而中医认为,当你心情无法平静时,你的身体健康就好受到影响.那么,有没有一些修身养性的方法,可以起到静心的作用呢? 6招中医静心养生法 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 "火气大"这句话就像炙夏的孪生兄弟,人人耳熟能详.反应在身体上,如口干舌躁.长面疱.嘴破等等.更常见的是,心烦躁怒.情绪起伏大. 为什么夏季特别容易烦躁?从

解读自闭症儿童早期认知与治疗

中医儿科的专家提示,自闭症是儿童的一种严重疾病,它对儿童身心都会造成影响和伤害.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自闭症,但对自闭症儿童并不了解.接下来,中医就为你解读,关于自闭症儿童早期认知与治疗.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的增快,不仅大人们的各方面压力增加,就连儿童也一样,我们常常看到儿童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培训班之间,缺少了以往童年的那些应有的快乐和自由,这是整个社会发展下来所造成的产物,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别人高人一等,快速进步.整个社会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所以往往也给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压力. 儿童在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