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到,但三伏天还没完,防中暑还是重头戏
秋茄丝瓜放心吃,不用刻意“贴秋膘”
这两天,杭州40℃的高温实在太强势,记者早上翻过日历本,看到8月7日“立秋”俩字儿,真有点儿违和感。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秋,就是“秋天开始”的意思。这天开始,预示着暑气将逐渐退场,凉爽的秋天在路上了。
国家级名中医、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宋康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立秋是夏秋交锋开始的信号,秋天是新来的,力量不够大,所以夏天仍将占上风。
宋康提醒,近一个半月之中,防阴暑是都市白领最需要注意的健康问题。
据悉,今年三伏比去年多10天,有40天,8月22日才出伏。所以按这个节奏,今年秋天估计上了趟超慢车,赶到杭州就得花上一个半月的时间。
从气象学上来说,秋天的来临,必须要连续5天气温回落到22℃或以下。这一个半月,是夏秋交锋的过渡期,中医称为“长夏”。
没胃口、身热头痛
立秋过后重在防阴暑
陈阿姨,50岁,在社区工作。
前几天,她去找宋康医生看病,说自己感觉没力气、胃口也不好,每天下班就感觉头痛。“也没在外面跑来跑去,怎么比中暑还难受?”
“平常都呆空调房里?出汗多不多?”宋康问。
陈阿姨连连摇头:“我最怕热了,出汗黏糊糊的,晚饭后的散步也停了。”
宋康检查了之后,告诉陈阿姨,是中暑了。
“每天都在空调房里,那么凉快,怎么也会中暑?”陈阿姨很不解。
宋康告诉她,这个中暑,跟高温中暑的概念有些差别。
“高温中暑,是阳暑,你的情况是伤阴暑。”宋康解释说,空调房里进出,一冷一热最容易伤阴暑,而且他发现像陈阿姨这样四五十岁的女同志,更容易中招。
伤阴暑典型的表现就是没力气、没胃口、身热头痛、还可能出现腹痛腹泻。
“因为这个年纪的女同志,普遍不爱运动,出汗少,暑热散不出去,身体就容易出问题;反而是小朋友,夏天也爱跑来跑去,不容易中暑。”宋康告诉记者,过了立秋之后,白天气温依然高,但早晚渐渐转凉,昼夜温差大,一冷一热也特别容易出现伤阴暑的情况。
“四季的规律,就是冬冷夏热,夏天就该出出汗。”宋康总是劝他的病人,早晚没有太阳的时候,去外面走走,出出汗,好处多。
不过,他也提醒,接下来夏秋过渡期,昼夜温差会越来越明显,衣服加减要记在心里。
秋茄丝瓜可放心吃
“贴秋膘”得先缓一缓
很多地方的说法,立秋一过,茄子、丝瓜就不能吃了,因为有“毒性”。
这个说法,现在还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起。
的确,这段时间,菜场里摆出来的茄子,卖相是差了点,胖乎乎,颜色也不那么漂亮。
记者拿这个问题询问了几位专家,大家都说“这个没道理”。
“秋茄子,可能茄碱含量稍微高些,但对身体没有啥大影响。”一位在农科院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
“如果非要说秋茄子不好,可能在应季这点上,减分了。”杭州市名中医、市中医院副院长詹强也认为“吃秋茄会影响健康”这说法没有科学道理。
说到立秋的风俗,不得不提“贴秋膘”。詹强说,这是民间的做法,夏天人消瘦了,秋天要补一补。
“现在条件好了,倒不用刻意补;而且即使要贴,也还没到时候。”詹强解释原因时说,长夏是个特殊时期,既有暑,又有湿,这种组合,脾胃最容不了,贴早了,反而加重脾胃负担。真要“贴秋膘”,也要在长夏过完之后。
这个夏天,詹医生遇到好几位拉肚子来看病的快递员,快递员在外面跑了一圈,又热又渴,歇下来就啃冰西瓜、灌冷饮。
“虽说都是年轻人,身体好,但脾胃也同样吃不消啊。”他说,立秋之后,暑热还比较严重,身体内也可能积聚着暑湿,因此燥热的食物要少吃,多吃利水、利湿、健脾胃的果蔬。
詹强推荐应季的瓜果,都是利湿的好东西;米仁、莲子、白木耳、扁豆都是健脾的,接下来半个月,都可让它们经常在餐桌上亮亮相。
浙江省中医院老药师丰素娟认为,老底子中医有“排毒”的说法,她建议饮用一些清凉解毒的中草药袪暑热、祛暑湿,将炎炎长夏体内的“毒素”排一排。比如平时可多喝胖大海、枸杞子、玄参、玉竹、麦冬、罗汉果、金银花等代泡茶,少吃姜、葱、蒜、胡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香燥之品以及熏烤食物。
秋蚊更猛更毒
咬后抹口水管用
民间一直流传着俗话“夏至无蚊到立秋”。杭州市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单筠筠也告诉记者,每年入夏之初、夏秋交替两个时期,皮肤科都会遇到很多被虫子骚扰的病人。因为当天气暑热时,蚊子也抗不牢。夏和秋的拉锯战,一旦秋占上风,蚊虫嗅到凉意,又会携家带口回来。
她说,刚过立秋的气温,还不太适宜蚊虫生活;不过接下来,雨水会增多、气温也是下降的趋势,蚊虫的生活条件只会越来越好。
“而且换季时候,虫子咬人更加不留情,它们的毒性可能更强。”她说,季节更替,虫子们都要抓住最后一次机会,猛吸血才好储粮过冬。
所以过了立秋之后,易招蚊子的人要做好再战一个回合的准备。
“如果在户外被蚊虫咬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抹口水。”单筠筠说,唾液中含有多种溶菌酶、免疫球蛋白,有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是很好的消毒剂。
宋康医生提醒,近一个半月中,防阴暑是都市白领最需要注意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