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张先生早晨起床上厕所,蹲马桶起身时眼前突然发黑,头晕目眩,差点摔倒,后到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夏云峰说,张先生的症状是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这是由于老年人心脏和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导使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量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夏天气候炎热,人们出汗较多,血压波动也较大,因此,老年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警惕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控制血压、血糖达标,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血压不要降得过低;早晨起床时不要过猛,可先在床上待几分钟,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缓慢改变体位;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饱或饥饿;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对少数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也可给药物治疗,主要有米多君(管通、甲氧胺福林),属于α受体激动剂,因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低血压患者。也可以酌情使用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生脉饮素。
夏云提醒说,一旦家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晕倒,要立刻将病人抬放到空气流通处,或将头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病人一般很快苏醒。对发作持续较长而神智不清楚的病人,可针灸百会、人中、十宣,必要时皮下注射升压药。
●名词解释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突然改变,如从平卧位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直立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继发性多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
长期低血压,心、脑和各脏器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毛细血管缺血,组织和细胞缺氧,代谢废物排泄不畅,会诱发头晕、无力、心情压抑、忧郁等。直立性低血压严重者,还会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老年性痴呆、晕厥、跌倒导致身体外伤、骨折等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