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保健专家介绍说,最近门诊来了一个老人,55岁的张大爷身体平时非常的硬朗,非常好,可是有一天起床的时候,腰突然动不了了,赶紧叫来老伴儿给自己好好锤锤,结果越锤越疼。来医院一检查,发现是骨密度低,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目前,我国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近7000万人,但就诊人数不到1/900。人到中年,骨质就会开始缓慢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当骨量流失一大半时,骨骼中纵横交错的骨小梁断裂的次数和部位就会增加,形成多处“微小骨折”,从而导致骨痛。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位置不固定。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通常在站立或久坐后、弯腰、运动、咳嗽时加剧,坐下或躺下后减轻;日间疼痛比较轻,夜间和清晨加重。
除了疼痛,驼背、身高变矮也是骨质疏松的一大症状。脊椎椎体前部多为松质骨组成,此部位负重最多,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骨质疏松患者需要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需服药3年,有骨折史的需要3~5年。
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做1次骨密度检测,及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干预。饮食上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可以经常食用牛奶、奶酪、虾皮等高钙食物。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应摄入800毫克钙,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为1000毫克。
同时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延缓骨骼的衰老。适当运动也很必要,骨骼 “用进废退”,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能延缓骨质流失。快走、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甚至老人最爱的扭秧歌,都是很好的运动。此外,每天晒太阳20分钟也能养护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