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应静心养生防"情绪中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天气,人在炎热的天气情况下,最容易情绪烦躁、心情烦闷,这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而且很容易引起情绪中暑,那么大暑之后应该如何养生预防情绪中暑呢?


如何养生预防情绪中暑

  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即人体的精神心理、心态情绪会随着自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气候变化会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绪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

  现代医学生理学也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的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多种症状。“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

  1、要“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夏季司机开车要避免“情绪中暑”,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绿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

  2、要保证睡眠:情绪与睡眠亦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夜间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此时,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如果不睡,能量无法被贮藏,就会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3、要调剂好饮食: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注意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

  4、要注意养气:日常生活应保持不急不缓、心平气和的状态。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要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均匀有序,“气”自然就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能量,身心舒展放松,“心”自然就平静了。

  另外,大暑天气后,还应该预防暴雨的袭击,暴雨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救,如果被困在车里,应该及时通风,想法喊叫人来救援,暴雨天气后的疾病预防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养生能预防情绪中暑,根据个人习惯也是可以预防的。

2024-07-30 23:33:34

Related Articles

专家提醒高温天气防情绪"中暑"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不断加强,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合一,即人体与大自然是一个息息相关.充满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博大精深,中医专家就就出养生的方面给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以下是针对高温天气防情绪"中暑做出的详细介绍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帮助. 即使已经立秋,但全国各地还是高温把控.在这种湿热的情况下,不少人的心情会变得烦躁,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自己也是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而有的人则整天心境低落,

大暑养生:远离"情绪中暑""养心避湿"双管齐下

今年的7月22日为二十四节气之大暑,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大暑之后天气便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且此时湿气也是一年中最重的时节.高温和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中新网生活频道特为网民搜罗大暑养生五招,助您轻松度过酷热时节. 远离"情绪中暑" 进入"大暑"后高温"桑拿天"将增多,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是对应的,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 是夏季养生关键点.暑天"养

夏季应该如何预防情绪中暑

夏季应该如何预防情绪中暑
人的情绪跟天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天气闷热,人们就会变得心烦气躁.而且容易发怒,其实,这个时候你已经有了情绪中暑的征兆,那么,情绪中暑以后应该如何调节呢? 夏季应该如何预防情绪中暑 一.清淡饮食 女性应尽量避免进食油腻食品,多吃清淡.洁爽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咖啡.菊花.金银花露等都有较好清火功效,能够有效消热.防暑.敛汗.补液,增进食欲.同时,要注意多饮水,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 二.清凉居室 应趁早晚室外气温较低时开窗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时应紧闭门窗,拉上窗帘,必要时使用风扇.

炎热夏季小心情绪中暑

炎热的七月到来,夏季最炎热的时节,保健专家提醒人们,这个季节,气温增高,天气闷热,在预防身体中暑的同时要小心你的情绪中暑,那么夏季该如何预防情绪中暑呢? 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与气温.出汗.饮食情况和睡眠时间有密切关系.当环境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加上出汗增多,人体内的钙.镁.钾.钠等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专家表示,"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

静心养生的精髓是什么呢

中医认为,健康的身体,是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就下功夫,来养护出来的.中医里的养生方法有很多,其中静心养生就是一种很有效的保健方式.今天,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下静心养生的精髓. 静心养生的精髓是静神.历代医学名家也极力倡导"静神以摄生防病"的观点.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者,内无所蓄;淡者,外无所逐;虚无者,虚极静笃,臻于自然,就是说在思想上要保持内心清静安宁,不贪求妄想,就可精神健旺,预防疾病.宋金时代河

处暑后养生 防秋乏是重点

处暑后养生 防秋乏是重点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意味着暑气消退,真正意义上的秋天来临.而这个时候,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人们很容易出现疲乏的情况,正所谓"春困秋乏".专家指出,处暑后养生 防秋乏是重点. 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另外,处暑期间,中午气温仍然很高,暑湿较重,脾被湿困住,也容易感到疲乏. 处暑期间,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生活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

寒露养身应注意身心防燥

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凉,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随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 寒露养身应注意身心防燥,为了防秋燥,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食物,注意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 此外,寒露养身应注意身心防燥,气候变化不定也会给人心理带来一定影响,部分人容易出现情绪不稳或忧郁心情.因此,暮秋时节精神"防燥"要做

天热,小心"情绪中暑"

患者与气温同升 连日来,申城连续拉响高温警报.记者走访本市一些心理门诊发现,随着气温上升,"情绪中暑"患者日益增加. 在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和徐汇.黄浦等区精神卫生中心,及数家综合性医院的心理门诊部,就诊患者都比往日增多.据门诊医师反映,天气闷热,一些工作压力大和平时身体不佳的人易出现焦虑.抑郁.不安情绪. 昨天上午7时许,家住奉贤的李女士母女满脸愁容地徘徊在心理咨询中心门前.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上高二的女儿两年多前患上忧郁症,经过治疗病情趋于稳定.但近日孩子的情绪出现反常,起先只是抱怨天气

秋冬季锻炼应注意四防

中医认为,秋冬季时节,若坚持运动养生锻炼,不仅可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功能,还能有利于增加身体的免疫功能及对抵御寒冷的能力.但是进入秋冬季天气越来越冷,运动也不是太容易,对此中医专家向大家提醒秋冬季锻炼应注意四防,以下就是详细的介绍,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帮助. 防受凉感冒 秋季清晨温度较低,不可穿单衣去户外运动,应根据气温变化来增减衣物.锻炼时不可脱得太多.此外,锻炼后,忌穿汗湿的衣物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感冒. 防运动损伤 人有肌肉韧带也容易在气温下降时而会反射性引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