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很多朋友都出现了手机依赖症。保健专家发现,不少人一离开手机,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的状况,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得了手机依赖不是好事,它会影响你的心理保健。
“手机依赖”可与网瘾划等号
因智能手机切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放眼世界,处处皆有低头族 ——
个案:前不久微信突然宕机3个多小时,让一位小年轻难受得抓心挠肝,他说,手机已成他的“人造器官”,微信已是他生活的一大部分,一旦微信宕机,他整个人都觉得“无比失落”。
个案:一位先生放年假休息,在海滩上,“我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写博客、上facebook、发推特、订阅600多条RSS信息,每个小时都要接收十几条推送的消息。”
个案:一位24岁的研究生说:“我几乎一分钟也离不开手机”,与新结识的女友约会时,他随时向朋友们“播报”约会进展。每隔几分钟,就用手机通过Twitter微博把“约会见闻”发布到网上。
个案:一位大学生说,即使在上课时,我也开着手机,“时不时就想去朋友圈,看看大家都有些什么新鲜事发生,如果是自己发了照片,就更加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朋友们作何评论。”
个案:一位网友说:我的丈夫是个“手机控”,在家中宁可低头连续看两个小时手机,也不愿花5分钟和我一起晾衣服;跟他说话,爱理不理,好像手机才是他的情人。
个案:一位小年轻说:我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自从有了微博,就没有好好地吃过一顿饭。吃烤肉要发微博,啃个馕要发微博,吃方便面也要发微博,没得吃还要发微博;没有好好看过一本书,捧起书就发微博炫耀自己在看书;没有好好地旅游过,还没出门就发微博炫耀自己要出门;没有好好逛过街,一走在路上就贼眉鼠眼地东张西望……”
法国《心理》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59%的人对智能手机有“依赖症”,一想到没有手机的生活会浑身“冒冷汗”。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指出,手机已经融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有时频率更高达每10分钟1次。
对手机如此依赖,会发生何样的身心变化?
“手机依赖”导致了“假抑郁症”
最近,出现了不少感到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焦躁等类似于抑郁症症状的人,但是,服了治抑郁症的药并没有效果。原因是,他们的病,是“埋头”玩手机造成的。
因为要看屏幕,所以脸和目光都要保持朝下的状态。研究发现,低头时,脖子承受的压力是平常的3倍。频繁且长时间保持这种俯视的姿势,会导致原本支撑头部的颈椎肌肉疲劳,变得僵硬,久而久之便成了“手机颈”。
“手机颈”是引起“手机抑郁症”的元凶。
颈椎,为了支撑头部,分散头部的重量带来的压力,大致呈现为“S”形。而“手机颈”,因颈部肌肉紧绷,让其变形,压迫到从颈椎内通过的神经,让人出现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等不适症状。而身体的不适,又会引起焦躁不安等精神方面的问题。
治抑郁症的药物,是通过促进脑内神经信息传递物质的活动来起效果的,而“手机抑郁症”的根源在于颈椎肌肉,所以服用无效。
如何预防“手机抑郁症”?
一则控制玩手机的时间;再则,可以试着把手机拿到与视线平齐的地方,尽量采用一种不必低头的姿势。
“过分依赖”会导致手机幻听
明明没人打来手机,却感觉到震动或听到铃声,被戏称为“鬼来电”。
个案:一位大学生说,“有时感觉兜里的手机在震动,可翻找时才发现,手机非但没响,还根本不在兜里!”
美国麻州Baystate医院研究团队最近在知名的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研究报告说,近七成受调查的医务人员曾有过“幽灵震动”幻觉,有一成几乎天天发生。
其实,“幽灵震动”的议题在网络上已讨论多时,“脸书”上至少有三个“幽灵震动症候群”团体。
2007年另有调查发现,320名手机使用者中,有三分之二曾亲身经历过“幽灵铃声”幻听。临床也发现,因手机引发精神紧张等心理不适而就诊的白领,普遍有“手机幻听”的症状。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对手机过分依赖,其大脑对手机铃声或来电震动已有高度预期,甚至是细胞已产生记忆,因而易发生错觉。
“缺乏自信”易患“手机依赖症”
个案:一位公司企宣,因需要和外界频繁联系,手机便成为她形影不离的“助手”。她被提升至行政岗位后,接入的电话骤然减少,她仍时不时地掏出手机来看是否有未接来电,但没有,这让她十分焦虑,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甚至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
个案:一位高级主管,手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时间长了让她心烦。参与一场封闭式专业研讨会后,她发现她的手机信号很弱,屏幕显示信号格一会儿飘到无,一会儿飘到三,这种状况令她坐立不安,她总下意识地每隔三五分钟就从包里摸出手机来看看,但凡有短暂休息时间,她就跑出会场找个信号好的地方呆着,啥也不干,就等着手机铃声响起……
个案:一位档案保管员,工作性质需要他格外小心谨慎,严防因工作疏忽而泄露了资料。时间一长,他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每每有电话打来,他就担心有事情发生,因此他一刻都不敢离开手机。一次,他到外市出差,匆忙中忘带了手机,惴惴不安地走了近百公里的大半路程后,还是执意返程回家,拿到了手机。
“手机依赖症”并不属于精神疾病范畴,它是一种焦虑情绪的表现。其本质是人们对身边不稳定因素的一种焦虑情绪。
这种情况的形成有内在的性格原因,性格内向、缺乏自信、责任感强的人,可能很小的一个诱因就会导致其焦虑;再则,这类人往往交际圈小,朋友少,只能借助手机来排解孤独感和证明自己的存在,于是出现了“手机依赖症”。
而一旦出现了“手机依赖症”,当事人就会出现意识高度狭窄,注意力高度集中,反过来就会更加专注于手机信息的情况。
虽然这种“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但也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它只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但是,如果焦虑情绪严重,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矫正了。
“要求完美”易患“手机强迫症”
个案:英国一位19岁男孩的理想是做一名男模,2011年面试一家模特公司,未成功。之后他每天要花十多个小时的时间,拍200多张自拍照片,但是,不管他怎么调整角度,怎么梳理头发,总是找不到一个完美的自拍。于是,在2013年,他决定自杀。据知,他患有强迫性精神障碍,及躯体变形障碍。
个案:一名责任感很强的40多岁的父亲,因长期失眠、焦虑而就诊。病起自3年前的一天,他的儿子遇车祸腿被撞断了,目击者打他的电话,偏偏他的手机没电了,待他第二天见到病床上的儿子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之后,他就手机不离手,几分钟就查看一下手机。
个案:一位16岁的女高中生,近段时间总是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知道没有电话来,仍不停地强迫自己看手机屏幕。在上课等要求关机的场合,她将铃声设置为振动,仍一遍又一遍悄悄查看,而无心听讲。妈妈带她就诊,医生说她患的是“手机强迫症”。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如那位40多岁的父亲:明知不会有何情况,但就是要看手机。不看,心里极度不安;看了,认为自己行为荒谬,更加痛苦。
强迫症患者追求完美,遭遇不良生活事件时,过分自责,不能自拔,其痛苦焦虑的情绪只能通过强迫性的症状来缓解,“手机依赖”者的强迫症状,多和手机相关。
所以说,有手机依赖症的朋友,会容易得上假抑郁症,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哦。我们都知道,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只有身心都健康了,才能说你拥有了健康体质。因此,如果你有手机依赖症的话,还是应该及早戒掉为好哦。
推荐阅读:4种体质女的经期冬季如何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