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养生的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日常注意养生,这样就可以起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中医养生,是有很多理论依据的,它不是信手拈来,而且通过很多中医典故,来总结出来的养生方法。什么是中医养生的额理论依据呢?下文做了具体介绍。

  一、说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有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软,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八、服药饵: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养生理论依据的介绍了。我们从中医养生中可以看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搭配,这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只有你经常运动、饮食健康,那就可以起到养生的目的,让你的身体更加强健。

2024-10-22 13:06:28

Related Articles

中医养生 怎样正确预防亚健康

现在生活,随着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医治病理论.关于亚健康,现在很多忙于工作的人在身体心理方面都面临亚健康状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养生是怎样预防亚健康的吧. 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医学入门>

顺应四时 适时进补是中医养生理论

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的话,就会发现在很多中医典故里,都会有顺应四时,适时进补的说法.从中医的角度考虑,顺应四时,适时进补,是中医养生的常用理论.下面,小编我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下. 人和细菌要和谐共处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然环境里,这个环境不是纯之又纯的.如果我们到医院去做检查,可以发现从口腔到咽喉再到全身不知道有多少细菌和病毒.虽然这些细菌.病毒都存在,为什么人却不得病呢? 这个问题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比较容易理解.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人和自然之间本来是可以

解读中医养生的简单理论

中医里的神奇验方有很多,不仅可以帮你治病,还能让你得到养生保健的好效果.了解和掌握一些中医养生理论,对你养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会更有帮助.接下来,我们就为你具体介绍一些中医典故.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中医养生保健的四个基本养生理论

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空间中,经常会听一些中年女性朋友们说起中医养生的话语,早在古代,我们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运用中医的办法来养生保健,而对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身体特质,每个人所需要的养生办法却不尽相同. 女性朋友们运用中医养生的办法,能够保养好自己的肌肤,延缓其衰老的速度,也能够保证我们的健康,那么中医养生的观点到底有哪些呢?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

从木桶理论看中医养生

从木桶理论看中医养生
中医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里面不仅包含了治疗良方,还会有很多养生的正确观念.中医专家认为,了解和认识一些中医典故,对你养生很有好处.我们今天就教你,如何从木桶理论来看中医养生. 科学家认为,人的正常寿命应为120岁左右,而寿命较长的人也不过八九十岁.但是,我国目前健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老寿星吴云青就高达161岁.所以,抗衰保健.抗衰延寿应该是人类活动的最大目的.因为生理性衰老虽不可避免,但可通过养生保健,防病抗病而得到有效的延缓.那么,应当采取怎样的保健措施呢? 据统计,流行于我国的抗衰老理

解读中医养生理论和防病看法

在中医典故中,对中医养生理论和防病看法有不少记载.专家提示,了解和掌握中医养生理论和防病看法,对你的养生保健会有大帮助.下面,中医专家就为你解读一些养生理论和防病看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

中医养生解决足部疾患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不断加强,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合一,即人体与大自然是一个息息相关.充满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博大精深,中医专家就就出养生的方面给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以下是针对足部疾患做出的详细介绍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帮助. 最近,有台湾媒体报道,人类的脚趾依据长度可分为埃及脚.罗马脚和希腊脚3种.报道称,埃及脚脚型在台湾最普遍,大拇趾比其他4根脚趾长,台湾男性几乎都是这种脚型,这一脚型比较适合穿斜

中医养生专家推荐心灵"营养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不断加强,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合一,即人体与大自然是一个息息相关.充满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博大精深,中医专家就就出养生的方面给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以下是针对心灵"营养素"做出的详细介绍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帮助. 维持身体健康需要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等营养素,保持心理健康也需每日摄入7种"营养素",才能让人在浮躁.攀比.勾心斗角等不良风气下整合正能量.

巧用中医养生运动缓解压力

压力就像我们身体会得病一样,要想彻底摆脱是不可能的,抵制疾病的最好办法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现代人可以通过中医养生运动有效缓解压力. 书法 既怡情又养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灵枢·本神>云: "肝气虚则恐"."心气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