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闯的献血证足有31本好人档案
31本献血证填得满满当当
由于没有手机和固定电话,记者几经周折,最终在宝鸡市中心血站的帮助下才找到罗闯的家。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了罗闯位于红旗路的家。
罗闯的家里没有太多陈设,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初学的是医学相关专业,但由于一些原因,没有找到过正式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靠打零工为生。“我和女儿两个人每月有500多元的低保,我在社区当保洁员,每个月有400元的收入。”
罗闯告诉记者,1999年,他在路上收到了一张无偿献血宣传单,这引起了他的关注。也就是从那一年起,他开始了无偿献血。“从我第一次献血到献够1000毫升,用了不到1年时间”。
记者在他家中看到,桌角放有厚厚一沓献血证,数了数,足足有31本,每本都填得满满当当。他说,不少人对献血有偏见,觉得伤身体,但十多年下来,自己的身体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每14天献一次血小板
从2007年开始,罗闯从献血改为献血小板,而且每次捐献都要从早上七八点忙活到中午。记者查看了他的献血记录,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他每14天都要去一次宝鸡市中心血站,进行血小板捐献。而14天,正是相关献血规定的最小周期。
起初,罗闯由于血小板指数不高,只会被采集一个治疗量。而通常情况下,一个成人可以捐献两个治疗量。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血小板指数,好多献一点。有人告诉他,吃花生米的红皮可以提高血小板数量。他就开始每天坚持吃些花生米,5年来从未间断。
宝鸡市中心血站献血科李科长告诉记者,13年间,罗闯都是一个人悄悄来悄悄走,除了血站工作人员和几个常来的献血志愿者外,很少有人知道他已累计献血 90余次。记者了解到,他多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另外,血站给他的纪念品,他也都送给了周围的亲戚朋友。纪念品里有不少是雨伞,但罗闯现在使用的,仍是一把旧伞。
在罗闯的床头,写着“严于律己,宽于待人”8个字,他告诉记者,这是初中时班主任李宜安告诉他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为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撑。“我从不在意什么无偿献血、有偿用血之类的话,有生老病死,就有人等着用血。”罗闯说,“今年10月,国家已经把献血的年龄上限提高到了60岁,我也准备坚持献血到那时候。”魏鑫 徐雯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