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容易出现的症状
水肿:旅途中出现小腿、足背水肿是比较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人体内水分与盐代谢紊乱所造成的。
预防旅途水肿,长途跋涉时最好在小腿以下的足踝部系上绑带,帮助下肢血液回流。长时间坐车时要经常站立起来活动活动四肢,并用手按摩腿部肌肉,以增强血液循环。同时,旅途中饮食宜清淡。
晕车:乘车、船等交通工具会出现头晕的人,乘车、船前不要吃得太饱,但也不要空腹,以避免呕吐。有晕车史的人,可以在上车、船前15分钟服用防晕车、船的药物晕海宁等。口含生姜或在肚脐处贴伤筋膏,也有预防晕动头昏和恶心、呕吐的作用。
航空性中耳炎:有人乘飞机后会出现耳痛、耳闷、耳鸣和听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因与航空有关,医学上称作航空性中耳炎。这是因为,飞机在起降时,中耳腔内的气压发生变化,调节不当造成耳膜内陷充血的缘故。
为预防航空性中耳炎,在飞机升降时要勤做吞咽动作,以利保持中耳腔内外气压的平衡。还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来预防飞机降落时引起的耳痛,方法是捏住双鼻孔,紧闭嘴巴,腮部用力鼓气。另外,有鼻腔、咽腔炎症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在没有治愈前最好不要乘坐飞机。
高原反应:爬高山或到高原去旅游,有些人会出现头痛、脉搏加快、呼吸短促等高原反应,这是人体不能适应高山、高原等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的生理表现。
为预防高原反应,在去高海拔地区之前应先做体检,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以及呼吸系统不健康者更应认真体检,看看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宜爬山。
旅途中,需补充的营养素
钾:活动会出汗,很多矿物质会随汗水丢失,主要是钾和钠。钠容易从食物中得到补充,钾的补充可以从香蕉、橘子等含有丰富钾元素的食物中获得。
维生素B2: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食物中产生的能量。牛奶、绿色蔬菜、牛肉等食物中含维生素B2较多。
旅途中,如何消除疲劳
快步走路:快步走持续15至20分钟,能平衡全身肌肉、帮助大脑运动,进而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重视睡眠:要想睡得好,最佳的睡姿是右侧屈膝而卧,有利于全身肌肉松弛,肝血流增多,呼吸通畅。同时需要忌饮酒、饱食,肠胃撑胀会导致消化不良;忌睡前交谈、思维兴奋;忌开灯睡觉,因为这会导致入睡不深,易醒、多梦;忌蒙头睡觉,因为这会吸入大量二氧化碳,使大脑因缺氧而昏沉沉;忌睡中忍大小便,憋尿忍便,会影响睡眠,不利健康。
旅途中,容易发生的疾病
撞伤:头部撞击后如出现大个血肿,应及时采用冷敷的方法;如有伤口,应用干净的纱布等盖住后送医院。如果从耳、鼻、口中流出血或透明的液体,可能是血清或脑积液,这时不能用纱布或其他东西将其塞住,以免细菌感染。出现呕吐时,要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阻塞气管,发生窒息。
骨折:跌、摔伤造成骨折是常见的,人们习惯用手去揉捏伤处,以为可以减轻疼痛。其实,这样很危险。骨折时其折端可能较锋利,按、揉、挤、捏都会刺破局部血管导致出血,如刺破大动脉,会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不当的揉捏,锋利的骨折端还会刺伤或切断周围神经、肌肉、韧带和内脏,会进一步加重伤情,造成瘫痪等危象。
救护骨折病人的关键是,不要随便翻动病人,更不能让可疑颈椎骨折者作抬头或扭头等动作。搬运护送伤员要采用木板或门板,不可用软担架。对四肢骨折的伤者,要就地取材,将长的树枝和板条,用绳子或绷带把伤肢固定住。
如果只是足部扭伤,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而应采用冰块等冷敷,使水肿、疼痛减轻,24小时后再热敷,以促进水肿的吸收。
腹泻:受凉或水土不服,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可以服用一些淡盐水,以补充失去的水分。
如因吃了被病菌或者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去医院采取催吐、导泻、解毒等方法解除,切勿随便服用止吐止泻药物,以免毒素积聚在体内。
心绞痛:走上坡路、赶路、挤车、情绪激动时发生的心绞痛,称“劳累型心绞痛”。表明冠状动脉有实质性狭窄,劳累后供血不足而出现心绞痛症状,一般休息后疼痛症状就会缓解。
这时除了减轻活动强度外,还可以服用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若病情加重,在做轻微的活动,如进食、排便甚至安静时也频繁发作心绞痛,那就要警惕心肌梗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