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使人戒烟的,很少是依靠药物,关键还是吸烟者自己的戒烟意愿,只要意愿坚决迫切,很多人是不需要药物的,药物戒烟仅仅是个辅助办法。
目前,恶性肿瘤已连续5年位居北京居民死因之首,而肺癌占全部肿瘤发病的五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的男性癌症患者的死亡是吸烟。为此,北京将推动出台戒烟的鼓励性政策,拟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这是来自北京市卫生局的消息。
这是一个好消息。同时,我们必须知道,更重要的问题是,迄今为止,真正能使人戒烟的,很少是依靠药物,关键还是吸烟者自己的戒烟意愿,只要意愿坚决迫切,很多人是不需要药物的,药物戒烟仅仅是个辅助办法。
对于戒烟问题,中国的相关专家多次指出,中国的吸烟者戒烟成功,绝大多数是因为疾病的突然降临,比如一次例行体检中,突然发现肺里长了东西,不管之前他的烟瘾多大,可能用过很多办法都没戒掉,但在拿到这个体检报告的当时,再大的烟瘾也戒掉了,因为没有什么能比保命更重要,这个结果多次证明,戒烟的意愿比戒烟的药物有效得多。之所以后来又“复吸”,一般都是疾病缓解了或者“警报解除”了,从这个角度上说,戒烟的关键是吸烟者的决心。
鉴于癌症的高发,今年北京还将设立4万人的肺癌筛查项目,筛出的高危人群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这是世界上公认的一种肺癌筛查最有效的手段,只是成本较高,目前全部由财政承担。作为北京人,能享受这样的医疗待遇要归功北京的经济发展,但如果从经济投入上看,显然不是现阶段中国所有地区都能效仿的。
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吸烟带来的损害,首先是社会氛围的营造,国际的经验是,使吸烟这个行为变得非常不便捷,是强制戒烟的办法,具体说,就是诸多公共场所都一律戒烟,想吸烟要翻过一个个“禁止吸烟”的障碍,很多人的烟瘾就是在这样的“管制”中逐渐削弱的。再有就是对吸烟恶果的彻底展示,每个吸烟人想要戒烟的念头都来自身边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怎么让这样的宣教持久有效,是有关部门需要动脑筋的事,虽然可能操作繁琐,管理难度大,但如果能减少吸烟带来的危害,能让国家财政少为“亡羊补牢”花钱,这个脑筋还是值得动的。
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