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9%公众坦言扶不扶老人很纠结 5成访者选择走开

  实习生 倘凌越 本报记者 向楠

  如果遇到老人倒地,公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在有139010人自发参与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这项调查中,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4%的人选择留下证据或找到证人后再扶,12.6%的人选择拨打110并等待,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卞绍斌直言,当人们开始思考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问题时,就表明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

  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个问题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与讨论,不少人在说出“会扶”这个答案时变得犹豫不决。近日,“四川达州3名儿童搀扶倒地老太被讹”、“浙江金华八旬老人倒地五六分钟市民不敢扶”、“北京老外撞人却误传倒地老人讹诈”等一连串事件,让公众的关注与讨论推向新的高度。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对13901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持续关注与扶老人有关的新闻,20.2%的受访者承认在自己身边有过老人倒地而得不到帮助的事情发生。87.4%的受访者表示“扶老人”的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扶不扶老人很纠结。

  遇老人倒地 为何55.6%受访者选择直接走开

  如果遇到老人倒地,公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在有139010人自发参与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这项调查中,55.6%的人选择直接走开,23.4%的人选择留下证据或找到证人后再扶,12.6%的人选择拨打110并等待,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来。

  “可能会装作没看见走过去吧。”当被问及遇到老人倒地后会怎么办时,家住天津的赵泉想了一会儿后这样说。他直言,现在“碰瓷”的人太多了,如果倒霉碰上了,钱是小事,关键是心里憋屈。就算不是“碰瓷”的,好人做到底,打了120肯定得跟着把老人送到医院,医疗费也得自己垫,万一遇见的是孤寡老人更是摊上一堆事。“不是不想扶,真的是扶不起。”

  对于同样的问题,北京某互联网公司职员罗君的回答则不同。他表示,虽说大城市人际关系比较淡漠,但是出来打拼久了,看身边的老人总能想到父母,如果遇见有老人摔倒,自己会去关心一下。“父母在家乡年事渐高,也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我希望在他们摔倒时有人关心,其他老人的子女肯定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得到帮助。”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卞绍斌直言,当人们开始思考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问题时,就表明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良知和义务的意图,应该是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甚至是面临艰难、痛苦和困境依然执着以求的,当帮助他人需要计算成本利益,考虑利害得失时,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道德。

  “如此久而久之,纯然的良知将被蒙蔽,道德原则将主要受制于功利的考量,人们将不再相信道德法则,最终是道德感的丧失、道德法则的瓦解和人际关系的冷漠。” 卞绍斌说。

  复旦大学哲学系讲师郁喆隽表示,现在大家是有心做好事却担心惹事,长此以往,人际间会慢慢形成一种冷漠,许多社会成员会有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失望感,同时每个人也会对自己有一种暗示,认为自己发生什么事情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87.4%受访者表示当前普遍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

  “虽然基本的道德准则告诉我,遇到老人摔倒当然应该主动扶起来,但是在如此多的信息轰炸之下,我难免对自己的坚持有些疑惑。” 罗君坦言,在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上,他有着道德上的焦虑——不扶自己良心上过不去,扶又怕被讹。这个问题有时会让他非常纠结。

  “如果带女儿出门碰见老人摔倒的情况,我就真的傻眼了。”赵泉的女儿今年4岁,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教小朋友乐于助人、尊老爱幼,书里画的也都是小朋友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遇见摔倒的老人,如果不扶,怎么对女儿解释呢?如果扶了,碰上讹人的给女儿造成心理阴影怎么办?“真希望我永远不要碰到这样的问题。”

  对于普通老人而言,大家在扶老人问题上的道德焦虑也渐渐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说实话我真不相信有这样的老人存在。”北京某中学退休教师刘齐(化名)一直弄不懂那些讹人的老人是怎么想的,“究竟能为了多少钱把老脸都丢了?是因为没有保险?或者子女对他不好?”

  刘齐直言,讹人的老人毕竟是少数,媒体不能净捡着负面的个案去写,弄的老人好像都是为老不尊、倚老卖老似的。大家不能因为个别极端的事件,就对整个老人群体产生误解。“前两天我还和儿子讨论这件事,我告诉他,如果我摔倒了,我首先就会大喊‘我是自己摔倒的’。”

  调查显示,87.4%的受访者表示“扶老人”的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84.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

  “‘扶老人’的道德焦虑是整个社会信任缺失的表现。”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路直言,这种普遍存在的焦虑,反映出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与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这会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整个社会的运行带来巨大成本。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国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可报销的比例非常低,老人如果摔伤可能对于他本人和家人都是很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担心子女埋怨自己。如果医疗保障能够减轻老人这一负担,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找人转移责任,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 郑路说。

  郁喆隽表示,在年轻人扶老人的案例中,如果判决不当可能会造成代际之间的矛盾。本来社会中的人是一种共生、共存关系,这样的案例如果越来越多,人们会越来越偏向于变成一种原始的孤立的个人,就好像人只能依靠自己,严重的还会出现反社会的行为。“应该重视这些案例对年轻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几十年之后,可能就没有人再相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传统的道德追求了。”

  59.5%受访者认为恶意讹诈他人的老人应受惩罚

  如何才能化解普遍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虑”?受访者首选“恶意讹诈他人的老人应受惩罚”(59.5%),其次是“目击者要勇敢讲出真相” (15.1%),排名第三的是“司法判决应注重对社会的引导”(7.2%)。接下来是:媒体不能只渲染部分极端个案(5.7%)、相关部门要给人可信服的真相(5.2%)、在社会上倡导勿以恶小而为之(3.1%)等。

  郁喆隽表示,当大家都在谈论扶老人事件,说明大家都还很关注这些事件及其背后的问题。如果当大家对这种事情冷漠对待、认为理所应当时才是最糟糕的。“常言道人言可畏,如果讹了别人,以后便再无人相信你,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这本身就是做坏事的一个后果。从制度层面而言,如果讹人的人受到法律的严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卞绍斌表示,法律法规是外在的,道德良知和道德信念才是左右个人行为、构建良序社会道德法则的根本源泉。当下应当改变那种灌输式、教条式的道德教育模式,着重培育基于道德自律的实践理性能力,特别是出于良知和义务的道德自觉能力。

  “要弥补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化解焦虑,制度保障是必须的。”郑路建议,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可以设立基金会,专门针对扶老人被讹的情况,提供法律援助和资金支持,从而减轻大家的顾虑,降低风险成本。“虽然大家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心与焦虑,但我相信,如果真的遇见类似情况,大多数人还是会伸出援手。”

  调查中,28.1%的受访者认同,虽然扶老人事件被吵得沸沸扬扬,但是日常生活中遇到老人倒地,冷眼旁观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还是会伸出援手。

2024-10-29 11:15:43

Related Articles

香港专家称高考作文题目太文艺让人很纠结

"甩掉多余的顾虑"."忧与爱"."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高考作文题总能引发人们的热议,今年的题目也不例外.有人称好,认为如今的题目给考生的思维自由度已大大增加;有人拍砖,直言部分题目晦涩难懂,甚至有点"无厘头";也有人调侃,戏称连高考作文都玩起了"文艺腔+穿越体". 香港专家评大陆高考作文题目太文艺不知所措 那么,今年的作文题目,究竟是好是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高是低?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路在何方? 语文

84岁独居老人瞒着儿女当人体模特 称并不寂寞

84岁独居老人瞒着儿女当人体模特 称并不寂寞
84岁的老人当人体模特,每到课间休息,他就穿好衣服,四处走动,他很喜欢看学生的画 摄影记者 王效 一堂人体素描课 走进航空港一所大学一间5楼的教室,84岁的李军(化名)走到教室里,慢慢地脱光衣服,摆了一个舒服的坐姿.他身材瘦削,一头稀疏的白发,裸露的皮肤松弛,透着时光侵蚀的痕迹.84岁独居老人当模特 84岁的独居生活 没什么可交心的朋友,也不想儿女知道,"因为很多人眼里人体模特很低级".老伴15年前就去世了,小儿子2007年也去世了,剩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约一个月来看他一次. 一个老

广州男子扶摔倒老人再惹争议 扶人被讹或撞人想逃

男子与老人各执一词,警方介入调查 是撞到老人后想逃逸,还是好心扶起摔倒老人遭人讹诈?昨天下午1时许,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南岸大街,一男子因扶起一名摔倒老人引发争议.男子和老人各执一词,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男子扶起摔倒老伯 蔡伯今年84岁,是南岸大街的老街坊.昨天下午1时许,他刚从医院做完体检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在途经南岸大街25号时,蔡伯突然摔倒,嘴部刚好碰到路边的一处台阶. 据蔡伯说,他当时走在一个沙井盖处,不知道怎么回事左脚后跟就被自行车轮撞到了,由于冲力太大,就整个人扑倒在地上.蔡伯说,撞

老人爱买药 或是心里寂寞作怪

不少年轻人都反映自己家里的老人很喜欢去药店买药,但是却不是因为自己患病,而是成为了一种习惯.其实,老人爱买药的一种现象可以很明显的反映出老人心理--他们只是过于寂寞,而买药成为了他们的心理寄托. 不停买药源于心理暗示.老人不停地买药,与老人的心理有关.他说,目前年龄在60岁~80岁的老人,大多数对如今的生活较为满意,努力延长生命,想多享受享受好生活.这是一些老人不停买药的主要原因. 另外,不少老年人现在手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积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无良药商针对老人的心理,想方设法向老人推销药物,也是

老年保健心理健康很重要

老年保健心理健康很重要
也许普通人都很在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忽视老年人的心理是否是健康的,其实,因为年纪的增大,老年人一定会在自己的心理上出现一些以前没出现过的想法,因此有些想法可能是致命的,我们就必须要同样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年老体迈以后活动能力就变弱了,活动的范围也就会变小.这让老年人的交际圈变得狭小.而如今社会生活节奏飞快,儿女们除了给老人物质上的照顾以外,往往很难有时间陪老人说说话散散步.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很难得到慰藉. 老年人的身体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变得越来越好,寿星越来越多.但

老人预防健忘必知六大妙招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健忘成了很多中老年朋友普遍的一大现象, 不仅仅会影响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有时候也会让老人自信心受挫,那么老人如何预防健忘呢?我们一起看看中老年保健专家对老人防治健忘的建议. 1.通过联想记人名.有意义的联想可帮助增强记忆.斯莫尔博士表示,很多老人总觉得人名难记,其实有些名字可令人联想到特定图像,有些名字可通过谐音等联想记忆.比如,豪斯(房子).怀特(白色)等. 2.多次重复记人名.和别人谈话时,及时重复一遍别人的名字有助记忆.你也可以告诉对方,这个名字让你想起了一个熟人.如果名

百岁老人的养生长寿秘诀

在现在这个年代,能活到80岁的年纪就已经算是比较长寿了.然而,还是有些人的年纪能够超过100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老人.只是,令人好奇的是,他们如此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养生的秘诀又是怎样的? 湖南省株洲市的甘德珍老人,现已103岁高龄,虽满头白发,但修剪得很精神,面色红润,皱纹也不多,看上去不过80岁左右. "我这辈子都没进过医院!"老人自豪地告诉笔者.一旁的儿媳妇陈安定却笑说她是在"吹牛".陈安定告诉笔者,婆婆唯一一次入院记录是在前年,因为得了白内障.对

金针菇 老人健康长寿的最佳饮食

金针菇 老人健康长寿的最佳饮食
人一旦上了岁数,由于身体体质的下降导致很多疾病找上门,同时由于免疫力的减弱,老人很容易出现感冒,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所以现如今很多老人都在寻求最佳的补充体质的方法,而通过合理的健康饮食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尤其多食一些金针菇对老人提高免疫力更是效果突出,那么老人吃金针菇有哪些好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详细报道吧. 金针菇 老人健康长寿的最佳饮食 老人吃金针菇有哪些好处,国外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中有一种蛋白,可以预防老年人常患的哮喘.鼻炎.湿疹等过敏症,也可以提高老人的免疫力,甚至能对抗病毒性感染

老人健康养生需要注意"三慎"

现代社会,关注老年健康越来越得到重视.我们都知道的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身体机能是有所下降的.这个时候很多事情需要老年人有所顾忌.特别在健康养生方面,老年人健康养生需要注意"三慎".那么,对于老人养生"三慎"这个问题,男人们知道的有多少呢? 所谓"慎",就是需要有所顾忌.下面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老人养生"三慎".分别是慎食.慎药.慎激动.想要健康养生的,需要认真了解一下哦! 一.慎食 老年人脾胃虚弱,消化力不强,但总想多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