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黄志强 发自武汉
9月16日下午,武汉“东湖景园”工地已经停工,施工区域内仍不时传来近乎沙哑的哭喊声。
在工地C区7-1号在建住宅楼下,一台施工升降机(亦称电梯)散架在地,原本立体箱式的载人吊笼几乎被砸成平面,一段导轨架坠落在吊笼附近,钢丝绳和电缆线错综缠绕,变形的设备表面血迹斑斑。几名施工人员正在分拆事发设备,并将电机等关键部件吊出,十多名调查人员戴着口罩对这些部件勘查取证,与此同时,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断喷洒消毒液和杀虫剂。
3天前,在位于长江二七大桥与欢乐大道交界处的这处工地上,发生了一起施工升降机百米坠落的惨剧,导致19人遇难,成为湖北省“十多年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建筑安全生产事故”。
9月13日13时许,刚刚吃完午饭的19名作业工人搭上了此趟“死亡电梯”。
据一位自称知情的女工对媒体回忆,当升降机升到最顶端的时候,“吊笼‘噔’了一下,停在那里。很可能是门打不开了,吊笼里的人就去摇了门。”该女工称此细节是其从其他目击者处听来的。早报记者走访附近工人和遇害者工友时,他们均表示未能目击升降机开启和上升过程。新华社的报道称,升降机在运行逾一分钟后突然失控,直冲到100米高程后,在顶层失去约束呈自由落体状直坠地面。
目击者称,当升降机下坠至十几层时,先后有5人从吊笼中被甩出。亦有目击者称吊笼坠落过程中出现多次翻转,有6人被甩出。
遇难工人大部分来自武汉黄陂区,其中有4对夫妻,多为三四十岁。这19人中17人来自一个施工小队,只有2人来自另一施工小队,主要负责建筑外墙粉刷和室内电梯安装。
【人祸一】
事发工地承包给了包工头
工人经常违规自开升降机
升降机先后有围栏门、防护门和吊笼门,全部为铁丝网结构,操作台还设置了电锁,以及报警装置。如果严格管理,操作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工人要进入并启动升降机几乎不可能。
2008年10月30日,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新城区迪鑫阳光城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造成吊笼内12名工人全部死亡。
2008年12月27日,湖南省长沙市“上海城”住宅小区工地,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造成18人死亡,1人受伤。
2010年8月16日,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建筑工地,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造成11人死亡。
……
近年来,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尽管伤亡人数不尽相同,但事故原因均牵涉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安装、维修和保养不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和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目前,武汉“9·13”重大建筑施工事故的调查仍在进行,事故原因尚未公布。该工地一些工人表示,事故原因可能为施工设备使用和管理不善。
“当时还没上班,开吊笼的(指升降机的专业操作员)不在,他们自己打开门进去的。”一名自称知情的女工称事发时工人违章操控升降机。事故项目施工单位湖北祥和集团一名负责善后的易姓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亦称,“(事故原因)属于死者的违章操作,是他们自己撬开(升降机的)锁进去的,当时还没上班,开吊笼的人还没来。”
早报记者询问多名现场工人,他们均表示,事发时,升降机专业操作人员不在吊笼内,但对于工人撬锁入内的说法并不认同。遇难者工友陈勇一直在该工地作业,他告诉早报记者,很多工人承包工作面后都会加班加点,但升降机操作人员有固定上班时间,所以工人经常“自己操作”,但他表示进入吊笼并不困难。
在事发工地的其他建筑区域,并列停放多台升降机。记者进入吊笼后看到内壁贴有“升降机安全操作规程”,其中在醒目的位置写着“操作人员须执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和一般的电梯不同,这种升降机有专门的操纵台和操作人员座位,并张贴了操作人员的资格证复印件。根据规程,升降机运行要经过复杂的检查和操作程序,以及严谨的应急步骤。
升降机属封闭设备,设置了多重关卡,先后有围栏门、防护门和吊笼门,全部为铁丝网结构,操作台还设置了电锁,以及报警装置。如果严格管理,操作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工人要进入并启动升降机几乎不可能。然而,据工地上一位技术人员介绍,这处工地承包给了包工头,平时管理比较混乱。“按照我们的规定,升降机是专人负责驾驶,并保管钥匙,但实际上,平时钥匙都插在升降机内的操作台上,任何人只要推开铁网,即可进去拿钥匙开机,工人们经常晚上加班,都是自己开升降机。”
“之所以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不是因为操作复杂,而是专业人员懂得应急处理”,一名技术人员称。陈勇告诉记者,操作升降机“十分简单”,到哪一层就按哪一个按钮,但他也表示,“不知道能装多少人,也不知道出事了该怎么办。”无独有偶,此前发生的升降机事故中,多起是管理混乱违规操作所致。宁德市霞浦县坠落事故原因就包括施工现场设备管理缺位,非操作人员擅自开机。
【人祸二】
多重安全装置均告失效
有效使用期限逾期两月
业内人士称,施工升降机使用频繁,平时很少有专人日常维护,最多则是添加润滑剂,往往只有出现故障才请技术人员前来维修,相关的维护日志很容易造假,也很少有人监管。
业内人士称,事发施工升降机使用普遍,技术比较成熟,配有多种安全装置,如防坠安全器、短路保护、限位保护、断绳保护、冒顶保护、超载保护和机械、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等,确保施工升降机安全运行。如果因为升降机设备故障而造成坠落,则意味着多重安全装置均告失效。
“如果如目击者所言,升降机上升过程中失控冲顶后坠落,则是限位装置和防坠安全器没有起到作用”,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限位装置是指当升降机出现机械故障或操作者误操作时,吊笼一直上升至极限高度,即起升高度限位器设定高度处,该装置能迅速切断总电源,使吊笼停车。防坠安全器能在限定距离内快速制动锁定坠落物体,简单地说,一旦发生坠落情况,该装置能紧紧“咬”住齿条,使吊笼不再坠落,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根据规定,凡新安装的升降机都应进行吊笼额定载荷的坠落实验,正常运行后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同时,施工升降机因安装在户外,易产生零部件磨损、腐蚀生锈、结构开裂、螺栓松动等隐患,升降机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每天、每周、季度和年度检查,预防工作十分重要,一些检查参数精确到毫米。
一多年从事高层住宅工程建设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施工升降机使用频繁,长期在超负荷状态下运行,平时很少有专人日常维护,最多则是添加润滑剂,往往只有出现故障才请技术人员前来维修,相关的维护日志很容易造假,也很少有人监管。
杜三武是事故升降机安装公司派驻工地负责升降机日常维护的人员,工地内5台升降机都由他来保养维护,他表示,近期施工升降机没有出现异常状况,发生事故的机器已在这一工地使用几个月,仍在允许使用的时间范围内。杜称事发时专业操作人员没有到岗,是工人自行开动操作,但他否认事故升降机当时超载。事发升降机的生产厂家为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有完整的产品信息,制造日期显示为“0907”,该公司工作人员反复强调,产品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并称设备出厂前要经过厂方反复实验,及各级部门检测;业主购买后,需要再到当地建委备案,经检查合格后才能挂登记牌。
在出事的升降机残骸上,一块登记牌沾满血迹,上面写着“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有效使用期限为“2011年6月23日至2012年6月23日”,显然,出事的这部升降机已经超出有效使用期限工作两个多月。事后,设备安装单位负责人否认“超期服役”,称该升降机已通过年检,新的登记牌没有来得及挂出来,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记者也未看到新登记牌。
【人祸三】
员工曝螺栓找不到螺母
问题螺栓曾酿多起惨剧
事发现场一名工人手持一根螺栓痛斥设备安装质量,他告诉记者,这根螺栓是他刚从升降机残骸中找到,从螺栓的螺纹来看,看不出有摩擦痕迹,“这说明安装时根本就没有上螺母。”
顶端数节导轨架和吊笼一起坠落是该事故的一大重要细节。对比同一工地的其他导轨架,事发导轨架凸出建筑物部分完全坠落,该段导轨架上安装有限位装置和钢丝绳天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导轨架断裂,升降机的多重安全装置就将“使不上力”,那就说明设备安装环节出现重大问题。
记者查询此前几次升降机坠落重大事故的调查结果发现,设备安装环节屡出疏漏,往往因一颗螺栓安装不到位就酿成惨剧。宁德霞浦县事故直接原因是因升降机两根连接螺栓紧固螺母脱落,导致运行中的施工升降机在上升时发生倾覆,井架倾倒、吊笼坠落。长沙“上海城”事故的直接原因同样为升降机标准节的两颗螺栓没有按要求安装。
9月15日,记者来到事发现场,一名工人手持一根螺栓痛斥设备安装质量,他告诉记者,这根螺栓是他刚从升降机残骸中找到,从螺栓的螺纹来看,看不出有摩擦痕迹,“这说明安装时根本就没有上螺母,现场也找不到螺母。”
“如果升降机上升失控,导轨架安装又不到位,当吊笼与导轨架顶部的限位装置相撞,因其载人过多,冲击力很大,很有可能直接撞翻顶端超出建筑主体的导轨架,导致一同坠落”,前述业内人士分析。有目击者印证了这个细节,“当时升降机所处位置在100多米的井架顶端,后来井架最上面的两节断裂,和整个吊篮一起翻了下来。”
根据官方通报,事发施工升降机安装厂家为武汉中汇机械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湖景园”工地上的5台施工升降机归其公司所有,该公司与施工单位湖北祥和建设集团签订合约,向其出租这5台升降机,并派技术人员驻守工地,负责操作和维修工作。此外,公司还向祥和建设集团出租数台塔吊。据了解,该公司2007年成立,主要经营机械设备销售、租赁、安装。早报记者根据其网站公布的联系电话和地址未能找到该公司。
【人祸四】
常见违规租赁层层分包
设备租赁行业亟待规范
设备租赁公司层层转包,“为了控制成本,租赁和施工单位都不愿意雇佣专业操作人员,所以造成设备检查和保养等预防工作不到位,一些租赁商和监管人员关系非同一般,也造成监管缺位。”
每一起升降机坠落事故背后不仅反映出施工、监理和行政主管单位的监管缺位,也凸显了建筑设备租赁行业亟待规范。
按照相关流程,升降机属于特种设备,其租赁和安装单位要具备相应资质,聘用的安装人员须执证上岗。安装和拆除时,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公司负责人必须在场,安装完毕后,要经过国家质检总局发证的检验机构检验,检验合格后,再向行政主管单位登记备案。取得合法相应牌证后,安监部门进行集中编号,所发放的统一牌证必须焊接在升降机标准节上。
“监督人员的检查态度不一样,由于工地多,建筑设备流动性大,检查的工作量很大,负责任的会仔细检查,不负责任的就草草了事”,武汉一名施工单位项目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事故的曝光,建筑设备租赁单位进入人们视野。事实上,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相关领域不断细分,建筑设备租赁行业已初具规模。据了解,目前,武汉市有建筑设备租赁单位800户左右,全年营业额超过40亿元。与此同时,我国建筑设备租赁单位因其起步晚、流动性大、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也成为监管的薄弱环节,违规租赁、层层分包也是升降机坠落事故原因的“常客”。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建筑设备的购买费用昂贵,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选择租用设备,“对于工地少的施工单位来说,设备使用率低,买不如租;对于工地多的施工单位来说,多处工地同时开工时,设备使用量大,租肯定要比买划算。”
据武汉当地媒体报道,在机械租赁行业中,一部分是从施工企业内部分离出来的专业租赁公司,其设备和技术力量较为雄厚;一部分是代理商兼营的租赁公司,其营销网络发达,但设备数量较少;还有一部分是应市场需求自然发展起来的租赁公司,其技术力量强,设备类型较为丰富,但资金不够。
一名从事租赁行业的人士告诉早报记者,租借双方合同约定明确责任,如果事故因施工作业人员违规操作,一般由施工方负责;如果是机械性能出了问题,事故责任由租赁公司担当。和建筑施工一样,设备租赁公司同样存在层层转包的现象,“为了控制成本,租赁和施工单位都不愿意雇佣专业操作人员,所以造成设备检查和保养等预防工作不到位,一些租赁商和监管人员关系非同一般,也造成监管缺位。”
目前,有关“东湖景园”施工单位和升降机租赁单位的合作细节尚未披露。
惨剧一再发生,原因千篇一律。这起突发事故看似偶然,实则早存隐患。19个鲜活生命的逝去,19个家庭失去支柱瞬间破碎,4对夫妻双双遇难,留下5个孤儿和众多老人。多名遇难者家属告诉记者,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孩子的未来。
武汉市正处于建设高潮,拥有6000多个建设工地,市内脚手架林立。和全市其他工地一样,“东湖景园”施工区域到处张挂着写有“安全警钟天天敲”的硕大标语牌,然而安全只存在于口号上。(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