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科技部刚刚印发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明“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产业的重点产品方向、重点布局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财经机构分析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拉动新增医疗器械预期产值将达2000亿元,同时会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
透过这则消息可以看出,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形成一个“富矿”产业。科技部还表示,将会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笔者分析,这基本和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的数量相符。
据最近尚普咨询发布的《201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率为23%,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整个医疗仪器与设备市场预计将近3400亿元。
医疗器械产业能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固然是一件好事,在发展过程当中通过扶持行业中的几家龙头企业,来树立发展风向标,也是常见的做法。但是以政府部门的身份,如此直接的影响市场行为,却让人觉得有些别扭。
《规划》中提到,要通过对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的支持,来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没有提到对大型企业的支持,但如此下去势必会导致市场的天平向一端倾斜,那些小规模的医疗器械企业该何去何从?
既然《规划》已经出台,小企业必须当即开始思考未来出路。目前,医疗器械的高端市场基本由大规模企业集团占据,再盲目向高端市场进军,无疑是死路一条。
而《规划》中明确将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急需的普及型先进实用产品,以及临床诊疗必须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对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予以重点投入支持。
笔者反倒认为,此项《规划》正是对中小规模企业的指引,通过对基层医疗产品的开发,同样可以抢占一片市场。大型企业则可选择加大在创新开发方面的投入,通过竞争,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市场进行一场企业间科技创新的较量,而不应该选择产品全线进军,对中小企业进行“围剿”。
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而我国仅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可谓潜力巨大。在这股巨大的潜力背后,希望能看到的是医疗器械产品市场有序竞争,而不是垄断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