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2013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高血压会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直接酿成心脑血管事件与死亡,这是迫切需要应对的真正挑战。
《中国高血压指南》列举5类常见降压药物,它们都可作为初始降压治疗,分别是利尿剂、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B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医生面对不同的患者、同一患者不同的病程,如何选择大有学问。而作为患者也应充分了解药物信息,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的问题,与医生沟通后作相应调整。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即上海瑞金医院集团闵行医院)张大东教授为高血压患者归纳了几条使用降压药物的考量因素:一、是否能有效平稳降压;二、该药物是否兼具心、脑、肾等靶器官保护作用;三、是否有很好的安全性,副作用是否影响生活质量,能否耐受。
许多患者误认为降压药物有依赖并担心长期服用出现不良反应而拒绝使用,更不愿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而在降压药物的疗效研究中早已发现,即使严格按常规剂量服药,单药治疗控制率仅有50%,任何药物单用达标率不超过20%-30%。为了提高药物抗高血压的作用、减轻副作用,联合用药是高血压治疗的大势所趋。联合治疗的目的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通过优势互补,发挥协同作用,故在降压治疗中应综合考虑降压、靶器官保护和调节糖脂代谢等。因此,高危患者在起始治疗阶段就有必要采用联合治疗方案。这些患者包括:有多重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肾病或相关心血管病。
在临床实际中,90%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联合方案在降压治疗及保护逆转靶器官损害上有着明确的优势。2008年欧洲高血压年会上,多名专家提出“联合治疗,使患者血压达标”的号召,更明确提出当需要药物联合时,应优先考虑钙离子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联合。有研究显示,长效钙阻滞剂适合中国高血压患者降压的优化治疗。长效钙阻滞剂至今已发展至第三代,从药理学上,这种三通道阻滞机制可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可降低肾小球囊内压,保护肾脏,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脉血流,保护心脏。为了更进一步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与死亡风险,合并多种心脑血管慢性病的患者还需配合采取控制血糖、调整血脂、抗高血小板水平的综合措施。章苒 本版图片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