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整形行业的红火发展,部分原因大概也是因此而起。但令人不安的是,借着行业规范的不完善,不少人在其中浑水摸鱼,违规操作,让那些为美而来的人,却受害而归。
两针打出“超惨的鼻子”
网名“红粉宝宝”的女孩就是其中一名典型的受害者。她从16岁起开始在美容院做整形手术,但耗费400多万元所做的200多次手术,给身体留下的是无休止的伤痛。最早,她是轻信了美容院的广告,因为每次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不得不一次次返工。病急乱投医时,她更是在韩国居住了一年,就是为了做修复手术。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些年来,我每天就是为了下一次的手术做准备。”
虽说“粉红宝宝”的例子有些极端,但在生活中,被小诊所、不规范美容院所骗,造成不可逆后果的例子不在少数。网名为“超惨的鼻子”的网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2011年11月初,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到北京国贸附近的一家小店打了两针隆鼻针,一针600元,说是加强型的玻尿酸。“但由于我的疏忽,没有看见药盒也没看药,直接就打了。到了2012年1月,我的鼻子从一开始的微微发红到现在鼻梁处已经变成猪肝色了,从表皮上看,里面好像还有小的白色颗粒要渗出。”
从1月12日开始,她先后去了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看过整形科、外科、皮肤科,仍旧没有解决问题。医生说她注入的根本不可能是玻尿酸,而且里面已经感染发炎,必须消肿消炎后再考虑取出异物,但情况很严重,整形科没办法,皮肤科弄不了,因为不知道打的是什么东西,会不会吸收,现在这样子,恐怕要留疤了。“我后面的话已经听不清了,泪水不停地流……”
多少人吞下整形失败的苦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科李建宁教授也告诉记者,在门诊中,由于手术失败而来返工的病例,包括一些在国外花极高价却手术失败的病例,也是时有发生。比如,在咨询时给你配备的“中文翻译”,等你术后有意见时,“中文翻译”就再也不出现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栾杰教授则表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11年手术超过3.2万例,其中,为美而来的,约为2万台。“全国的数字究竟如何,至今没有权威机构做过统计。”
然而,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刘营却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因整容而投诉或者寻求法律帮助的人并不是很多,这可能是因为作为整形主要消费者的年轻女性,由于涉世未深,法律意识淡薄,当手术失败时,往往会惊慌失措,忽略了法律的保护。此外,遮羞心理的作祟,以及缺乏相关证据也导致她们“苦果只能自己吞”。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在追求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医院、合格大夫。”栾杰教授说,以下细节可以帮助人们慎重选择:
1.越是正规的医院,越少做广告。
2.越是有水平的专家,越少吹嘘、标榜自己的头衔。诸如“第一人”、“大师”这样的词汇,是不会出现在自己的名片上的。
3.越是负责任的医生,越倾向于多提醒患者手术中存在的风险,而不是反复强调好处。他们也不会对患者的所有要求都一口答应,而是会给予合理的建议,并可能拒绝患者的某些要求。
李建宁建议,在选择注射美容等需要使用药剂的项目时,要讨要药监局出具的产品许可证,因为很多美容院使用的药物都是无资质的,他们根本无法提供。同时要观察该机构有没有执照,除工商执照,还要有卫生局发的执照,帮你进一步判断其可信性。材料的质量,环境的消毒条件,操作者的素质和经验直接影响着效果和风险度。当然,过高的期望值也是我们自身所要防范的风险。
慎重选择,勇敢维权
刘营表示,选择合格的医疗机构是防止受害的第一道关,此外, 还应在接受整形服务前,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其中要明确医疗整形的具体事项、预期效果、衡量标准以及违约责任、损害的挽回途径、争议的解决方式等内容。为了转移风险,及时弥补损失,消费者还可以提前投保医疗整形险。在接受整形过程中,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包括:医疗机构整形美容科目的介绍承诺宣传材料、双份签订的服务协议、交费票据、诊断证明、采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明细(如果有)、就医的交通费票据、误工费证明(需要时再由单位开具)。
如果你已经因为整容受到了伤害,在事实清楚、损害轻微、争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协商无果或对机构资质有质疑时,可以向行业主管部门投诉,比如卫生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当然,最后还可以选择仲裁和诉讼,但前提是要保管好相关证据。
“其实,要想从根本上规避风险,更需要的是政府机构把好管理、审查关:违规的广告不准做,违规的美容院要惩治,不良的机构要取缔。毕竟,单凭患者一己之力,要明辨医疗真伪是非常困难的。”栾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