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之路该怎么走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描述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这给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但报告中讲的"医药分开""管办分开"要如何落实?"以药补医"机制破除后,用什么方法来补医?我认为当前对公立医院改革整体设计还不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还不清楚。”3月6日,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委员在医卫组小组讨论中率先发言,“在公立医院改革这场攻坚战中,我们应该把推动公立医院大发展作为改革主线,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改革路线图。我建议医卫界委员联名提出一个紧急提案,尽快呈交到政府高层。”

  公立医院改革尚未触碰核心

  “我国2009年启动的第一阶段医改已于去年年底结束,但改革的难点公立医院改革,现尚未触碰核心。”黄洁夫指出,简单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而不改变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早期产生的以药品加成作为补偿医疗服务投入不足的政策,不解决现在我国医院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事业单位属性,会使改革面临“进退两难”的风险。

  黄洁夫说,在现阶段,财政编制教育医保和医院等多部门的隶属关系均会对改革的现行举措产生制约和束缚,各级政府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行政举措去解决“药价虚高”“过度医疗”“医患关系”“医学人才”等具体问题,结果只会“按下葫芦起了瓢”,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依靠现在设定的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付方式等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难以实现破除"以药补医"的目标。我国现有的医院服务体系仍是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形成的,如果不从体制组织结构管理经营和监管等方面做配套改革,难以破局。”

  谈到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政府投入,黄洁夫坦言“很难实现”。“我国还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各行各业都需要增加政府投入。许多政协委员都谈到,现在政府投入只占医院总投入的10%,90%要靠医院自身经营收费,这种情况下,医院行为的"趋利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而我们强调医院的"公益性"只是纸上谈兵。”

  医疗服务也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我们天天都在说,要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医疗卫生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市场,也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黄洁夫强调,在呼吁各级政府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卫生投入的同时,还要承认医疗也是一个社会生产,而不仅仅是一个公众福利。医疗卫生事业必须要参与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去。公立医院改革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黄洁夫介绍,据WHO资料,世界上发达国家GDP每增长1%,就有0.5%是与生命科学产业直接相关的。“总理报告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我国经济要不断向内向型经济发展。为此,公立医院应该是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培育医疗卫生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也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才能推进改革,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动员社会力量的改革不具生命力

  “破解"管办分开"难题,就要打破当前一种不能充分实现"公益性"的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黄洁夫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应立足于用更开放改革的态度,逐渐步入“政府主导,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医疗卫生改革”的道路。政府目前的责任和做法应是切实保障那些贫困的弱势人群得到与经济发展相称的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投入市场没办法做的领域,如边远穷困地区公共卫生慢性病防治大病救助和医学研究;而现行公立医院改革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完全可以通过社会来获得。

  “不动员社会力量作为公立医院改革基础的改革,是不具有生命力的。要打破挡住社会办医的"玻璃门",给社会办医提供公平创业发展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去推动医院的大发展,把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释放出来,更好地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黄洁夫说。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黄洁夫建议,可以考虑推进一个公立医院改革的“211工程”,即国家保障支持有限的公立医院,包括农村的2000多家县医院,代表国家和地区水平的1000家左右的“国家队”,100家左右国家级临床医疗科研中心,其他医院应按地区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在政府主导下分批合理地进行改革。“就我了解,大多数医务人员是支持的,而且只有这样,医务人员才能真正成为医改的主力军,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发挥。”

2024-08-10 09:27:01

Related Articles

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分开"成难点

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10次全体会议审议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2-2015)>,提出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这被视为医改吹响了总攻的号角.然而,号角虽然吹响,但是突破口和路径却似乎并未明了. 据统计,2009年,我国有公立医院1.4万余家,拥有床位数273万张.卫生人员346万人,分别占全国医院数.医院床位数和医院卫生人员数的71%.90%和91%.公立医院提供的诊疗和住

公立医院改革最复杂最困难 盘根错节利益牵扯

"十二五"医改规划的最大亮点无疑是让公立医院真正公益起来.它首次明确了政府办医的责任,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原则保证.医改专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时称,没有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其他改革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十二五" 医改规划),提出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到2015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

公立医院改革力道不足问题多多

面对医疗问题,如果把这个情况抛给谁,谁都会说这会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事.而现在的公立医院改革力道不足,面临的问题多多也导致了医改效果不是很有起色.要知道2012年中国两会的医改相关话题中,公立医院改革无疑是最热的. 中国过去3年用最短的时间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提振着医改前进的信心.而相比之下,公立医院改革力道却稍显不足.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院长尹传贵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目前还没有显现出很大的成效,尤其在政府投入.医院回归公益性以及建立现代医院制度.执行监督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核心问题

公立医院改革其实是三个事:改革.发展.管理.改革包括体制机制的变革,涉及管理体制.用人机制等;发展包括区域卫生规划,买房子.买设备.进人,增加医疗机构等;管理涉及考核.绩效.服务质量等.发展固然很重要,但不能用发展替代改革,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否则就只能做增量的东西,没办法搞存量改革.这三项必须有所区分,不能"泛改革化". 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医改的枢纽工程.公立医院占了医疗资源85%的床位.90%以上的服务量,这项改革做好了,整个医疗服务板块就会有很大改善,医改的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公立医院改革最慢 人事改革最难

众所周知,当前无论疾病大小,患者就诊都倾向选择大医院,医疗资源分配不当.人才结构调整差,是当前医疗系统首要解决的问题."公立医院改革因涉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在五项重点改革之中步伐进展最慢,而人事制度改革又是其中最难的环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近日在搜狐•长策医改论坛上表示,人事改革引众专家关注. 当前,优质医疗人才多偏向于选择大城市大医院,而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少有问津,编制和收入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刘国恩表示,这并非医疗服务部门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还涉及到人事.行政.编

公立医院改革攻坚克难 县医院改革今年闯关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近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3月19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北京.上海.宝鸡.芜湖.镇江.鞍山等地在会上介绍了当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做法和经验.卫生部部长陈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陈竺在会上强调,今年全国卫生系统.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必须把全面贯彻落实<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下称"<工作安排>"

国务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 意见要求,加快健全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意见规定,深化教育

公立医院改革有望破冰:社区医院或医药分开

"商务部现在是有这样一个想法,已经提交了报告给国务院医改办,上周二在医改办的会议上进行了讨论."2月13日,有接近商务部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商务部有意从城市社区医院着手试点,取消其门诊药房职能,目前正在全国摸底调研. 同日,上海市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陆国平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春节后上海市商委的确组织了一批会员企业进行座谈,讨论门诊药房剥离方案,但他个人认为,"只是刚刚开始摸底,了解这个市场有多大,并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 前述知情人士指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quo

公立医院改革:打造就医新模式

9月17日,北京儿童医院一间普通病房里,护士正在指导家属为患儿喂水.病房墙壁和玻璃上绘画张贴着充满童趣的儿童画,给人温馨轻松的感觉. 近五年,北京各大医院的就诊人次逐年大幅攀升,为了解决大医院看不上病的难题,本市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2007年的这篇报道正是改革的起步阶段. 北京,拥有全国最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服务首都的同时惠及全国.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生.护士.住院床位数量均居全国之首,医生人均日接诊数,在世界范围看其效率都是高位运行的. 然而,北京的公立医院却承受着另一组数字带来的重负:每年门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