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国际医药市场中正初露锋芒

  从《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到近日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内的多部委接连出台政策扶持中医药贸易服务,包括中医药服务贸易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机构的建设等,中药国际化正步入关键期。

  伴随着中医药理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全球对中医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中医药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包括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英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还以立法形式承认了中医地位,中医药产业正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增长潜力巨大。

  数字背后的喜与忧

  中药出口分化加剧:以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出口已大幅跃升,而最能体现中药含量的中成药出口挑战严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中药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中药产品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4.3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8.4%。

  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我国中药企业实力也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且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中药进出口的主要力量。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01年,我国中药出口企业多达7806家,且以国营企业为主(占比73.2%),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比仅为5.9%。经过十年的发展,2011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企业已减少至2960家,其中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比高达51.6%;三资企业出口额占比28.9%;而国营企业出口额占比已下降至19.4%。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仍以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为主,中成药产品占比较小。以2011年数据为例,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仍为植物提取物,中成药出口额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占比仅为9.9%。   另外,从2001~2011年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中成药产品的出口额,从2001年的0.9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仅为9.7%,远低于中药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18.4%。从我国中成药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来看,该值已从2001年的21.1%,下降至2011年的9.9%,占比持续下滑。

  中成药是最能代表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产品形式,也是我国中药产品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最有利形式。然而,目前我国却仅在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上具备一定优势,多数中药产品,包括中成药产品在国外仅能作为食品、膳食补充剂或其原料使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药品属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以及各国监管要求的不断提升,我国中成药出口不断遭遇了来自法规和技术方面的诸多壁垒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中药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和药企也在中药国际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中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依然处于成长阶段,与许多跨国制药企业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意味着,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推动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

  国际化初具雏形

  中药国际化在三个层面上均取得了突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国门,并为世界所接受。

  对于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向全球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第二层次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第三层次是中药标准为世界医药主流市场所接受,中药产品作为药品进入主流医药市场,我国中药企业、跨国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共同配置世界中药资源。

  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基本还处于第一层次,即主要向全球销售中药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欧盟、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在第二层次上,目前只有北京同仁堂、天津天士力等少数几家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境外投资,部分中药产品在国外作为药物注册使用,例如,广州奇星等企业的产品已在俄罗斯、加拿大等地区取得了药品身份;在第三层次上,中药标准制定的国际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个别中药品种正尝试进入医药主流市场,例如,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现正在美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地奥集团的“地奥心血康胶囊”已获得荷兰药审局的注册审批,并有望在全欧27国正式以药品身份销售。

  整体来看,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并呈现出如下发展特点:   第一,参与国际注册及认证的企业逐渐增多。随着中医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以立法形式得到承认,我国中药企业先后在新加坡、古巴、越南、阿联酋、俄罗斯等国获准以治疗药品形式注册。另外,以神威、兰州佛慈、地奥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中药企业,近年来主动申请国际高端认证,例如澳大利亚TGA认证、欧盟GMP认证等,希望通过认证方式获得进入欧美等主流医药消费市场的优先权,并已初显成效。

  第二,海外融资与并购步伐加快,国外营销网络开始建立。随着中国药企实力的增强,“走出去”投资已不是神话。例如,天津天士力除入股欧洲最大的中药批发企业荷兰神州医药公司外,还分别在非洲、欧盟、俄罗斯、越南等建立自己的独资公司,在非洲年销售额已超过2000万美元。北京同仁堂也制定了企业国际化战略,本世纪初已在英国建立合资公司,并先后在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创办独资或合资分店,遍布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主流医药市场药品注册步伐加快。近年来,中药企业加大了科研力度,一批自主创新中药产品正在欧美进行临床试验,或以药品身份注册上市。例如,今年3月地奥集团的“地奥心血康胶囊”已获荷兰药审局审批注册,获得上市许可,此外,包括兰州佛慈制药、广州奇星药业、白云山和记黄埔、同仁堂、天士力、以岭药业等在内的多家药企均在积极准备欧盟注册事宜。

  企业各施各法

  以同仁堂和天士力为主的国际化先行者,已初步探索了较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渗入当地市场。   对于中成药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化竞争这一问题,目前尚无统一范式。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企业在中药国际合作中,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产品特点,对合作模式积极进行探索。

  以传统中药百年老店北京同仁堂为例,其多元化国际战略是:借助海外华人推广中医药文化,逐步打开市场;加强传统中药的二次改进,创建自己的中药国际标准,并与西药国际标准双向接轨;在细分各目标市场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如合资、独资、特许加盟、连锁等)以及销售模式。

  总体来看,“以医带药”是同仁堂国际合作的主要特点,企业通过中医大夫带动中药的销售,这在欧盟地区尤其明显。这一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认同中药的人也越来越多。“加强文化交流”,是同仁堂国际发展的另一特点,通过创建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对话平台,加强与国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在世界各地开办各种中医培训班及中医文化讲座等方式,来推动中医文化的推广。在此基础上,同仁堂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现已在香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了十几家分店或合资公司。

  在中药国际化领域,除了同仁堂外,不得不提到的还有现代中药的领军企业——天津天士力。

  而提到天士力的国际化合作,必然要提到其“跨国并购”。2003年,天津天士力投资182万欧元认购荷兰海得宝管理有限公司下属的荷兰神州医药中心有限公司,成立荷兰神州天士力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这是我国中药行业第一家以跨国并购的形式赴境外投资,开创了我国中医药领域海外资本并购的先河。通过此次并购,荷兰神州天士力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天士力中药产品进入欧洲、北美洲并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此外,“天士力南非模式”也是较为成功的国际合作案例。2002年,天士力成立了“天士力南非分公司”,积极打开南非市场,并推动中医药在南非的发展。

  条条大道通罗马

  国际化任重道远,虽然不同的企业可以选择的路径和步骤不一样,但目的地却是一样的。   通过同仁堂和天士力国际化发展的案例,我们不难得到如下启示:第一,文化先行,医药同步发展。中药不易被国际医药市场所接受,不是因为其疗效,而是因为在用药理念上与西药存在冲突和差异。因此,通过中医的推广和示范作用,宣传中医文化,可让更多民众了解和认可中医药。第二,积极树立国际品牌。同仁堂和天士力均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这也是他们选择在海外办分公司和药店的形式来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原因。因此,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应积极树立国际品牌,注意品牌维护,可首先在华人区域开店,利用华人对品牌的认同来提高这些药店的辐射作用。第三,通过企业并购,构建跨国营销网络。利用当地销售网络,可以为企业在国际市场销售产品开辟新的道路;企业并购也可大大缩短市场开发时间,减少市场准入成本;另外,还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此外,企业还应在营销思路上苦下功夫,重视属地管理和营销模式,积极融入当地市场。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密切合作,可使企业产品销售得到保证,通过对当地教育、卫生、就业等事业的支持,也可得到民众对企业品牌的了解和认可。同时,招募本地员工并进行培训,也可减少企业文化与当地环境间不适应现象的发生,有助于企业在当地的发展。

  同仁堂和天士力的国际合作模式表明,在实现国际化合作过程中,企业选择的发展策略和实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原则是非常明确的,即国际合作应因地制宜,企业应综合考虑企业和产品自身以及和目标市场的特点,从而确定适宜的国际化合作策略。此外,由重视产品销售到兼顾目标市场的产品注册,也将是国际化合作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取得目标市场药政管理部门认可的GMP认证,也将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关卡,而这也是目前困扰诸多企业国际化推广的一大难题。

  相信随着我国新版GMP标准的实施,以及中外GMP互认工作的推动,更多的企业可以跨越这一难关。

  正如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所言,中医药国际化合作需遵循“先内后外、先文后理、先药后医、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民后‘官’”六个原则逐步推进。而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企业仍可采用更为灵活的合作方式,积极推进中成药产品的国际注册及销售工作,推动我国中药国际化进程。

2024-10-14 13:54:49

Related Articles

2012年中东(迪拜)国际医药制药展(DUPHAT)

展会名称2012年中东(迪拜)国际医药制药展(DUPHAT) 展会时间(2012-03-12)至(2012-03-14) 地 区迪拜 展馆名称 会议地址阿联酋 迪拜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支持单位 联 系 人刘小姐 电 话010-51768044 传 真 相关网址http://expo.canluso.com 邮件地址canluso10@gmail.com 会议内容 [展会介绍]中东(迪拜)国际医药制药展览会(DUPHAT)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展览会之一,始于1995年,每年一届在阿联酋迪拜举办.是中

盘龙云海缔造"排毒产业" 把中药品牌推向世界

背靠5000年的中医药民族文化,依托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盘龙云海,这个立志健康人类的企业开始了它生命最初的搏击.仅仅几年,盘龙云海,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集药品研制.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制药企业集团. 盘龙云海缔造了"排毒产业",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近5000人的就业问题,所实施的"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创新模式,培养了专业药农,带动了一方农民通过专业化的种植而脱贫致富. 目前,公司已在美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创办和投资控股了15家医药企业,成为一个有着雄

中国医疗产业发展的3个驱动因素

中国医疗产业发展的3个驱动因素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欧阳翔宇 6月21日,由合众资本和福朗飞华主办的2012第六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欧阳翔宇先生主持了本届峰会的第一专场并做了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医疗产业的发展有3个驱动因素: 政策面:国家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不断的加大在医疗产业投资的力度,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无不展现了未来医疗产业更宏伟的发展前景.欧阳总经理列出了一些行业数据:"

巴西仿制药市场稳步扩大销售量同比增长三成

过去十几年里,得益于巴西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和巴西政府对仿制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巴西仿制药行业实现了快速增长. 巴西仿制药行业协会(PróGenéricos)主席Odnir Finotti表示,与其他国家一样,两大因素促使巴西仿制药市场规模强劲增长:一是仿制产品与品牌药有同等的质量;二是其价格要比品牌药低大约50%.过去10年中,随着巴西市场不断开放,仿制药凭借低价优势在巴西医药市场上迅猛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30%.2011年,巴西仿制药销售量同比增长了32.2%,达到87亿雷亚尔(约合50.5亿美

器官移植规范正激活免疫抑制剂市场

2月11日,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和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在昆明签署了<关于推动和完善中国器官移植事业规范发展合作项目>(简称"合作项目")II期合作协议. 据悉,II期合作从推进移植行业规范化管理.提升移植领域科研水平和关爱移植受者三方面入手.该项目的推进,将有利于加强患者医疗服务和用药安全保障,延长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而从药品市场的角度来考量,也能促进国内器官移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市场的快速成长. 国家未来还将持续推进器官移植治疗的规范化,相关用药的市场空间已经在明显

资本市场逐鹿医药领域热情不减

金融危机后,投资界对中国医疗产业一直格外青睐.2月17日,清华剑桥国际投资管理中心主任王国昌在2012中国·国际医疗产业投融资高端峰会上介绍,2011年度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投资金额接近250亿元人民币,案例总数超过100例,位居产业投资第4名,运作了10余家医疗行业企业上市,中国医疗产业正迎来投融资发展的春天. ■哪些领域是投资的"金矿"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

医药领跑中药类产品出口增四成

尽管2011年最终数据尚未出炉,但中药进出口的基本情况已成定局.2011年,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国际监管政策趋紧影响,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在波动中前行,进出口额同比增长达38%.仅从2011年1-11月的数据看,出口已超过20亿美元,同比增加近四成.这是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日前在与媒体见面时通报的. 医药领跑外贸增速,中药.保健品出口开始走向高端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处提供的具体数据,2011年1-11月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27.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98%.其中,

扩大进口 呼唤更多高端的医药装备

当国家释放出强烈的扩大进口的信号时,2012年注定成为一个重要的拐点. 如果把出口新政看成是中国进出口贸易航向指南的话,那么,2011年12月26日,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的揭牌则进入"实操"阶段,这意味着中国正试图调整对外贸易,努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从主要依赖低成本优势向增强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大环境的转变,加速了原本就因医改锐变而倍感焦虑的医药业的不安情绪. 进口现实考 为了鼓励进口,财政部也推出了配套的政策: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国进出口关税将进行部分调整

医药行业乍寒还暖 中药面临反弹趋势

编者按: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逐步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医药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2011年以来板块整体下跌幅度较大,部分超跌品种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近日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布,对行业形成实质性利好,近期可关注中医药产业的走势. 多因素推动医药行业整体向好 2012年1月,工信部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基本药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满足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