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从1977年开始恢复高考制度的,这些年来国家的高等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高等学校都在广泛招生,大学生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现在全国的高等学校已经有2000多所了,在众多的大学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怎么样呢?
针对这个问题,教育部门主管、学术界的同仁以及社会大众都在争论,观点不一,但都均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历年变化中,目前暂时没有大规模的长期追踪调查。然而,国内每年都有大量已发表的研究报告,采用同一研究工具调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90项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是最常用的研究工具之一,它通过90道题目测量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 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9类心理问题。
我们选择1986—2010年间国内发表的237项采用SCL-90进行调查的研究报告作为分析对象,这些研究的总样本为30多万名大学生。然后,对这些研究报告采用横断历史的元分析方法进行再分析,将这些孤立但有可比性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连缀起来,揭示出历年研究所获心理指标平均得分的变化模式。
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在上述9类心理问题上的得分在逐年减少,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水平在不断改善。其中,偏执、人际关系、抑郁、敌对这4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得分减少的幅度最大,其他方面的得分也明下降。
但是,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变迁模式不同。在过去20多年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大一以后的高年级学生身上。
现在,大一的学生心理健康基本保持着比较稳定的水平。这说明了大学里面的教育方式和学习环境有所改善,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所提高。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等至大二及更高学年级才能显现其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