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SM(性虐待)之风突然就流行起来了,而国内甚至还出现了SM俱乐部。不知这是人们性心理的畸形,还是这个社会的病态。总之,现在有性心理障碍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施虐狂和受虐狂外,恋物症(也叫恋物癖)是最常见的性心理障碍。那么,什么是恋物症呢?恋物症又有哪些危害呢?恋物症是不是女人永不明白的男人性心理呢?
恋物症就是“恋物癖”的一种中性说法。它是指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长期、多次地靠非生物物件或无生命物件来引起性兴奋和获得性满足的病症。又称物恋,性偏好障碍中的一种较常见形式。恋物症一般只发生于男性,多从少年期或青年早期就开始表现。常见的恋物有女性用过的内衣、内裤、乳罩、月经带、手帕、手套、鞋子等,也有以女人剪下的头发、发辫、指甲为恋物者。此外,女用的外衣裙、帽子、提包、纽扣、别针等也可成为恋物。
有的人只迷恋一种恋物,有的人可迷恋多种。就同一个患者来说,其恋物往往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新近经女人用过的物件对恋物症者更具诱惑力,有些患者不惜潜入女宿舍或晒衣场窃取女用衣物,也有在稠人广众之中乘拥挤之机偷偷剪割女用衣物,因此恋物症者的行为常可构成社会治安的危害。较严重的恋物症者完全缺乏对女性本人的性欲,不愿与之发生性关系,整个性兴趣集中在无生命的恋物上。他们或从盗窃与蓖集恋物的冒险行动中获得性兴奋与满足;更多的则是一边看着、嗅着,或抚摸着恋物,一边手淫。程度较轻的恋物症者仍能与女人性交并获得性乐高潮,但事先或在性交中必须看、嗅或抚摸恋物才能发生性兴奋;有的患者则逼迫女方拿着或穿上恋物来性交。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这种性心理障碍也是有原因的。恋物症的病因一般是源于童年期性心理发育受阻。以致本应在5~6岁前就解决的“阉割焦虑”长期存在,恋物具有“女性阴茎”的象征意义,通过物恋行为可以缓解“阉割焦虑”。有些患者则由于童年早期客体心理发育不良,主要与客体在心理上分化不全,因“分离焦虑”持久而严重地困扰患者,恋物起着“过渡性客体”的作用,通过物恋行为,可减轻“分离焦虑”。行为学派认为物恋行为是在某种早年经历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条件反射,尔后的每次物恋都经由它所获得的性快感而对这种行为起着强化与巩固作用。
恋物症患者非常容易识别,但以下几种情况还要酌情考虑:①对某些人来说,女性活体上的任何部位都可具有性感,都可激起性兴奋。人们可以情有独钟地对女性身上的某一部位特别爱好,经常通过抚摸、嗅闻与亲吻这些部位来引起性兴奋,然后继以性交。这样的情况仍属常态性行为的变异,不诊断为恋物症。②有些人的物恋只限于想象,从不付诸行动。他们仅靠对恋物的想象来激起或提高性兴奋,然后继以正常的性交。对此不下恋物症的诊断。③近年来,专为刺激生殖器而设计的医疗辅助用具(如阴道内震荡器)日见增多,对这类物件的爱好不诊断为恋物症。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恋物症了吧?也知道恋物症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了吧?但是,如果站在另一个角度看,恋物症的出现也是一种另类的“柏拉图式性爱”。只是,这种爱,并不被道德承认。爱有错吗?错的只是爱的主体和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