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财政厅的复函
新京报讯 (记者魏铭言)昨天下午,三峡大学学生刘艳峰收到陕西省财政厅的复函。文件就其信息公开申请作出答复,称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工资不属于财政厅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局长被曝全身均为名牌
昨日,实名申请公开杨达才工资信息的刘艳峰将陕西省财政厅的回函贴上微博,希望大家出主意:官员工资究竟是否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杨达才局长的工资,怎样才能公开?
因在“8·26”延安特大车祸现场面带微笑,杨达才被网友“人肉”出在不同场合佩戴多块名表,其所戴手镯、皮带和所穿西装也相继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杨达才曾回应称,自己确有5块名表,均为个人合法收入购买。
9月1日,三峡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刘艳峰向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安监局,分别寄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实名申请公开杨达才2011年度工资。
刘艳峰称,其查阅《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政府相关信息都应公开。
“事先料到不公开结果”
9月18日下午,刘艳峰接到陕西省财政厅办公室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告知,对其申请公开的内容作出回复,并已通过特快专递的形式寄送。
刘艳峰说,从9月19日起,陕西省财政厅作出答复的消息,就引起全国上百家媒体的关注,并将其推向舆论中心。昨天,在数家媒体的随身采访下,他收到并打开陕西省财政厅的回函,“事先也料到很可能是不公开的结果,但没想到是以这样简单的理由”。
刘艳峰昨晚表示,他仍不放弃希望,将继续等待陕西省安监局的信息公开回复。尽管,陕西省安监局至今仍未就刘艳峰的信息公开申请做出任何形式的回应。
■ 对话
“没想到拒绝的理由这么简单”
新京报:收到这样的回复,觉得意外吗?
刘艳峰:不太意外,虽然寄信时信心挺足,但后来看到“表哥”局长的“微笑”似乎被舆论淡忘,我也觉得没太大希望“会公开了”。
新京报:很失落吧?
刘艳峰:不,起码这个结果,能吸引公众对“表哥”局长工资的继续关注。
新京报:你对回复的疑问具体是什么?
刘艳峰:我没想到他们拒绝公开的理由竟然这么简单。我还以为他们会解释一下,比如因为我不是陕西人,所以杨达才局长的工资虽然关系民生,是纳税人的钱,但跟陕西以外的纳税人利益关系不大,所以不能向我公开。
新京报:因为申请信息公开,你成了名人?是否影响到你正常的学习生活,学校对你有没有压力?
刘艳峰:没有,校长、老师都是很认同并支持我的,他们也认为“表哥”局长的工资信息应该公开。
新京报:下一步准备怎么办?还会继续追问吗?
刘艳峰:我想应该会。我想再等等陕西省安监局的回复。如果没有回复,或回复依然如此,我想我会再主动和这两个部门联系,询问不公开的具体理由。也想听听大家对这件事的意见,特别是法律专家的意见。
■ 观点
“‘荒唐’答复与法理不符”
北大法学院教授,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王锡锌昨日表示,陕西财政厅对“杨达才工资公开申请”做出的回复与法理不符。
他解释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逻辑,首先是明确哪些是政府信息;其次,政府信息应当公开;第三步,“哪些信息可以不公开”。按照这样的法律规则,政府部门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只能做出“予以公开”、“不予以公开”或“该信息不存在”这三种答复。
王锡锌认为,陕西省财政厅这种荒唐答复,应该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曲解或耍弄。
具体到“表哥”局长杨达才的个人工资信息是否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究竟是否能够公开?王锡锌说,首先,官员工资属于政府信息;同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可以不公开的政府信息,也做了详细的规定,即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可以不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不公开。而杨达才的工资信息,不在此范围内。
王锡锌表示,刘艳峰可持财政厅的回复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受理,并审查陕西省财政厅的回复,是否违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 评论
工资不公开,那调查进展呢?
盖子既已揭开了,就很难再若无其事地盖上。权威部门的缄口,并不能杜绝天下的悠悠之口。
9月20日下午,三峡大学学生刘艳峰收到陕西省财政厅寄发的复函,文件就其作出的信息公开申请作出答复,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工资不属于财政厅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公众翘首期盼了半个多月,看到的依然是两扇紧紧关闭的大门,未免有些碰壁的痛感。毕竟,从“局长的微笑”,到“局长的名表”;从大学生的公开申请,到纪检部门表示“展开调查”,再到财政部门的断然拒绝,这一事件实在拖得太久了。
即便“微笑局长”的工资真的不能公开,那么,调查进展也不能公开一些吗?
杨达才腕上的名表刚刚被发现5块时,他还在“自圆其说”,声称“一家人一年工资十七八万,加上与儿子换着戴,也不算什么”。不过,随着名表数量的上升,以及眼镜、皮带等等高档物件陆续被发掘出来,杨达才自己显然已经很难“自证清白”了,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正当其时。
通过权威部门的调查,一方面可以搞清基本事实,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杨达才也能够以真实面目示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回应公众的关切、舆论的质疑,并在这种积极的努力中修补社会裂痕,并寻找社会认同。
遗憾的是,这一事件发生、发酵快一个月了,不仅调查结果没有披露,就连阶段性的调查进展情况,公众也无从得知。与此同时,关于杨达才的个人财产等传言却满天飞。有关部门除了出来辟了一次谣之外,再无任何说法。相关部门的沉默,不仅不可能让事态“自然而然”地平息下去,很有可能,还会放大传言的分量,加剧公众的焦虑,甚至还会对公众知情权、监督权产生伤害。
其实,陕西省有关部门完全可以根据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适时披露一下调查的进展,比如,杨达才“全身都是宝”的真实价格,杨达才的个人经济收入等。要知道,盖子既已揭开了,就很难再若无其事地盖上。“名表”故事的讲述主角,现在是广大网民,而非当地官员,仅仅是权威部门的缄口,并不能杜绝天下的悠悠之口。
杨达才的工资也许确实从现有法律法规中找不到公开的理由,但是,是不是可以从事件调查的角度来公开披露一下?因为,将名表与工资扯到一起的不是别人,正是杨局长本人,为释疑解惑、还杨局长清白起见,也应该公开他的收入状况。
更何况,即便是从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看,也未必就没有相应的规定说不能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同样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眼下,对杨达才个人工资的保密,显然已经对公共利益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于公于私计,都不如坦然公开。(胡印斌 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