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糖醇的解读与纠错

  木糖醇是什么,现在添加木糖醇的食品越来越多。当你逛超市的时候,总会看到含木糖醇的食品琳琅满目。有人认为木糖醇可以完全代替糖,吃了不会发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食用。果然如此吗?

  木糖醇也会让人发胖?营养师宋新称:木糖醇是从白桦树和橡树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由于木糖醇不容易被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所以能减少龋齿菌和齿垢的产生,对预防龋齿有一定的功效。

  于是很多朋友从吃木糖醇口香糖开始,在心理上认为木糖醇热量低,所以在吃其他木糖醇食物的时候没有节制。但是实际上,木糖醇吃多了也会发胖。而且从理化性质来讲,木糖醇是偏凉的,它不被胃酶分解,直接进入肠道,吃多了对胃肠会有一定刺激,可能引起腹部不适、胀气、肠鸣。由于木糖醇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容易在肠壁积累,易造成渗透性腹泻。在欧美国家,含有木糖醇的食品,都会在标签上注明“过量摄取可能会导致腹泻”这样的消费提示。但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却鲜见这种标识。某知名口香糖生产商表示,其生产的木糖醇口香糖中“木糖醇含量较低,并不足以引起腹泻”,因此这类标识“没有必要”。尽管如此,营养师还是提醒说,以中国人的体质,一天摄入木糖醇的总量不能超过50克。光嚼嚼口香糖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吃大量的其他木糖醇食品,就需要注意用量了。

  专家解读:过量食用会使血脂升高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不能食用过多的糖,就连少量的糖也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目前,我国有3000万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就是说,涉及3000万左右的家庭要慎重地选择饮食。这也使许多商家抓住了赚钱机会,大量生产无糖食品。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适宜”糖尿病人服用的食品,比如超干啤酒、南瓜汁饮料、无糖奶粉、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口香糖、无糖糖果等等。

  营养师说,糖尿病病人因不能食用精制的糖类,用木糖醇来做调味品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木糖醇和葡萄糖一样,由碳、氢、氧三种物质组成,在人体内氧化后可释放出热能。木糖醇在代谢初期,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但在代谢后期,则需要胰岛素的促进。

  进食木糖醇后,对正常人血糖升高的幅度和速度都低于葡萄糖和蔗糖,但糖尿病病人一旦摄入多了,会产生副作用,造成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故糖尿病病人也不宜多食木糖醇。尤其对那些患有由胰岛素诱发的低血糖的人,木糖醇更是禁用的。

  专家纠错 木糖醇可完全代替糖,错!

  误解1 修复蛀牙

  木糖醇对预防蛀牙有一定的作用,但修复蛀牙是不可能的。木糖醇口香糖的作用原理是,人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时会刺激唾液分泌,唾液多了就能冲洗口腔牙齿的细菌,使伤害牙齿的酸性物质减少,从而起到防止龋齿的作用。蛀牙的原理是,牙齿结构被破坏,牙齿脱钙、蛀掉了。

  误解2 含量越高防龋效果越好

  一般而言,口香糖中木糖醇的含量越多,预防效果就越好。但据专家介绍,大量国外临床试验表明,口香糖中的木糖醇含量多少并不影响防龋效果。如加拿大的坎德曼所做的为期两年的临床试验表明,木糖醇含量为15%和65%的无糖口香糖在防龋效果上没有差别。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护齿口香糖时,木糖醇的含量高低不应是主要因素。

  误解3 可完全代替糖

  木糖醇和葡萄糖、蔗糖一样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木糖醇在代谢初始,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加,但在代谢后期,就需要胰岛素的促进。因此,木糖醇不能纠正糖尿病人糖代谢紊乱的状况,也不能降低血糖、尿糖、改善临床症状。糖尿病人不宜多食木糖醇。

  关键词 木糖醇

  木糖醇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也是人体糖类代谢的正常中间体。一个健康的人,即使不吃任何含有木糖醇的食物,血液中也含有0.03-0.06毫克/100毫克的木糖醇。在自然界中,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中,但含量很低。商品木糖醇是用玉米芯、甘蔗渣等农业作物,经过深加工而制得的,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甜味剂。

  木糖醇白色晶体,外表和蔗糖相似,是多元醇中最甜的甜味剂,味凉、甜度相当于蔗糖,热量相当于葡萄糖,是未来的甜味剂,是蔗糖和葡萄糖替代品。木糖醇的外表和味觉都与蔗糖很像。从食品级来说,木糖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为碳水化合物,狭义为多元醇。因为木糖醇仅仅能被缓慢吸收或部分被利用。热量低是它的一大特点:每克2.4卡路里,比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少40%。

2024-08-04 22:01:59

Related Articles

常吃木糖醇会害血脂升高

现代人都知道,如果身体摄入太多的糖分,就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此,不少人在吃食物时,会选择含有木糖醇的食品.从中医的角度考虑,木糖醇在保障你的血糖平稳时,可能会导致你血脂升高. 木糖醇也会让人发胖?营养师称:木糖醇是从白桦树和橡树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由于木糖醇不容易被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所以能减少龋齿菌和齿垢的产生,对预防龋齿有一定的功效. 于是很多朋友从吃木糖醇口香糖开始,在心理上认为木糖醇热量低,所以在吃其他木糖醇食物的时候没有节制.但是实际上,木糖醇吃多了也会发胖

木糖醇吃多了 血脂可能会升高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糖的摄入量也越来越关注.不少木糖醇食品受到了大家的推崇.中医认为,根据食物性味,我们会发现,如果你木糖醇吃太多的话,就会让你有血脂升高的风险. 现在添加木糖醇的食品越来越多.记者随意逛了几家超市,看到含木糖醇的食品琳琅满目,有饼干.糖果.奶粉.萨琪玛,还有用于烹调的木糖醇粉,而口香糖的包装上更是随处可见"木糖醇"三个字.在一家超市,商家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吃了不会发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食用.果然如此吗? 木糖醇也会让人发胖?营养师称,由于

解读失眠患者的饮食禁忌

失眠作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很多朋友并不了解它.健康饮食专家提示,对于有失眠的患者来说,从解决失眠的角度考虑,有一些食物是不能吃的.下面,小编我就为你解读失眠患者的饮食禁忌. 1.部分食物导致腹部胀气:肚子胀满了气,令人不舒服也睡不着.如果腹部胀气常使你在夜晚不能好好睡一觉,那么少吃一些产气食物也许有帮助. 可能导致腹部胀气的食物包括:豆类.包心菜.洋葱.绿花椰菜.球芽甘蓝.青椒.茄子.马铃薯.地瓜.芋头.玉米.香蕉.面包.柑橘类水果.柚子和添加山梨糖醇的饮料及甜点等. 2.辛辣食物干扰睡眠:辣椒

为你解读豆类的营养价值

从食物营养的角度分析,谷薯豆里的营养丰富,尤其是各种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那么,你对豆类的营养价值了解有多少呢?接下来,小编我就为你解读,作为健康饮食的豆类,它的营养有多少. 红豆 红豆分为长红豆和饭红豆两种.长红豆即我们说的长豆角,常作为蔬菜食用;饭红豆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粥或制作豆沙馅.豇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和胃.补肾止带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食积.腹胀以及肾虚遗精.白带增多者食用. 芸豆 芸豆又叫菜豆,味甘平.性温,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气等功效.它不仅富含蛋白质及钙.铁

为你解读中餐服务流程规范

为你解读中餐服务流程规范
相信只要你吃过西餐,就会觉得吃西餐的讲究会非常多,不像中餐那么简单,其实不然.健康意识专家提示,吃中餐也是有不少饮食礼仪的.下面,小编我就为你解读什么是中餐服务流程规范,一起来看看. 1.迎宾.问候客人:当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后,要在预订前的15-30分钟站在包房门口迎接宾客的到来.当客人来到时,要微笑地问候客人,知道客人名字的要用姓名去称呼客人. 2.拉椅让座:当客人进入房间后,要主动为客人拉椅让座.不用为全部的客人都拉椅让座,但一定要为女士或者是被邀请的贵宾服务.有小孩子的,要主动询问是否需

为你解读中药防寒养生法

作为中医保健秘方之一,中药防寒养生法是很简单实用的.保健专家提示,掌握中药防寒养生的正确方法,就能帮你抵御寒冷,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今天,就为你详细解读什么是中药防寒养生法. 防寒药茶多饮服 辨体选药.以药代茶非常简单方便,以沸水冲泡加盖闷热,待温时频频饮服,再以沸水续泡.此法对增强抵御风寒能力有一定的效果.例如: 痰湿体质:荆芥.陈皮.桔络.橘叶.苏叶,疏风温化寒痰; 血瘀体质:三七花.红花.降香.姜黄.玫瑰花,温阳疏通血络; 阳虚或气虚体质:生晒参.党参.黄芪.白术.防风叶,益气扶阳固表防寒

解读关于中药乌梅的治病方

解读关于中药乌梅的治病方
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爱吃小零食,例如乌梅等等.其实,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分析,乌梅还是一味中药材,有治病的好功效.根据中药查询,接下来,专家就为你解读,关于中药乌梅治病的验方. 胆道蛔虫症:乌梅60克,红糖30克.先将乌梅加水煮沸,再加入红糖,搅拌至红糖溶解,滤取药液200毫升,一次温服. 鸡眼:乌梅5个,白矾3克,米醋18毫升.先将乌梅去核,与白矾一起捣烂,再加入米醋调和均匀.用药前先用温水把患处浸泡15分钟,令鸡眼发软后用刀片削去角化组织,然后将药膏涂抹于患处.敷药方法:用胶布一块,中央剪一小

解读中医古代的养生经

中医有几千年的发展史,我国古人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中医典故来养生保健.今天,小编我就为你解读,关于中医古人的养生经,让你对古人的养生秘方多一些了解和认识,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可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

为你解读关于中药抓药的由来

为你解读关于中药抓药的由来
在我们购买中药汤剂时会发现,中医汤剂都是一剂一剂为单位的.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怎样抓药吗?接下来,中医专家就为你解读关于中药抓药里的中医典故,感兴趣的你不妨来了解下. 中药都是一剂一剂配的,那怎么叫"抓"呢?"抓药"一次说来话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与唐代孙思邈有关. 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病人诊治后,就从口袋里拿出药来,因为药物配伍不需要很多,总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 有了药方,就要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