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是雄性特征的显著表现,也是男人第二性征的完美体现。虽然现在许多人为了形象而不再蓄须(或许自身形象不适合),但是胡子的魅力还是不容质疑的。事实上,胡子不仅具备彰显男性雄性特征的作用,其自身还有着一段独特的成长经历。关于胡子的历史,你一定闻所未闻吧?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关于胡子的历史,趣事还真不少。古埃及人把丧事与胡须联系在一起。由于反对小胡子(moustache)和下颚的胡子(goatee),他们一般觉得胡须并不吸引人。胡须对东方国家男性非常重要。淫乱及通奸会被处以切断胡须的处罚。他们以神圣的眼光看待胡须,会付钱来抵押避免被切断胡须。波斯人喜欢长胡须。波斯王Olearius' Travels下令砍下他大臣的头,他看过被砍下的头后说:"真可惜呀,此人留得一笔这么好的胡子,但却被处死。”然后又补充道:“啊!这是你自己的错。”当亚历山大大帝要去攻打波斯时,大臣向他报告一切已经准备就绪,问他还有什么需要。亚力山大回答:“除了剪去那些马其顿人的胡子就没什么了,因为剪去胡子比拿个人去容易多了。”在早期的罗马,胡子的历史是神秘的,因为刮胡子像是无人知晓的事情(在罗马皇朝及早期的共和国时期)。罗马建城454年后(即约公元前299年),才有一位理发师出入宫廷。大西庇阿是罗马中首位修胡子的人。然后,刮胡子即迅速普及,整个罗马的男人的胡子都被剃得很干净。那时,刮胡子被看成罗马人,不刮胡子的则被看成是希腊人,因为希腊人常常蓄有胡子。罗马的后共和及早期元首统治时期,留胡子的人变得很少。根据Dion所记载,直到公元二世纪,哈德良(Hadrian)大帝是所有的凯撒中首位留胡子的。这段时期在罗马兴起仿效希腊文化,爱好希腊文化的哈德良(Hadrian)大帝及其他其他男人都仿效希腊人留胡子的风尚。自此之后,罗马再次兴起蓄胡子。
除此之外,罗马还有个习俗,即把年青男子第一次长出的胡须献给神。因此尼禄(Nero)剪下了他第一次长出的胡子伴以珍珠放进一个金盒内在卡比托奈山(Capitoline Hill)献给朱庇特(Jupiter)。对罗马人来说,蓄有胡须的男子代表英勇率直。而罗马的仆人或奴隶是不允许拔或刮去他们的胡子的。若遇到有人过世,罗马人会任由死者的毛发与胡须继续生长,而希腊人则会把死者的毛发与胡须剃掉。这一习俗可能影响了英国的传统,英国的寡妇会在丈夫去世后剪下他的毛发,然后藏起来一段时间。有例子表明,寡妇自己还会剪去几乎全部的头发,但这种悲伤的仪式变得越来越少了。无独有偶,不止罗马如此,其他国家亦然。在Catti族(德国的一个部族,可能叫Chatten。),年青男子是不能留胡子的,除非他要去杀敌。伦巴族人(Lombards或Longobards)以长胡子而闻名。当伟大的Otho要作正式讲话前,他会先以他那长及胸的胡子发誓。
胡子的历史还不仅如此。十五世纪,蓄胡子已经流行很长一段时间。十六世纪英格兰的神职人员以不留胡子来表明他们是独身的。当牧师深信宗教改革的学说时他会以蓄胡子作为信号,表示他们拒绝传统教派,或者还反对以剃掉胡子来表明独身。胡子越长,地位越高,这是十六世纪,人们重新赋予胡子的历史。因此十六世纪人们把胡子留得很长(可参考Bishop Gardiner及Thomas Cranmer的肖像)。
其实,胡子的历史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男人要博学广文,像这种授之于父母的发肤的历史更要了然于心。了解胡子的历史,是对古代文明的崇敬,也是对自身底蕴的积累,至少这是一种弹词(要分场合使用)。了解胡子的历史,更是对身为男性的骄傲的体现,而这档子事,之于女人,最多去了解下“裹脚布”的历史。不是每个男人都有蓄须的资本,也不是每个男人都对胡子的历史有所了解。所以,要想丰富自我,积淀自身文化内涵,就从了解胡子的历史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