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命丧,医护失联。”这两天,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成为公众极为关注的焦点。
8月10日,湖南湘潭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产妇死亡事件,有媒体称 “抢救的医护人员不知去向,产妇赤身躺在手术台上”。湘潭县官方13日最新通报称,产妇是因羊水栓塞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此事之所以发酵成公共事件,医疗单位在对患者和公众沟通细节上的处置失当也是板上钉钉。正如“新华调查”的三问——死亡通知为何曲里拐弯、死后三小时遗体去了哪里、“医护失联”的解释是否牵强?这些问题不能回避。毕竟血肉相连,死者家属要个说法的心情可以想见;人命关天,公众要个结论的想法可以理解——为何不尽快告知大家最真实的经过?何况眼下医患关系依然紧张,愈“遮遮掩掩”愈“难辞其咎”。
个别媒体的表现也颇让人费解。一些文章在单方面传播患者信息的同时,对产妇的死亡,似乎“刻意”忽略了羊水栓塞的原因。羊水栓塞是指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的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借用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龚晓明的观点,就是“羊水栓塞的死亡率一般至少认为高达80%。很多时候,再高明的医生也回天乏术。”但为什么一些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就“忽略”了这么高风险的疾患呢?媒体哪怕稍微自学点知识,为公众科普一下,也能让老百姓在看待此事时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相关媒体对于产妇“口中含血”“眼晴含泪”等极为煽情的细节描述,更是无助于真相的厘清、问题的解决。有记者称“稿子只描述自己看到的”,然而,人命关天的事件,真相未明时,怎能一味地煽动悲伤愤怒的情绪?作为媒体传播者,在未能充分掌握信息的前提下,就如盲人摸象般地报道,是否有失客观与理性?
是非当前,理据须先于立场,谁也不能以身份为事实背书。我们只能恳请真相“出席”,以正黑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用好沟通这个工具。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频发的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占不到20%,其他80%均缘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倘若,诊疗多些沟通与透明,社会多些客观与理性,也许此次产妇死亡事件,就不至于成为医患关系伤口上一把残忍的新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