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岭南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家表示,植物药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基础研究,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药用植物质量标准
化学药研发投入产出比的不断降低,催热了天然植物药开发的大讨论。日前,来自国内外植物药领域的研究专家和学者在潮州召开的“岭南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植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和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赵中振对植物药的前景都大为看好:“植物药将会成为推进大健康产业的主力军。”而植物药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基础研究,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药用植物质量标准。
植物药将成为药物研发的一种“新时尚”,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界,面对已显露出来的全球近500亿美元的市场诱惑,产业界也表现出强烈的渴望,而且这个市场还在以高于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率的速度在增长。但品牌与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依然是现阶段植物药产业壮大的短板。
问题不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植物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平均为10%~20%左右,全世界生产的化学药中,有25%最初来源于植物,最著名的有阿司匹林、奎宁、毛地黄等。然而有专家预测,到2040年左右,全世界将有过半的药用植物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危险。一旦将原本仅在部分地区使用的植物药全面推向市场,必然会使药材资源迅速进入短缺状态。
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主管药师王胜勇告诉记者,现在植物药材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完全的市场调节,使得种植药材的行为缺少了计划性;其次,市场门槛过低,药材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第三,专业人员缺乏,市场加工不规范,药材质量存在较大隐忧。”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詹若挺告诉记者:“植物药资源的研究与生产明显落后于产业发展需求,普遍存在产业转化率低、生产资源短缺、种源混杂、良种选育工作滞后等问题。”
广东同德药业总工程师夏敏表示,作为植物药生产企业,目前原药材的道地性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如果不负责任的生产者采用不合格的替代品,植物药的安全性就很难保证,也
面对企业的实际困难,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王一涛表示,实现植物药质量的安全可靠,就需要从物质基础、关键方法和保障体系等三个与植物药质量密切关联的重要环节进行控制。
“企业应该成为植物药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的主体。但由于植物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体系,它不仅涉及农学、林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和药学等多学科,更需要农业、林业、工商和商业等多部门协调配合。”詹若挺建议,特别是要加强道地药材的标准建立,加快植物药研究步伐,并加强GAP、GMP、GCP、GLP等规范的推广和认证,全方位提升传统植物药产业的“硬件”水平。
资源匮乏导致原药材价格的不断攀升,市场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受访企业均表示,在完善植物药市场,除了植物药行业内部自身的调整和努力外,政府也应及时出台对植物药行业的发展导向和相应的扶持政策,合理制定中成药价格,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
品牌拷问
记者了解到,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接近半数来自于天然产物及其相应衍生物,但仅19%的天然药物的销售排名处于世界领先,中国仅占全球植物药市场份额的不足10%,植物药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特别在岭南地区,许多质量上乘的道地药材除被作为一些中成药和临床用药的组方味药外,同时也被广泛作为凉茶和饮食煲汤的原料。”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叶文才如是说,这也正是植物药市场的巨大机遇。
目前,国内较大型生产植物药的上市企业有浙江康恩贝、四川中汇医药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等,其中,康恩贝早在2005年就提出力争到2015~2020年期间,发展成一家植物药跨国集团。但国内真正形成品牌影响力的植物药企业并不多,研发投入少、技术落后,已成为困扰植物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植物药企业也存在着“多、小、散、乱”等现象。
就植物药而言,这块领域还未得到深度开发,国内国际上也无强势领导品牌,植物药市场大有文章可做。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应作为企业的关注焦点。会上有相关企业负责人建议,根据天然植物药在市场推广的难易程度不同,可对目标市场进行划分,采取不同的市场推广策略。简单说,就是两点:对于植物药认可度高的地区,采取的策略应以市场维护为主,重点是巩固现有的植物药市场份额和地位,但需加大高附加值的植物药生产,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而对于认可程度一般、有待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地区,可将植物药作为食品和保健品迅速推向市场。
“在植物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应早树品牌意识,通过培育大品牌产品群,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控制力和占有率。同时,应从政策与制度上重视对植物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夏敏最后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