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文简称为“规划”),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政策支持。《规划》明确了中医药未来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目标,整体来看,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我国中医药市场正呈现逐年递增的增长态势,2010年我国中药产业总产值已达到3172亿元。《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将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长,预计到2015年总产值将超过5590亿元。
2011年中药行业(含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实现销售收入高达4232亿元,占医药全行业收入的29.1%。其中,中成药的毛利率为31.6%、税前利润率为11.0%,均高于同期医药行业整体水平。
自主品牌将获政策“红利”
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及问题,比如医药卫生体制不健全、高质量服务水平有所欠缺;中医与中药发展的不协调、国内与国际发展的不协调以及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协调等;传统中医药仍占据很大规模,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烈,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度不够等。
针对中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建立起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使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分析师认为,《规划》中提出“走拥有保密配方和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中医药现代化道路”,将为我国众多自主研发的中医药品牌提供良好的奇迹。安邦咨询研究员夏庆指出,鼓励企业创新、打造一批中药龙头企业等措施,“对那些拥有较多资源、具有很好创新能力的品牌中医药企业而言,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掌握着较多中药资源、能够提供疗养和治疗产品、创新能力较强,以及在慢性病治疗领域有特色产品的品牌中药企业能更多地享受政策“红利”。
中医药临床优势
尽管是药物创新,但是中药与西药却有本质差距。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鉴于中药从饮片到成药转化的特殊性,辨证论治的特点和复方、多靶点作用特性等,在对中药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和效果评价时,不能简单套用西药模式,而应多考虑、体现、融入中医特色。
西药是先研发再做试验、进行临床观察等,但绝大多数中药作为饮片汤剂、院内制剂等经过多年临床验证效果,才转而向成药发展。做这些中药的临床试验,早期要先考虑成药性。一些药味多、用量大或涉及特殊有毒性药材的方子,不适合开发为成药,应在早期剔除,避免人、财、物浪费。
同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是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状况等不同,用药会有区别,在做药物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时,要对疾病的证型加以区分。
目前,我国药品临床试验在进行效果评价时,有指标趋同性倾向。即简单参照西药评价指标,不针对具体药物的疗效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选择。
总体来看,中药具有靶点多、效果全面而持久等特点。这些是中药的优点而非缺点,或许对于个别西药看重的指标疗效数据不明显,但在整体和长期效果来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