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口奶"黑幕是医疗体制之弊

  吴江

  为规范市场,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国家在2011年正式出台了《母乳代替品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令禁止在医院向产妇推销、宣传奶粉产品。但是在商业利益驱使下,这个政策却是形同虚设,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奶粉企业不惜拿出巨资,贿赂医生和护士,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让孩子产生对某个奶粉的依赖,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9月16日新华网)。

  关于初生婴儿奶粉的选择,以及轻易不要换奶粉的建议,很多准爸爸妈妈早已心知肚明,并通过育儿论坛等各种信息渠道做足了功课。不过,孩子究竟最适合用哪种奶粉,即便准父母在货比三家、左挑右选之后,也未必就能预知到孩子的口味和喜好。一些关于选奶粉的经验之谈,往往也是要通过婴儿食用之后仔细观察相关体征,才能判断奶粉适宜与否。在这一过程中,“第一口奶”究竟喝哪种奶粉更好,连准父母们尚且拿捏不定,不敢打包票,自然也就不能对医院提供的“第一口奶”做过多苛求。

  对于医院而言,无论出于管理和采购的方便,还是出于院方安全责任方面的考量,统一采购特定品牌的婴儿奶粉,也并非全无道理。毕竟,一旦初生婴儿在医院护理过程出了问题,医院方面无疑责任重大,奶粉的来源和选择,自然需要慎重。不难设想,假如既要医院负责护理初生婴儿,又不允许院方控制婴儿奶粉的来源,这一环节中自然不乏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地认为医院统一采购固定品牌的婴儿奶粉,选哪个牌子不让家长做主,便是“包办”,且必有“黑幕”,也未免过于仓促和武断。

  事实上,假如在“第一口奶”的选择过程中,仅仅是从医院的管理和安全方面考量,并不卷入商业因素,即便是医院选用的婴儿奶粉来自厂家的赞助,也无可厚非。然而,现实的情形却多少令人遗憾,当“第一口奶”已然成为一种商业推广的渠道,甚至成为各大知名乳企的公关重地,医院、医生,甚至护士都纷纷成为公关对象,所谓“禁止在医院向产妇推销、宣传奶粉产品”的规定,的确难免在利益公关面前形同虚设。尤其是对初生婴儿奶粉喂养成为医院的必备环节,甚至剥夺了母乳喂养的机会,即便没有公开的推销行为,商业链条对医院婴儿喂养环节的无孔不入,显然已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第一口奶”背后的黑幕其实并非所有医院都涉足,剥夺母乳喂养权的做法,现实中也是极端个例。不过,既然“第一口奶”中暗含着可观而潜力巨大的商业推广价值与利益,假如这一利益渠道缺乏释放出口,而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指望医院方面主动去抗拒送上门来的利益,其实注定胜算不大。尤其当药品环节的问题尚且未能厘清,进入医院的婴儿奶粉有样学样地复制其模式,又何尝不是轻车熟路、易如反掌?

  基于此,“第一口奶”之所以喝出“异味”,或许仍需从医疗体制中的积弊寻找病根。

2024-10-29 17:30:44

Related Articles

医疗腐败频发呼唤完善医疗体制

跨国药企相继被曝行贿.福建漳州73家医院涉及药品回扣--近期医疗案件频发,引发人们对医药行业的思考.中国医师协会8月6日至9日连发三文,呼吁医生加强自律抵制药品回扣行为,并拟倡导建立医师"黑名单"制度. 专家认为,药品贿赂案涉及医德医风,严重影响医生形象,但要从根本上治理药品贿赂则更要完善医疗体制. 药品贿赂:行业"集体舞" 葛兰素史克(中国)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少数医药行业组织.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福建漳州药品回扣案件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无一

别让医生成为医疗体制弊端的牺牲品

在伤医事件屡屡发生的当下,对伤医事件的制止和惩罚,就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体制.缓解医患矛盾的同时,以法律手段及时制裁伤医的凶手;防范.制止新的伤医事件发生;在舆论上谴责凶手,从道义上否定伤医的"合理性",是最应该做到的当务之急. 就在3月5日全国人大开幕当天,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又发生一起患者家属侮辱医生事件:某患者因大量饮酒呕吐后被送医,抢救数小时后不治身亡.死者家属随即纠集100多人,押着当晚值班医生在医院内游行,年轻医生边走边哭,持续约半

医疗旅游离我们还有多远?民营医院尚无法承担

◆吴瑞莲 贺天宝 近日韩星"都教授"来沪再度引发哈韩潮.而每年因追星去韩国旅游同时医疗整容做"明星脸"的人同样形成"韩潮".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医学美容科主任宋建星表示,每年科室里接收很多从韩国整形回来做修复护理的人.韩国的技术和国内不相上下,但收费高昂.然而,正是韩国成熟的医疗旅游产业包装推销了韩国的医疗美容业,吸引了大批中国人都跑到韩国去旅游美容. 那么,中国的医疗旅游市场在哪里?如今的规模有多大?日前在沪召开的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工作推进会

大医院患者"爆棚"看病仍难 医疗资源两极分化

要解决"看病难",必须改变目前的医疗体制,从法律的层面重新配置资源,规定就诊流程. 知名医院患者"爆棚"社区医院门可罗雀 破解"看病难"需依法配置医疗资源 胡胜凡从排队挂号的人群中挤了出来,额角挂着细密的汗珠.尽管此时才早上7点,入秋后的北京气温也不算高,但胡胜凡的背心处仍然湿透了,毕竟挂号大厅里的人太多. 这里是北京一家医院,挂号大厅里里外外站满了人,排队挂号的队伍曲曲折折绕了几个圈.看着焦急排队的人,胡胜凡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边用装着病历本

多美滋为何再陷贿赂丑闻

全面清查或明或暗的商业贿赂,更亟待理顺医疗监管体制,让多美滋们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痛楚中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中秋以来,由"第一口奶"引爆的知名奶企商业贿赂丑闻,持续发酵.愈演愈烈.据报道,仅4月份,多美滋公司就给京津等7个省区市的医务人员打款近50万元!昨晚,多美滋回应称:已于数日前启动了事件调查,将在十一前公布调查结果. 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向出生6个月内的婴儿推销.宣传奶粉产品.而今,一家家道貌岸然的跨国公司,毫不遮羞地撞破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联想

调查显示:近七成人选医院最在乎医术

老百姓选择医院时最看重哪些因素?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联合发起的一项13288人参与的调查给出了答案. 近七成人最在乎医生水平 调查显示,67.8%的受访者最在意"医生水平高",27.4%看重"医疗设施好".21.4%考虑"医药价格",之后依次为"距离近"(21.0%)."有熟人"(15.8%)."是不是医保定点医院"(12.3%)."不排队&q

人均6632元住院费严厉拷问新医改

近几年来,有关新医改的正面报道并不少,药价连续下调.医保的覆盖面逐年扩大.以药养医现象正在逐步改善等等.但是,摆在普通家庭和病人面前的,却仍然是"病不起".据7月22日<京华时报>报道,2011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79.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632.2元.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 这也意味着,尽管这些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因病返贫"仍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任何一个家庭,只要有

发改委杀价药品流通环节 将实行分类定价

药价管控的行动还在继续.记者获得的一份"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显示,下一步,对于药品中间环节和医疗机构的价差率,都将做出浮动价格管理. 对于该份文件对药价的管控,业内人士解读为有关部门的管控从三年前的最高零售价"一刀切",变成了流通环节的"步步切",总的意思是在每个环节设定一个最高定价. 据了解,征求意见稿将由发改委下发,在今年7月份正式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在支付制度未完善.以药养医无法破题之前,药品的价差浮动不可抹消,&q

病危不挂号不给看病 你怎么看

挂号是步骤,是规律.这话是医生说的.那我们女性的生命算什么?女人讲究道德是为了什么?我们同时应该提醒人民什么?医生职责就是为患者着想,或许这些医生有他们怕的"潜规则",毕竟现在的医患关系如此紧张.针对病危不挂号不给看病这一女性新闻,你怎么看?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怎么说. 1.天下医院有什么不要有病,缺什么都不能缺德.正所谓在其位当谋其职,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可在这个现实复杂的社会里,有多少能怀有一颗医者父母心的医生??护士姐姐,您能多微笑一下吗?医生叔叔,看病比看钱重要吧?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