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减肥可以通经络,对于治疗我们身上的疾病很有一套,人体上分布着无数的经络,无数的穴位,每个穴位都对应着治疗的器官,对于瘦腿,中医减肥也可以起到相当不错的效果,让我们来了解下面的中医减肥瘦腿内容。
中医经络
中医经络法不仅在治疗疾病方面效果神奇,在塑身美腿方面也有奇效。因其效果明显、无副作用等特点,深受塑身爱好者的青睐。中医经络减肥包括多种形式:
穴位经络法
穴位经络法又称点穴法。指通过对身体穴位的按摩,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实现减肥瘦身的效果。下面详细介绍3招超效穴位按摩瘦腿:
上午穴位按摩瘦大腿
如果脾脏功能弱,会让体内湿气过旺,气血不足,而且如果经常用同一种姿势坐着,还会造成大腿根部出现水肿或者胀痛现象,疲劳感增加,腿围增加。
而在上午9点到11点,脾经旺盛时,花五分钟的时间,就可以通过对其按摩、刺激来达到去除大腿水肿、脂肪,为双腿瘦身的目的。此时,按摩阴陵泉穴与血海穴、太白穴,就能达到瘦腿的目的。
1. 1. 阴陵泉——二郎腿帮大腿消肿
阴陵泉穴是“小腿消肿穴”,经常给予刺激,便可以达到真正的消肿的目的,帮助身体除湿。值得一提的是,你会发现眼袋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位置:它就“藏”在膝盖内侧突起骨头的内下侧的凹陷处。
方法:每天翘二郎腿,用掌心拍打阴陵泉穴3~5分钟就可让此穴位畅通,不妨在上午工作中时常变化姿势,给予它足够的刺激,也可为身体减压。
1. 2. 血海穴——按压为双大腿通气血
当身体气血不通时,大腿就容易出现胀痛,看上去胖胖的,此时就需要按压血海穴,帮助双腿通气血,消除胀痛感。
位置:想要找到血海穴并不难,让同事帮忙,两个人相视而坐,让对方用手掌抱住膝盖,五指自然指向前方,大拇指间所在的位置,就是血海穴。
方法:用按压的方式就可以让此穴位“活动”起来,并可通气血,瘦腿效果就不错哦!当时钟转到上午10点,你可能有些疲倦,那就休息一下,与血海穴“亲密接触”吧!
1. 3. 太白穴——互踩消除大腿疲劳
每日在外奔波,双腿经常处在疲劳状态,大腿就会越来越“健壮”。需要在脾经旺盛之时,刺激太白穴,消除双腿的疲劳感,从而避免粗壮现象出现。
位置:当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时,会看到脚中心有一条弧线,这条弧线的起点就是太白穴所在的位置。
方法:准备午餐前,经常用一只脚跟踩压另一只脚的太白穴处,便能消除双腿疲劳感,当然那也会促进双腿性感曲线的形成。
4、敲胆经瘦腿法
黄帝内经:凡十一脏者,胆为先也.也就是说只要胆汁分泌的量足,我们吃进的食物吸收的就好,吸收的好,造血的材料就足,这时人就健康,可见胆在人体的重要性。
方法:如图,每天在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由于大腿的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点力,要感觉力度能透进去,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敲胆经的目的主要在于刺激胆。敲胆经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一至两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
目的:这个运动,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这个运动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
适合人群:典型的梨形,肉全堆在大腿、膝盖MM;贪吃,喜欢吃甜食但是超级懒运动,跑一百米都喘气的MM;上身瘦下身胖,运动减肥怕胸变小MM;总之就是大腿脂肪和水分比较多的人。
不适合人群:肝火过旺、爱长痘痘的人
效果:驱除人体内的寒气,是促进胆汁分泌排毒,补充血气的,缓解大腿的水肿或者是静脉曲张。坚持十天半个月,大腿就能瘦2-3CM,同时臀部也会见瘦。
注意事项:
1、是要两条腿同时敲,还是先敲一条腿,再敲另一条腿,都随便你
2、并不要求很正确的穴位,重点瘦腿有四个穴位,有的人对针灸穴位比较了解,力求到位,那很好,但对一些对针灸穴位不太了解的人就无需苛求,有敲就有作用,既不在乎穴位正确与否,也不在乎是否完全沿着经络线路,这要基本上是在大腿外侧胆经的通道上就一定不会白敲。只要敲得大腿外侧的胆经筋有点热乎乎,就能刺激胆汁的分泌。
3、力道不用太大:敲胆经不需要很大力,有痛感就行,不要敲出瘀青来。
4、不需要敲到小腿上,一是操作不方便,二是小腿上胆经与胃经的位置太近,用敲的方法要完全分开是不是有难度。
5、晚上23点之后不要敲,23点至1点是气血进入胆经的时候。
6、肝火过旺的人不适合这个方法。
7、有的女性本来血就很少,但由于肝脏热,所以月经问题没有暴露。血气上升后,肝热下降了,月经推迟是正常的。当血达到正常水平,月经也就恢复了。月经来时可以少敲或不敲。
人体上分布着多条经络,想要瘦腿,离不开这些经络,只要适当的按摩相应的经络,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体内毒素,打通身体的某些通道,让身体更加的健康,不同的穴位对应着不同的的器官,中医减肥瘦腿点穴按摩法可以治疗穴位对应的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