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24岁湖北女孩周悉妮突患腹部囊肿,急需手术,但其自身血小板不到常人1/10,而医院血库里没有足够量的血小板,一旦手术会面临大出血的危险。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通过微博跪求救命血。
周悉妮的求助在微博上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纷纷表示愿意通过互助献血的方式,指定为她捐献血小板。周悉妮的生命危险暂时得到缓解。但是,“血荒”并未根除,互助献血受青睐的背后是我国常规途径献血量的不足和公众对用血流向的疑虑,采血用血信息亟须进一步公开,破解血荒须机制变革。
女孩微博求救命血
网友纷纷施以援手
“求4个单位血小板(O型)!我不想死啊!”
24岁湖北女孩周悉妮在微博上发出求助。“昨天还在地上跑,今天就瘫了。腹部囊肿,鼓得像球,急需手术,但查出血小板不到常人1/10,这意味着术后肯定大出血。病危通知单已经下了,家人拼命从老家调动亲戚来京,很少向人求助的我今天跪求大家帮助我渡过人生难关,我需要大家的O型血。”
17日11时30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部三楼B区36床,手背上扎着置留针,周悉妮穿着病号服坐起来准备吃午饭。刘同学帮她打回来的饭,她基本上没吃几口就放下来。面色苍白,戴着眼镜的她告诉记者说,卵巢的囊肿已经有27—29厘米了,一直挤压着胃部,没法吃东西。
周悉妮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后,独自来京,等待中国传媒大学复试通知。一周前,她突感全身乏力,腹部似乎有些突起。只隔了两天,她的腿肿得已无法下地,腹部鼓得像球,医院诊断为卵巢囊肿,急需入院手术。但悉妮的血小板极低,医院血库里没有足够量的血小板,医院在努力调配,但也要她发动亲朋好友,指定捐献给她,才能解燃眉之急。
原本准备坐火车从老家来北京的父亲,担心赶不及,就换成了飞机,在16日下午就赶来北京。小周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民政干部,也曾多次献血,献血量达2000毫升。听说女儿需要献血,就给他在广东打工的几个侄子打电话,让他们去检查血型,如果需要的话,赶紧飞到北京来。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无偿献血的现实尴尬是,医院无血可用。尽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有名的血液病医院,依然不能满足患者手术的需要。小周的父亲喃喃地说,这不是血库里没血吗?
看到周悉妮的求助,好多网友表示愿意捐血相救。在16日晚上11点半,一位武警战士敲开了病房的门。他说,过来献血救人。凌晨两点多还有人给小周父亲发短信,问还要不要献血?
18日下午,记者收到周悉妮的回复,“下周一做骨穿,继续检查。很多人都打电话和短信来说献血的事情,要先到医院来领通知单,然后到中心血站去献血。人数加上亲戚朋友已很多了,谢谢。”
互助献血渡过难关
公众青睐定向捐献
在微博求助后,让周悉妮感动的是,她接到几百个电话,几百条短信,许多陌生人承诺为她捐献血小板。
人民医院妇科值班医生介绍,周悉妮的血小板数必须恢复到一定数量,才可进行手术。院方表示,现在周悉妮的手术方案还没有定下来,由于血小板只能保留5天,保存期有限,还不能确定捐献血小板的时间。
一旦治疗方案敲定,周悉妮的家属将通知爱心人士到医院领取互助献血申请单,指定为周悉妮捐献血小板。周悉妮不再为血小板短缺担心了。她说,“我的很多好朋友已经赶过来了,暂时没有特别紧急,谢谢很多同事同学和朋友,以及热心肠的陌生人!”
不幸的小周如此幸运,得到这么多热心网友的关爱。一名网友说,“必须血站采血吗?还是可以手术时在医院现场采血?请博主给出具体操作建议,否则好血用不到刀刃上!”陪护周悉妮的同学小刘告诉记者,好多人打电话来说,献血一定要指定捐给小周,担心血会输给其他人。
深夜来访,送血上门,让人感动。可每一个患病需要用血的人都需要捐献,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捐呢?定点捐献,互助献血,就像那位网友所说的,输血输到具体人的身上,感觉血并没有白献。
有调查显示,在千余名投票者中,53.41%的人从来没献过血;37.87%的人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献一次。由于担心献的血没有帮到真正需要的人,37.33%的人会直接把血献给身边人;26.7%的人出于献血安全、用途等一系列问题,明确表示不会去献血;6.54%的人表示自己献血是单位或学校的要求,属于不情愿的“被献血”。
一位大姐给周悉妮打电话说,她丈夫曾经患病需要大量输血,也是向社会求助后,渡过了缺血难关。互助献血受青睐的原因在于,解开了众多献血者的心结:无偿献血不能被有偿使用,更不能让其他人拿去牟私利。
公众疑虑加剧血荒
破解亟待机制变革
为周悉妮献血,这种互助献血行动,是北京为了缓解用血紧张采取的一项措施,鼓励患者的家属、朋友、同事参加献血。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说,北京市互助献血量近两年逐年增长。去年北京市互助献血已达30000多单位。
按人口基数和适合供血的年龄人群,我国不应该发生血荒。但血荒逐渐蔓延至全国,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缓解,血荒已经成为常态。究其原因,献血量减少或不足是一个根本原因。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
破解“血荒”,首先要回应公众的“血疑”。采血的成本不公开,用血手续的繁杂,加上对血液管理部门是否从中牟利的担忧,都影响了公众献血的积极性。
血液不会自动从一个人身上到另一个人身上。即使是互助献血,并非是网友想象的“无偿献血、无偿使用”。刘江透露,血液本身是没有价格的,中间有采血、化验,包括储存、管理、运输等。所谓的血液价格实际是消耗成本。临床用血国家定价每袋210元。经测算,每一袋血的真正成本应该是360元。亲属互助献血价格也是如此,因为采血、化验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回应“血疑”,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必不可少,实现采供血机构运行体制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才能赢得民众的信赖和支持。刘江介绍,每一袋血液都有一个唯一的条码,血液流向的全过程都可追踪,有记录可查。献血者如果想查询自己所献血液去向,可以拨打4006012320查询。
目前,全国年采血量为3935吨,每天需要约7万人献血,供需之间尚存在较大缺口。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我国固定志愿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不高,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
专家认为,我国血液采集渠道过于单一,90%以上的无偿献血来自街头流动采血点;采集人群过于单一,人群季节流动引起血源的“断供”;破解血荒亟待机制变革,必须从制度上破解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