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之父维达·沙宣于9日在洛杉矶家中去世,终年84岁。洛杉矶警方于当地时间10时半接到报案,赶到其家中证实死于自然,家人当时均在场,也有报道称其真正死因为白血病。维达·沙宣出生于英国,14岁开始他的理发生涯,曾设计出无数种流行发型,而以自己命名的洗发产品也在中外广受好评,可以说他在时间留下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沙宣去世对设计界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维达-沙宣
中文名:维达 沙宣
外文名:Vidal Sassoon
国籍:英国
民族:犹太
出生地:英国伦敦
出生日期:1928年1月17日
逝世日期:2012年5月9日
职业:发型设计师,实业家
信仰:犹太教
主要成就:美国美容协会的最杰出成就奖
在英国伦敦出生的维达沙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断创造出突破性发型,成为一代经典。曾设计出多种流行发型,并以自己名字出产洗发水及护发用品,风行多国。
维达·沙宣热爱生命 时尚PK血癌
据英国传媒报道,沙宣患上血癌已两年,但他和第四任妻子犹妮拒绝向媒体透露,只让家人和最亲密朋友知道。消息说:"沙宣热爱生命,他以很时尚的方式面对这个病,那就是‘必须继续演出’。"
沙宣是工作狂,即使血癌来袭,也没改变繁忙的生活节奏。据报道,他曾一边接受治疗,一边打理业务,工作量"足以让四十岁的男子精疲力竭"。朋友一度都对他很有信心:"如果有人能够战胜血癌,一定是沙宣。"
2002年他与第二任妻儿所生的长女凯蒂亚因服药过量死亡,年仅33岁。沙宣后来说:"凯蒂亚去世没有令我抑郁沮丧,我用一贯的方法克服这件事,就是埋首工作。"
维达·沙宣的一生
有两件事对维达·沙宣影响至深。其一是他已故兄弟伊弗对他的鼓励;此外,维达·沙宣1948年在以色列军队服役的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1950年,维达·沙宣声名日噪,并屡获殊荣,成为发型艺术家协会的资深会员。四年后,首间沙宣发廊在伦敦邦德街108号开业了。维达·沙宣在这里创造了他全新的剪发艺。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充满刺激与创造力的时代。当时的伦敦,出现了如披头士乐队(Beatles,又称甲壳虫乐队)和设计师玛丽关等格调独特、作风自由开放的人物。维达·沙宣亦是其中的佼佼者,为那个年代的创造突破,提供了无限创意。
1963年,玛丽关邀请维达·沙宣为她的模特儿设计全新发型,要求既不能掩盖服装的优点,又要设计独特、充满时代感。结果维达·沙宣根据个别模特儿的不同轮廓,配合几何形状的线条,设计出造型简单别致的沙宣短发(Sassoon Bob),这个大胆创新的发型设计,轰动了时装界和传媒,女士们蜂拥而至邦德街的沙宣发廊。
维达·沙宣不断获得众多殊荣:1988年其名字被列入美国美容学名人纪念馆(U.S.Cosmetology Hallof Fame);而1991年,其名字被列入英国发型设计名人纪念馆(British Hairdressing HallofFame);同年,他又获得北美洲发型设计大奖的“终生成就奖”;1993年,他还获得美国美容协会的“最杰出成就奖”及艺术家与时装界协会颁发的首项“国际荣誉大奖”。另外,维达·沙宣是“波波头”的设计者,所以对于沙宣去世一事,很多设计人士表示惋惜。
维达·沙宣出身寒微 感情生活波折
沙宣出身寒微,童年曾经寄居孤儿院,妈妈一个梦令他走入发型师行列。追求完美、不断奋斗是他的性格,终于成就一番事业。沙宣生于伦敦,父母是犹太人,有一个弟弟。他3岁时,爸爸移情别恋,抛妻弃子。妈妈养不起一对孩子,迫不得已将他们送进孤儿院居住六年,直至再嫁之后,才接回他们一起生活。沙宣14岁已辍学,有一晚妈妈梦见他在发廊工作,于是送他去学师,岂料就是这个梦,让他的才华得以发挥。
沙宣像艺术家般执着,执意要做最好的发型师。为了打入上流社会,他努力改善英语发音,在伦敦西区觅得工作。1948年,他的事业刚起步不久,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一颗犹太人的心,让他毅然放下剪刀跑去打仗。他后来形容,与同胞并肩作战,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仗打完之后,沙宣回归发型事业。1963年,他设计出波波头,继而开设发型屋和拓展美发用品,业务遍及全球,被称为"现代发型之父"。事业一帆风顺,但感情生活波折多。沙宣结过四次婚,第二任妻子为他诞下四名儿女,与现任妻子犹妮的婚姻维持得最长。两年前,沙宣获英女皇颁发司令勋章,最近更推出自传,分享传奇一生。而沙宣去世与84岁。
维达·沙宣孤儿院度过的童年
1928年,维达·沙宣出生在英国伦敦东区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他的童年颠沛流离,父亲很早就将他们母子遗弃。当时正值一战后不久,英国"日不落"的辉煌已一去不返,社会经济萧条惨淡,许多人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在沙宣5岁那年,无力抚养孩子的母亲,不得不把他与弟弟送到孤儿院,沙宣的整个童年都在那里度过。
在孤儿院生活的时候,沙宣是个极其活跃的孩子,孤儿院里举办的各种活动中,总是少不了这个古灵精怪的小身影。但是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人宣扬"种族论"、大肆屠杀犹太人,沙宣也遭到了其他男孩的集体攻击,他们恶意地朝他脸上吐口水,骂他是"放高利贷的猪,流着肮脏的血液"。
沙宣在黯淡而混乱的孤儿院里卑微地成长着,直到1942年,14岁的沙宣和常来教堂做礼拜的小女孩普兰达相遇了。普兰达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德裔家族,但是她却感觉不到快乐:在她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而心胸狭隘的继母对她却是百般刁难。同样有着悲惨境遇的两人,在不断的交流中,一股微妙的情愫在心底萌芽了。
第二年,沙宣的生活轨迹开始改变,他和弟弟被母亲领回了家。母亲遇到了一个好男人,他对两个继子关怀备至,教导他们欣赏贝多芬和马勒的音乐。在沙宣15岁那年,他的母亲做了一个梦,梦见儿子一夜之间长大成人,拿着把剪刀,为一些陌生人剪头发。醒来以后,她回味这个梦,觉得"有一门手艺也不错"。于是不久之后,她把沙宣送到了伦敦东区的一个叫阿尔道夫·科恩的理发师那里当学徒。沙宣后来半开玩笑地说:"母亲强迫我成了洗头童,天知道我那时的梦想是去切尔西踢足球,或者成为一名建筑师。"
最初,沙宣并不是那种出类拔萃的学生,他看上去跟其他的学徒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他却是那里最勤奋的学生。"我知道,在伦敦西区有很多法国、意大利的美发学院,于是我每周有三个晚上会去那些学校听课,看别人是如何发挥灵感的。而美发行业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利用别人的灵感,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作品。"勤奋的沙宣很快便得到了科恩的赏识,工作上的进步使得沙宣开始憧憬更美好的未来,他和普兰达的爱情也处在甜蜜之中。可不久,两人的感情被普兰达的继母发觉,她在普兰达的父亲瑞克多面前百般讽刺,瑞克多恼羞成怒,命令女儿立刻与那个低微的犹太人分开,沙宣痛彻心扉,生不如死。
维达·沙宣与反法西斯大兵
沙宣手里握着剪刀,心里却装着国家大事。当时正值二战期间,每天,他不会错过报纸上任何一条关于战事的消息,遇到有客人讨论时事,他总要插一两句自己的看法。1945年末,二战已敲响了结束的钟声,但纳粹的余孽仍旧苟延残喘。英国出现了以奥斯瓦德·莫斯利为首的右翼法西斯分子,成立了英国法西斯联盟。莫斯利是希特勒的崇拜者,他鼓动成员在伦敦大街小巷传播反犹太人言论。
也就是在这一年,沙宣的母亲被莫斯利的心腹尼克斯捉住并杀害。突发的惨剧将沙宣硬生生地从爱情的伤痛中拖拽出来。为了给母亲报仇,1946年沙宣加入了一个由前犹太军人发起的反纳粹组织——第43集团。"那年我还不满18岁,集团成员大多曾是军队中服役的士兵,他们平均比我大五六岁,许多人还得过军功章。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我永远忘了不了那一个清晨,我遍体鳞伤、浑身脏兮兮地走进发廊,一位顾客对我惊呼:‘你的脸怎么了?’我回话,‘没事,夫人,我不小心被发夹绊倒了。’"事实上,就在前一天晚上,沙宣携刀和第43集团的成员一起与莫斯利的支持者们在伦敦东区进行了搏斗,沙宣因此受了伤。但是,他一直缄口不提此事。
第43集团很快便被纳粹余党定为重要的剿灭对象,沙宣也深陷险境。而此时普兰达的父亲支持莫斯利集团。一天夜里,沙宣找到普兰达请求她留在自己身边,可她为了沙宣的安全,毅然拒绝了他。一个多月后,战事正紧,普兰达突然找到沙宣,偷偷地告诉他:她在家中听到莫斯利集团准备于后天夜里对犹太人的会议地点进行偷袭。但是沙宣万万没想到当晚莫斯利的人就包抄了会议地点。在这场近身战中,第43集团伤亡惨重,沙宣对普兰达失望至极,他认为是普兰达出卖了他们。
战争对沙宣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母亲被纳粹所杀,情人普兰达背叛了自己,沙宣在一瞬间失去了两个最爱的人。为了忘记心中巨大的痛苦,沙宣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关于维达·沙宣的发型革命
1950年,第43集团解散,刚从阿以战争前线作战归来的沙宣对自己说:"要是我真想做发型师,那我就得认真干了。"正巧在这时,他遇到了50年代的传奇发型师雷蒙德,从此安心地在发廊学艺,学会了"一把剪刀能干的所有事情"。沙宣从此声名日噪,人们就为了在朋友面前来一句"在沙宣那儿剪的头发",宁愿付出一个上午的宝贵时间来排队等待。此时,沙宣也成为发型艺术家协会的资深会员,独立门户的想法在他心里慢慢滋生。
1954年,沙宣用继父提供的1400英镑作为本钱,在伦敦邦德街开了第一家自己的小型沙龙,沙宣在这里创造了"造型剪"的技巧,根据个人特有的头骨结构及其与几何形状的配合观念来剪发,不断地创造出突破性的发型,例如:不对称式、五点剪式和希腊女神发型。沙宣在发型设计上创造了革命性的潮流,他精湛的造诣和源源不绝的创意,使发型设计成了一门艺术,引导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发型师在发型设计领域中不断地精益求精。
关南施是上个世纪60年代首位在好莱坞成名的亚洲女演员,也是第一个剪沙宣BOB发型的女明星。沙宣回忆说:"那时候关南施到伦敦来找我,她的头发简直超过1米。她的头发十分强韧,能很好地保持造型,配我的新设计真是再好不过了。"于是沙宣用他那灵巧的双手,营造出被称为世界美发史上里程碑的"BOB"头,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使得沙宣成为当时的潮流领袖。
沙宣说:"发型设计是一门关乎脸面的工作——你研究她的面部轮廓、她的身高、体型,最后得出你的结论,开始修剪。当看到她眼里的闪光时,你就知道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再也没有什么途径像发型这样能立刻改变一个人的外表。"
上个世纪50年代的女性们每周要去发廊两三次,通过倒梳头发、使用发胶等手段做出蓬松丰满的发型。而沙宣所剪出的造型不会在一次洗发之后销于无形。"我承诺顾客,我不会拉扯或者倒梳头发,也不会喷过多发胶。"沙宣说,"我解放了女性,她们不再需要一周上三次发廊,只要每个月来一次就够了。"沙宣带来了新鲜的时尚风,造型令人耳目一新而易于打理,女性们从单调、呆板的发型束缚中解脱了出来,激情而充满活力。沙宣不只是一个技术娴熟的发型师,他所做的堪称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
魔法师维达·沙宣
在事业巅峰到来的同时,沙宣的爱情也开花结果。1967年,39岁的沙宣与一名时装设计师柏芙丽·亚当斯结婚。1968年,沙宣在忙碌之余,也开始仔细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于是,他的第一本著作问世,书名为《很抱歉,夫人,我让您久等了》,讲述了他的奋斗史。几年后,另一本由沙宣和妻子合著的名为《健康美丽的一年》的书出版,这本书成为1975年的三大畅销书之一。遗憾的是,这本书出版5年后,沙宣和妻子结束了13年的婚姻。
一次,在出席德国沙宣美发沙龙开幕时,沙宣意外地碰到了普兰达同父异母的妹妹,从她口中得知当年的事情全是父亲一手策划的,善良的普兰达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惨剧发生后,普兰达被逼迫嫁给了一个德国的贵族后裔,但得知她曾和一个犹太人有过恋情后,便疯狂地折磨她,还强迫她染上了毒瘾。沙宣后悔自己错怪了普兰达这么多年,随后便与她生活在一起,每天早晨沙宣都会推着普兰达徜徉于花园中,述说着只有他俩知道的往事。不幸的是,一个月后普兰达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而死亡。
1980年,沙宣搬到美国居住,此时他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沙宣"的商标卖给宝洁公司。从此,以他名字命名的系列美发产品在全世界销售。同时,沙宣发廊也由他之前的同事买下,沙宣本人不再直接参与经营。大师卸下了几十年的担子,开始寻找一些新的事业机会:成立了沙宣国际美发学院。沙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发型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踏上职业发型师的生涯。
沙宣乐于与他人分享他的事业成果。在他发展发廊事业的初期,他就已经积极支持各类文化活动、社会服务计划和学术团体,随后,沙宣还成立了"维达·沙宣基金会",捐助社会上其他有需求的人士,特别是为社会低层的人们提供教育机会。沙宣所发展的事业如今已成为跨国企业,因而所接触的社会阶层也比以往更广泛,但沙宣的精神始终不变,那就是推行教育、忠诚服务、追求创意及卓越品质、注重造型的实用性,达到简洁就是高雅的最高境界。
2010年5月,一部历时3年打造的《沙宣魔法师》上映,为世人呈现了一代发艺大师的传奇人生。如今,沙宣已经成为了一个艺术符号,他不仅是国际发型界公认的顶级大师,更影响着美发行业乃至世界的发展变迁。
周董的绯闻女友 |
真正的宅男女神 |
|
热点话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