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将想得太多的人,称之为心事重。这种情绪,如果不注意调理的话,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中医认为,经常想得太多的人,会伤脾。究竟,心思重与伤脾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下文做了具体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脾胃之间是“夫妻关系”
在中医看来,脾胃之间是“夫妻关系”,是人体的“仓廪之官”,通俗点说,就是负责管理粮草钱财、保障经济供给的,是我们身体的后勤部长。我们吃进去的各种食物和喝的水,经过脾胃的“运化”后,其中的精华(中医叫做“水谷精微”的营养物质)就被提炼出来,运送到人体各处被吸收了。而剩下来的“糟粕”呢,也需要依靠脾的运化功能来排出体外。脾胃运化食物过程中获得的营养(能量),除了供给全身组织器官使用外,还不断输送给肾,于是肾中的先天之精就不断得到后天能量的滋养,推动着我们的生命蓬蓬勃勃地成长。
人身体的好坏程度,大多取决于脾的这种运化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好,身体自然表现出饮食正常、排泄畅通、肌肉丰满、口唇红润有光等健康状况。那么反过来看,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差了,消化吸收功能就会出问题。
脾有“升清降浊”的特殊功能。当食物经过消化之后,产生的精华(升清的“精微之气”部分),就因脾的“升清”功能被送到心肺,再布送到全身,而糟粕部分(主要就是大小便)又通过它的“降浊”之能排出体外。
脾的升清降浊作用还不限于此,它还有安五脏的作用。为什么我们的五脏能够各安其位?这也是靠着脾的“升”和“降”的作用。我在多年的临床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患者,一旦他脾胃的提升作用减弱了,许多脏器也就不再老老实实安心本位工作了,就开始出现内脏的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一系列症状。而一旦降浊功能出了问题,那么排泄不畅的种种不适也会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口气”秽浊难闻。所以您想想看,脾的这个“升清降浊”功能有多么重要。
脾是人体血液的监护人
血液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就像石油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一样。这么重要的东西在人体实际上是由多个脏器负责管理的,比如心主血,肝藏血等,那么让血乖乖流在脉管中,就像石油在管道中运行而不“滴漏跑冒”,是由脾脏来负责的,“脾统血”。“统”,就是统一约束、管理的意思。所以,人体出现出血的症状,比如血崩、血漏、尿血等等,都可以去找血液的“监护人”,看看这个“监护人”的力量是否有所减弱。如果减弱了,就要重新赋予它新的力量,让它能够真正担负起“统血”的工作来。
想得太多就会伤脾
都说西子捧心是一种美,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深究,西子之所以捧心,是因为她有脾胃病。西施以倾国倾城之貌,被越王勾践别有用心地献给吴王夫差。西施远离故土,身在异国,自然非常思念亲人,度日如年。据说,她每天都会坐在窗前远眺家乡,天长日久,大家发现她有一个双手放在胸下的习惯,因为西施美丽,大家看她怎样都很顺眼,就是这种习惯动作,也很叫人赏心悦目。
后人有一首诗说:“吴宫海棠带露开,西施捧心姑苏台。脂粉难将泪痕盖,心病本从心事来。”形象地描述了西施的哀怨。中医说“忧思伤脾”,人在忧思这种情绪的刺激下,久了就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产生胃部不舒服或者是上腹部疼痛的症状。所以可怜的西施就会不时地捂按胸下(也就是脾胃的部位)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由于精神紧张或思虑过度引起消化机能的减退和障碍。本来,“思考”是心主神志功能的体现,但是中医认为,思与脾的关系也很密切,所以就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的说法。一般说,思考问题对人体并没有不良的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也就是忧思)的情况下,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常,常出现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症,这就是“思则气结”的表现,所以,任何事不要想得太多,小心伤了您的脾!
所以说,总是想得太多,这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没有好处。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心理健康,这对于你的身体养护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了,你才能有一个好身体,因此,学会自我放松心情,这点很重要。
推荐阅读:茶能“解毒”更要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