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全归咎于政府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到底该如何对待食品问题呢?今天看看专家的看法吧!对话动机

  77岁,陈君石仍在坚持工作。这个走路飞快、说话简洁的老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领域是食品安全。

  近年来,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考验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陈君石写博客、开微博,在公共论坛上发表自己对各种热点食品安全事件的看法,呼吁公众科学、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不过,他常遭遇“拍砖”。“中国现阶段食品安全事件不可避免”、“地沟油不可能大批量流向餐桌”等观点,甚至被认为是为一些政府部门监管无能开脱,为无良企业脱罪。

  今年6月11日,陈君石从“两院院士大会”会场匆匆赶往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并根据今年的主题“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做了发言,不想再次引发一场风波。他6分钟的发言,绝大多数人记住了一句话:“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是全世界监管力度最强的国家。”

  一语激起千层浪,网友反复转发、评论,并一度从质疑,转变为个别网民的人身辱骂。

  6月14日,陈君石发表长微博,但不是道歉,而是重申观点。

  6月15日,陈君石接受新京报采访,称发言虽然受到广泛质疑,但见此言已引发更多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辩论,仍感欣慰。

  “食品安全不是管出来的”   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是企业,企业不讲诚信,政府投入再大,也管不过来

  新京报:一语激起千层浪后,你又发了长微博,重申“我国是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最强国家”这一观点。为什么屡遭“拍砖”,还要这样坚持?

  陈君石:我想我的微博已经讲得很清楚。中国的监管力度的确是世界最强的。同时,我国的部分食品安全标准,比如微生物标准、菌群总数国标等,比发达国家要严格得多。从政府重视的程度、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各项专项整治、每年对食品的常规检测力度、样本数量,基层食品安全信息员的人数等指标来看,另外,从全国监督执法的队伍来看,现在公安部门也专门设立打击假劣食品的队伍,这在其他国家是“少有的”。

  但是,“监管力度最强”不等于“政府监管已到位”、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正相反,我在很多场合都强调,我们确实存在很多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还很严重,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条尚未形成;多个监管环节存在漏洞,监管缺乏科学性,监管过程不够透明等。

  “监管最强”不是我11日发言的重点,但很遗憾,少有人能耐心看完我发言的全文。所以,我只能重申、解释我的主要观点。

  新京报:如你重申中所说,一方面是在政府重视、标准、常规检测力度、队伍配置上“最强”,另一方面监管仍存在诸多漏洞。这是否意味着,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标准没有落实,令不能得其行,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在“走过场”?

  但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公众希望政府什么都管,很多人把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全部归因于政府监管失职,这是不全面的。陈君石:我不否认你说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存在。食品安全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政府监管出来的。近些年,我始终强调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如果企业不讲诚信,政府投入再大人力物力,也监管不过来,而目前的社会舆论是任何事情都该由政府负全部的责任。

  很遗憾,我的这些观点,多被舆论误解为是在替政府开脱。这几天,有网友在我的微博中留言,认为保障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事,政府、企业、科学家和媒体等等大家要共同努力,各司其职,企业诚信是一个基本环境。他所讲的“共同努力”我很认同,这也恰恰是我发言的重点。

  食品安全事件必须“零容忍”

  食品非法添加事件,无论是否造成健康危害,政府都应处罚

  新京报: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从苏丹红到地沟油,从染色花椒到“牛奶门”,事故遍布多个食品行业、生产环节。这是否意味着食品企业已集体失信?

  陈君石:但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是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作为一个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可避免。不能完全否认食品行业,这个观点,也多次遭到质疑,但我依然坚持。   中国可能有上百万中小型的食品企业,数亿农民以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大部分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蛋奶都是由分散的企业生产出来的。

  如禽畜在机械化屠宰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问题,滥用或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新老问题并存交织,我们很难设想,单靠政府力量,一方面是老问题,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没有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造成食品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是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如何管控上百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安全风险?相比之下,美国只有大约两万家养鸡场,大型养鸡场出的鸡蛋占总量的99%,由于集中规范生产,加上企业守法程度较高,美国政府制定的养鸡场规范甚至不监督小型养鸡场实施。因此,在讨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时,绝对不能忘记这一国情现实。

  但我也讲过,政府要维护公众健康,必须对食品安全事件“零容忍”,即对于违反标准规范生产和任何食品非法添加的事件,我还说过一句遭骂的话: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无论是否造成健康危害以及危害大小,政府都应依法进行处罚和管理。

  新京报:对于这样的现状,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大幅提高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维护中国的食品安全,你认为重典更关键?还是呼吁企业诚信更关键?

  陈君石:我也在呼吁国家通过修订立法,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人的惩戒力度,威慑食品企业遵守食品安全标准。但这依然只是一种监管的手段,强调企业讲诚信与呼吁政府用重典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任何一个社会最终要靠企业责任来维护食品安全。

  “染色馒头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对基本知识缺乏了解,人们)对食品安全存在误解

  新京报:你11日的发言中讲,有院士问你吃什么最安全。当天早上前往院士大会的路上,为何从普通百姓到科学家,大家

  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到底该如何去做,食品安全引发社会大舆论,今天就看看专家的看法吧!

  对中国的食品安全不信任?

  陈君石:目前中国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甚至不正常。突出的例子是,领导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既非来自于农业部长、也非来自于卫生部长,而是直接来自媒体的报道。

  不可否认,其中有些问题还很突出;但情况决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这种错误印象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管是政府官员、媒体记者,还是普通公众,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尚不如人意,也包括一部分学术界人士,由于对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诸多程度不同的误解。   新京报:哪些食品安全事件被公众误读了?

  陈君石:比如去年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是假冒伪劣问题,不是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是用了政府批准的添加剂柠檬黄来生产假玉米馒头,从颜色看起来像玉米馒头,其实没有玉米,以此来冒充欺骗。柠檬黄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食品、药品着色剂,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委员会在1994年就给了它一个很宽容的每日安全摄用量。柠檬黄加在汽水中是合法的,但加在馒头中是非法的;因为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中没有允许在馒头生产中使用柠檬黄。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假冒伪劣事件,但在人们的头脑中,都认为是个食品安全问题。

  这类问题还有很多,染色花椒、假红酒、假鸡蛋等。假鸡蛋的原料基本都是食品添加剂,有些也许用的是工业级而不是食品级的,但不能被称为“有毒”。上述假冒伪劣食品占了很大比例,这些都是恶劣的违法行为,无论是否构成健康危害。

  “科学家有责任告诉公众真相”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科学家要说一些官员不敢说的真话

  新京报:去年年初,你组织过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有嘉宾说地沟油提纯的成本很高,而且味道刺鼻,不可能大量流回餐桌。此言招来诸多质疑。

  陈君石:根据当时能看到的证据和我们对地沟油的了解,制造假冒伪劣食品的手段越来越奇异,远远超过科学家的假设。但地沟油是否如舆论所说,大量地流向餐桌,我和其他人是讲过地沟油不大可能流向餐桌的话,我要道歉。后来,公安部破获了这样的案子,这是事实证据。这也说明,我们仍缺乏科学证据和事实证据。现在很多人说,只要我到外面吃饭,就会吃到地沟油。但果真如此吗?

  新京报:6分钟的发言,只有一句话被反复引用和质疑,可曾料到?

  陈君石:起码,这些骂声引起更多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一些指责政府的声音,哪怕说得不对也是好的;作为科学家,我的责任包括告诉公众科学的真相,引导大家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我的观点有机会呈现到更多人面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现代社会,但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判断力还远远跟不上。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科学家要说一些官员不敢说的真话,如果我的观点和骂我的那些人一致,我就不必要再出来说话。

  根据问题的重要性来排列,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通过专家的具体介绍,你知道如何对待食品安全了吧,希望健康的生活一直陪伴吧!

2024-10-17 13:14:30

Related Articles

专家称食品零风险根本做不到 2015年统一标准

近年来,当每次爆发食品安全事件时,"食品安全标准"问题都会被提上桌面.多头制定标准,相互交叉.重复,国标.地标.行标各行其道,导致我国虽然标准总数多,但个别重要标准或重要指标缺失,部分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 近日,卫生部在通报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透露,下一步将启动对5000余项食品标准的系统清理.食品安全标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有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本报就此对话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他表示,到2015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将实

网传国产土豆切丝不变色为转基因 专家称误读

最近,其貌不扬的土豆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因为网上有人发布微博,称"美国的土豆削皮.切丝后变黑,可是中国已经没有这样的土豆了.无论在云南还是北京买,您试试看,土豆削皮切丝永远不会变色.基本上可以肯定,全中国城市出售的土豆都是转基因." 一石激起千层浪."转基因"一词本来就有些让人不太放心,这次又与土豆联系起来.很多人回忆自己曾经切过的土豆,果然好像没有变色,更加深了疑虑.中国之声值班编辑杨均天昨晚专访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杜珍,长期研究马铃薯种植技术的

专家称这些食物都是补铁的佳品

专家称这些食物都是补铁的佳品
在我们日常的餐桌上,除了要色香味搭配好之外,更应讲究营养的合理烹制,尤其要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而事实上很多食物其所蕴涵的营养是很丰富的,是贫血饮食的佳品,是补铁的理想选择,那么那些食物补铁效果好 呢,一起来看一下专家的特别介绍没,也许对于我们今后有意识多吃这些食物有帮助呢. 专家称这些食物都是补铁的佳品 花生.核桃含锌不输鱼和肉.锌是微量元素的一种,锌能促进儿童大脑和智力的发育,还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力的作用,防御细菌,促进伤口愈合.肉类和鱼类中锌的含量较高,不过,一些豆子和果仁的锌含量与其不

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大盘点

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大盘点
自从出台政策以来,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一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食品安全时刻危机着我们的生存,应该怎么办,以及怎么处理,就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今天就借助这个我机会,一起看看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 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大盘点 整形美容专家说,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尤其是一些不法商家的超范围经营,以及一些手段,使得食品安全问题亮起了红灯.一起看看吧! 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 1.以次充好,这就是一个严重问题,价格过高,随意标价,这是很多超市存在的问题!有的产品和实际不符合,比如用

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不容忽视

近来上海食品安全问题又出现了隐患,为了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上海市的五家科协学会的专家都来了,这些专家从健康饮食的种种方面下手研究,土壤.地下水.太阳辐射.甚至是食品包装,都进行了评估. 微生物引起食源性污染 近年来,毒大米.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投向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性污染等环节,然而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污染,正成为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因."对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污染,我们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刘弘

食品安全问题让人深思

2011年,各种事件一一的出现,从"染色馒头"到"牛肉膏"."毒豆芽"."染色芝麻"."硫磺姜"."化学醋"."水银刀鱼"--这几个月,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扎堆儿出现.如何挑选安全的食物,专家们给出了如下建议.让我们来看看! 躲开"染"出来的漂亮食品 挑生姜:"脏"点的最好.姜在窖藏时埋在沙土里,要想买到放心的生姜,最好是上面沾点泥

良心何在 食品安全问题拷问道德底线

良心何在 食品安全问题拷问道德底线
面对日益泛滥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已经开始加大了对齐整顿的力度.但是面对着2012年度频发爆发的食品问题诸如"立顿"."问题胶囊"."老酸奶"."问题蜜饯"等等问题我们不仅要问题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这种种的问题食品,我们的安全到底有谁能保证.时代在进步但是我们的道德底线在煺化,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最基本的诚信和为人的良心已经被商家丢弃,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企业能长久吗?在问题食品的残害下,我们下一代的未来在何处? 点击图片进

专家称源头治理"问题胶囊"需严打明胶掺杂行为

中国现在缺的既不是标准,也不是检测手段,而是执行力度." "问题胶囊"经过"八道关"依然能顺利流入市场到达消费者口中,事件的严重性值得政府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深思--谈起近日万众瞩目的工业明胶事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食品安全问题专家董金狮教授如是说. 董金狮提醒:下一步政府和媒体应关注明胶掺杂问题.由于各种明胶价格差别大,现实中,某些企业把工业明胶掺进食用明胶以降低成本.对这类企业应重点关注和打击. 药用明胶铬限量应改为1mg/kg 在此次明胶事件中,

食品安全问题多系人为 添加剂已成肉类污染罪魁

食品安全问题多系人为 添加剂已成肉类污染罪魁
<食品安全法>已经颁布实施两年多了,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层出不穷.如何看待日益疯狂的食品造假?食品不安全因素究竟有哪些?怎样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就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他认为,保障食品安全要依靠加强法治.转变发展方式来解决.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系人为 "因牛肉产品被污染造成食物中毒,美国Topps肉制品公司宣告破产;意大利"幽灵"奶牛丑闻,涉及意大利农业供应管理局和农业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