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日常饮食中,也许一些饮食规律,不仅仅会误导你,还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下面让我来告诉你饮食中最常见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肉骨头汤补钙
解析很多骨折的病人喜欢用肉骨头汤补钙,其实肉骨头汤中含钙量并不高。有人实验,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但肉骨头汤脂肪含量很高,因为有骨髓。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骨折的病人需要更多。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应当用牛奶或钙制剂补钙。
近年来“骨质疏松”、“缺钙”和“补钙”这些词充斥着广告,人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啦?骨质疏松和缺钙的人为什么一下子多了起来?这些广告是否可信?
误区二:肾结石的病人不能补钙
解析肾结石大多是草酸钙在尿中沉积,主要是草酸摄入过多,在泌尿道排除时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防治肾结石的关键是减少摄入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竹笋等,即使吃也应煮沸,去除草酸含量。
据报道,新西兰科学家最近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茶水中添加牛奶比喝清茶更有助于人体吸收,更有益肾脏健康。
误区三:没有鳞的鱼胆固醇高
解析这个归纳不够全面。的确有一些没有鳞的鱼胆固醇较高,如银鱼、河鳗、泥鳅、黄鳝、鳕鱼,但不是所有无鳞的鱼胆固醇都高,如带鱼、鲨鱼,与有鳞的草鱼、鲳鱼、鲈鱼等相似。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不仅作为身体的组成成分,还是合成许多重要物质的原料,但是长期大量摄入胆固醇不利于身体健康,会使血清胆固醇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并诱发脂肪肝……
误区四:糖尿病病人吃碳水化合物越少越好
解析血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关。糖尿病病人应当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防止血糖超标。应在维持正常体重的条件下,维持正常能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仍应保持占能量的60%~65%。糖尿病患者每次应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片、新鲜蔬菜等,使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缓慢,血糖不会升高过快,水平亦较稳定;如果单纯的少食碳水化合物反而使消化吸收快,血糖很快升高,且持续时间短,容易发生低血糖,出现心悸、头晕、出冷汗等。
误区五:晚上只吃菜不吃饭可减肥
解析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太少,能量在体内转为脂肪积聚,形成肥胖。产生能量的三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脂肪1克可产生9千卡的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1克可产生4千卡的能量。少吃饭可少摄入碳水化合物,可减少摄入能量,但多吃菜肴会多摄入脂肪,产生的能量更高,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反使摄入的营养素不能平衡,不利于健康。
常听人家说,“少吃”是减肥的基本原则,可是怎么在我的身上就不灵?为什么明明每个礼拜都少吃了好几餐,却还是没有变瘦呢?
误区六:老年人饮牛奶引发白内障
解析有人说由于牛奶含有半胱氨酸,氧化后易损伤眼睛的晶体,使晶体混浊发生白内障,因此老年人不宜饮牛奶。其实,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是膳食中钙很重要的来源,牛奶中的酪蛋白亦是优质蛋白,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白内障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低,可以补充抗氧化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锌等营养素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牛奶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佳品,但普通人对于营养尚存许多误区,使本该被吸收的营养白白流失,甚至产生反效果,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你也是这其中一员,则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下面的内容……
误区七:冬令进补要补蛋白质
解析所谓补是针对缺而言,缺什么补什么,不缺就不补。目前,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是够的,一般人群没必要再补充蛋白质;且蛋白质补充过多,反而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增加钙的排出,更容易产生缺钙,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补充蛋白质,只有在疾病时或特殊需要时才要补充。
在我国膳食结构中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a、b2、b1、钙、锌,因此,补充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才是补得有针对性。
有的热饮用加入蛋白粉的饮品,中午把蛋白粉加入米饭等主食;还有的办公室“白领”、中老年人也经常通过使用保健品来补充身体对蛋白质和钙制剂的需求。健康人究竟需不需要这样补充蛋白粉?
误区八:补充维生素c易肾结石
解析维生素c是酶的辅因子,与胶原的合成、创伤的愈合、血管的脆性有关;维生素c还有抗氧化,促进铁的吸收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成人每日的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1000毫克。维生素c的补充,只要每天摄入量在1000毫克以内,是不会发生肾结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