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的典型特征有三个: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代称。在年龄分布上,“蚁族”大多数是80后,以22岁到29岁年龄为主。其中,22岁到25岁接近一半,26岁到29岁达到四成。尽管家庭背景及个人现状都处于底层,但“蚁族”普遍对未来有很高的成功期望,83.6%的人认为未来五到十年内,其经济地位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有梦,所以能坚持,一旦梦破了会怎样,没有人知道。如何给“蚁族”一个看得见的未来,是我们需要做的。
两会召开前夕,政协委员李永军与李超雪、葛鸿雁、徐启山、李连清、李艳军六人联名提交了《解决“蚁族”住房难题的一个好办法》的提案,建议政府合理解决聊城“蚁族”的住房问题。
【调查】高校周围被“蚁族”包围
聊城的“蚁族”大多以驻聊高校为中心呈带状分布,诸如聊城大学西校区周围的前罗、唐庄以及城中村后猪市街,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周围的村庄及小区,然后以这些地点向外呈现辐射状态。
2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聊城大学东面的唐庄,这里是一处城中村,走不多远就能看到租房的海报。
村民李大爷说,来他们村租房子的大多是大学生,当然也有刚参加工作的上班族。
据记者了解,这些城中村房租近一年来大都呈现暴涨的态势。租金上涨房东很是高兴,“蚁族”们却很无奈,继而一步步地集聚壮大,最终出现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挤着七八个上班族、一个大杂院里住着十几甚至几十个考研族的现象,他们的房租在80至150元之间,人均住房面积以11至20平方米居多,其中有60%以上的人偶尔或者经常需要家里补贴生活费用。因此,好房子他们不但买不起而且也租不起,租到的只是条件较差的房子,且这样的房子也是供不应求。
【分析】 “橄榄形”住房需求撇开“蚁族”
当前,聊城的住房需求呈现“橄榄形”,一头的高收入者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另一头的低收入人群通过保障性住房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至于中间的“蚁族”,他们大多是进入城市的白领、务工人员以及有刚性需求的婚龄年轻人,这就要用“保障+市场”的方式解决。为了满足年轻人的住房需求,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还要建立层次丰富的房屋租赁市场。廉租房是托底型租赁房,此外应该向一些大城市借鉴经验,诸如建设单位租赁房、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青年公寓等,满足不同层次年轻人的住房需求。
据了解,聊城市城区2008年申请住房保障条件为:申请家庭成员具有本地城镇居民常住户口且实际居住,并至少有一人取得城镇户口三年以上;低收入家庭标准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最低收入家庭标准为人均年收入2760元以下;申请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申请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和扶养关系。
不是户口不符合,就是收入还“不够低”,所以“蚁族”不是享用廉租房的对象。同样,经济适用房也不针对“蚁族”,“蚁族”工作多不稳定,但月工资在1000至2000元之间。
【办法】 集体开发城中村做廉租房租给“蚁族”
“蚁族”何时能够摆脱窘境?怎么让“蚁族”在这个城市有房住、有家归?如何才能让他们租到既便宜又实惠的房子呢?
经过深入调研,政协委员对解决“蚁族”住房问题的建议是:在符合政府改造规划情况下,不改变城中村集体土地性质,村民集体开发,除解决村民自住外,多余部分在政府限价范围内作为廉租房,租给低收入人群。这样一来,房源广了,市场价格必然下降。
对于被地方政府划入改造范围内的城中村,应该允许该城中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性质(也就是城中村土地不被征用)的前提下,按照政府规划部门的规划自行予以改造开发建设,开发建设的房屋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些开发建设的房屋在满足被拆迁的本村集体组织成员居住要求的前提下,剩余部分的房屋可以在政府规定的限价范围内,作为廉租房出租给城市低收入居民。出租所得的租金收益归村集体经济组织,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分红方式派发给本村集体组织的成员。
这样做还有很多好处,由于没有改变土地性质,不存在土地因为由集体性质变为国有性质,不存在招拍挂,建设成本很低,房价便宜;由于改造系村集体自行进行,因此,不存在拆迁、补偿等诱发的群体性纠纷;由于城中村改造系按照政府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进行,因此,改造完全符合城市规划,不会影响城市形象及城市管理职能的发挥;由于剩余部分房屋能够按照政府限价出租给城市低收入居民,因此,减少了政府开发建设大批廉租房的现实财政压力;由于出租房屋的租金收益归村集体且能够以分红方式派发给原城中村居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原城中村居民的生存发展问题;由于开发建设房屋的产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产权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