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听过“恐惧症”这种心理疾病的么?什么是恐惧症呢?恐惧症又有哪些症状呢?恐惧症可能变现为对外界的身体恐惧和心理恐惧,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让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恐惧症。
可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于是极力避免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目前恐惧症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素质因素、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系
1、遗传因素 广场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有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的恐惧同患率更高。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
2、素质因素 前人认为患者病前性格多为胆小、羞怯、被动、依赖、高度内向,容易焦虑、恐惧,并有强迫倾向等。如果自小就受到母亲过多的保护,成人之后,也容易发生恐惧症。
3、生理因素 有人发现恐惧症患者的神经系统的惊醒水平增高,这种人很敏感、警觉,处于过度觉醒状态。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这种生理状态与恐惧症的因果关系尚难分清。
4、心理社会因素患者在首次发病前可能会有某种精神刺激因素,资料表明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都主动地追溯到与其发病有关的某一事件。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即当患者遭遇某一恐惧性刺激时,当时情景中另一些并非恐惧的刺激(无关刺激)也可能同时作用于患者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所以今后重遇这种情景,即便是只有无关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恐惧情绪。然而部分患者并无曾受恐吓的经历,有些患者恐惧的对象经常变换,这些都是条件反射学说难以解释的
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患上恐惧症的频率也有所上升,所以一定要重视起这个心理疾病,绝对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