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本市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项目,将提高救助比例,扩大救助范围。唇腭裂、耐多药肺结核等6大类重大疾病将享大病救助,重大疾病救助比例由70%提高到75%,住院救助封顶线增至4万元。
昨天,市民政局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调整完善我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本市医疗救助制度,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新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意见》从救助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结算方式和资金管理等方面,调整完善本市医疗救助制度。其中,救助标准有较大幅度提高。例如,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自付部分的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70%;将重大疾病救助比例由70%提高到75%;将住院押金减免比例由60%提高到70%。
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解释,例如,本市在职职工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为70%,如果救助对象得了大病,正常医保报销后,自己承担的30%,医疗救助项目还将再为其报销70%。“这意味着救助对象自己需要承担的费用只有总费用的9%。”
此外,今后本市还将门诊救助封顶线由2000元提高到4000元;将住院救助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重大疾病全年救助封顶线8万元。
与此同时,救助的病种数量大大增加。重大疾病救助病种由原来的9类、80多种疾病扩大到15类、134种疾病。原来的救助病种包括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疾病、I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器官移植(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8月起,将新增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甲亢、唇腭裂6大类救助病种。救助对象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其中,政府将资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由城乡低保人员扩大到城乡低收入人员;同时鼓励区县将因灾难性卫生支出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为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就医的资金压力,今后将把医疗救助受理审批时限由按季度办理调整为按月办理,缩短了审批时限。并且,对于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按比例先行垫付,社会救助对象只需负担个人自付部分,变“事后救助”为“事前救助”。“让困难群众治病时尽量不用东借西借。”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说。
不仅如此,社会救助对象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后,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大病保险和慈善医疗救助,提高困难群众基本医疗综合保障水平。
相关链接
本市医疗救助
累计支出6.8亿余元
本市于2001年和2004年分别建立了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制度。截至2014年1季度,全市历年累计享受医疗救助的总人次为157.55万人次,历年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8亿余元。其中,2013年全市享受医疗救助21.92万人次,当年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47亿元。(记者 童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