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事情。从健康饮食的角度考虑,食品安全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在夏季,人们经常喜欢吃白灼金针菇,但是,市面上居然出现了可致癌金针菇。到底什么是可致癌金针菇?下文做了详细介绍。
近日,福建古田县工商局在一黑作坊查获35吨用工业柠檬酸泡制的可致癌金针菇,这些金针菇正准备销往福州的一些食品加工厂和罐头厂。
据悉,加了柠檬酸的金针菇保质期一般在10个月至1年。到底什么是可致癌金针菇?药剂学专家称,长期过量食用含有柠檬酸的食品,会导致体内钙质流失,导致低钙血症。而使用工业柠檬酸浸泡,化学残留会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过敏性疾病,甚至致癌。黑作坊老板表示,“自家生产的,自己一般不吃。”
一边是《舌尖上的中国》里精美绝伦、让人垂涎欲滴的各地特色美食,一边却是如潮水般涌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波又一波的日常食品中枪而倒,无疑深深刺痛了国人的神经。普通食品伪劣横行,真假难辨,如今成了老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在食品安全问题阴影的笼罩下,人们开始不再享受美食带来的欢愉,取而代之的是担心与后怕,谁都无法预料吃进肚里的到底是美食还是毒素,抑或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怎样的潜在危机。
生活必需品的不断沦陷,对公众信心的打击是最大的。公众在痛恨生产企业、作坊主的无良和黑心时,必然也把矛头指向食品监管部门。它们作为食品的监管者,是公共卫生安全的“把门人”。食品尤其大众食品一再曝出质量问题,足以说明监管部门的工作不给力、不积极、不到位。
监管部门的工作不给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管不积极、不主动。瘦肉精羊、毒奶粉、塑化剂、地沟油等等,大部分曝光的事件或案件,都不是监管部门第一时间发现的,一般都是知情者曝光,媒体跟进,监管才介入调查。这次致癌金针菇虽然是工商部门发现的,但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从规模上看,这家黑作坊生产致癌金针菇已有时日。从这个角度看,监管算是后知后觉。被动监管错过了整治的时机,造成了恶果,对消费者来说,这是舌尖上的最大安全隐患。
还有一个就是检测标准的缺失和滞后。对于食品问题,公众经常能从监管者嘴里听到的说辞就是没检测标准,区分不了。食用酱油和化学酱油区分不了,配制食醋和酿造食醋没有明确鉴定办法,地沟油也没有有效的检测办法,蔬菜“催熟剂”也没有检测指标……如今,盐渍金针菇也无检测标准。没有相关的标准,的确不利于监管者工作。但这不能成为监管部门卸责的理由。一者,完善食品标准和检测手段是监管部门的职责之一,缺标准正是监管工作不力的结果;二者即便一时没有检测标准,也要创造条件加强监管,阻止疑似问题食品上市,不能坐等检测标准的完善。
被动监管,检测标准缺失一直是食品监管的老大难问题。黑心食品频出,问题也大多出在这些方面。《舌尖上的中国》虽然很热,但现实中消费者的舌尖却很冷,这需要监管部门有作为,多给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捂暖消费者冰冷的舌尖。
到底什么是可致癌金针菇?经媒体的曝光,一批可致癌金针菇流传到了市场上。究竟,我们的饮食什么时候才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关注食品曝光台,关注食品安全。
推荐阅读:金针菇具有抗癌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