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面推进新医改 织就医疗惠民网

  天津市南开区九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区政府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建设,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区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药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固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15岁,高于全国和我市平均水平,人民享有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的愿望将逐步变为现实。

  一、强化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投入全覆盖

  医疗机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区域卫生规划的引领作用,新改扩建业务用房面积2.5万平方米,建成黄河医院一期工程,重建百年水阁医院,新建水上公园和体育中心医院,扩建学府医院,率先实现了一街一标准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布局,合理调整二级医院服务区域。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装备彩超、生化仪和CR机等现代诊查设备,调整改建了60个社区站,基础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慢性病防治所和培训中心全部实现独立办公。

  社区国医堂模式国内领先。深入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国家卫生政策,突出知识与结构的整合理念,在全国率先实现社区整建制“国医堂”建设,2010年被命名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为国家级社区卫生“双示范区”,同时被确认为市科技成果和区级科技贡献奖,获得第三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市长黄兴国作出“三个有利于”重要批示,“南开中医模式”在全市推广,社区中医服务人次增长了30%,受到百姓欢迎、同行认可和媒体关注。

  二、完善系统,公共卫生服务提水平上层次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妇女普查、慢性病管理、计划免疫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消除麻疹、强化脊灰和控制结核工作开展顺利。统筹街域发展,辖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每年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突破30万人次。公共卫生防保网络基本形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基本建立,应急能力显著提高。打赢抗击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疫病防控战役;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妥善处置三聚氰胺奶粉善后处理事件;圆满完成抗震救灾和奥运安全等重大卫生保障任务。

  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确立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基层医学科技,贯彻“健康南开、信息卫生、数字医院”规划,自主研发使用公卫“三网合一”系统和卫生执法实时监控监督系统,引领区县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方向。率先实现医保联网刷卡结算,方便社区百姓。启动“数字医院”系统建设,着重解决当前医疗与公卫信息管理分离问题,有效提高了家庭健康档案的利用率;推行“医卡通”和引入银行服务系统,使用电子病历,实施药品数字化管理,缩短候诊时间,进一步优化了服务流程。

  三、创新驱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抓重点强队伍

  医疗综合服务多层次全方位。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率先试行医保预付制度,分步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累计施惠百姓5000万元。持续调整医疗发展结构,药占比降至70%;打破“以药养医”格局,逐步实现从药物治疗为主迈向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养生与保健的综合服务;实现从医疗服务为主转向防保医疗为一体的健康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卫生服务人次和净资产比2006年分别增长94%和37%,年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4.2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45亿元,规模和总量始终保持区县领先。

  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协调发展。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加大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力度,整体推进高层次技术人才、社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中医药、卫生监督和卫生管理等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组织开展名医工程、公共卫生人才工程、中医药人才工程、社区卫生人才工程和卫生管理人才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专业人才技术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以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倡导医师重温中医经典,大范围开展“西学中”活动,普及中医药临床知识,扩大中医技术应用覆盖面。

2024-08-01 12:07:51

Related Articles

新医改方向指向中国医疗体系最短板

"最值得高兴的是新医改的方向是对的,路径是正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曾益新日前谈及新医改时指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指向了中国医疗体系的最短板块,揽括了中国医改的最核心内容. 作为新医改的深度参与者,曾益新曾多次参与医改实施方案的修改制定.结合对"看病贵.看病难"的分析,他认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提炼出了推进中国新医改的切入点. 他说,所谓"看病贵"主要是&

缩小城乡医疗差距新医改还须迎难而上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一次会议上表示,近三年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跨入具有全民医保制度国家行列,目前我国的基本医保已覆盖了96%的人群.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就始终没有停止过.陈竺部长把时间定位在"近三年",因为从2009年4月6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算起,至今为止是舆论称为"新医改"的三年.当时<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

2009新医改元年回眸:世界"顽疾"的中国"处方&quo

新华网北京2009年12月24日电(记者周婷玉.胡浩.姜锐.沈洋.李美娟)为民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共同难题.对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面对这一世界"顽疾",在历经两年多的充分研究和反复讨论后,中国政府终于在2009年开出了一张"处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投入1197亿元加以推进和落实. 这剂"处方"

人均6632元住院费严厉拷问新医改

近几年来,有关新医改的正面报道并不少,药价连续下调.医保的覆盖面逐年扩大.以药养医现象正在逐步改善等等.但是,摆在普通家庭和病人面前的,却仍然是"病不起".据7月22日<京华时报>报道,2011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79.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632.2元.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 这也意味着,尽管这些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因病返贫"仍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任何一个家庭,只要有

新医改带来大商机 跨国药企借外力"下基层"

跨国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一个转身,它的中国三四线市场的销售员工就滋润起来. 凌晨(化名)是葛兰素史克中国在粤东地区的销售员,负责汕头.潮州和梅州三个地级市几家三级医院某乙肝药物的销售.春节他没歇着.大年初三一早,他去了梅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拜访值班客户. "每个长假都差不多,遇到重点客户值班就要拜访." 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干这行挺苦,但收入不错. 他平均月薪万元,在梅州算金领.3年前不这样,那时他在葛兰素史克广州公司做销售,买不起房也娶不起老婆.他说,广州竞争激烈

浙江新医改破除以药养医 4月1日起药品零差率销售

中新网杭州3月27日电(见习记者谢盼盼 施佳秀)27日,浙江省卫计委副主任张平在"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省将于4月1日零时启动在杭州的省级公立医院和杭州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此次改革将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按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 张平会上介绍,此次浙江省级医院综合改革首要任务便是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实行药品零差率,降低药品销售收入在业务总收入中的比例,降低抗菌药物占全部药品的使用比例,进一步

新疆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人才是关键

全科医生缺乏.专业医务人员招不了,留不住,是各地在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普遍面临的问题.2012年两会上,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依旧是代表委员们研究讨论的热点.来自新疆的全国人大代表热娜·卡斯木,利用会议间隙专门去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调查,了解北京和新疆同等级别卫生服务院的差异.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近30万,医院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有内,外,妇,儿等29个临床科室,设有200张床位,日门诊量可容纳800人次. 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

控制价差率触及药品销售神经 企业受压转型突围

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入,一份关于<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近期在业内流传,主要是对药品经营者批发环节的实际差价率(额),按照"高价低差率,低价高差率"实行上限控制,且最新一版对于价格又做了部分调整. 作为触动患者和企业最敏感的神经,业内认为,药价改革将会给药品流通行业和上游医药工业带来一番波动,目前可预期的是流通业将面临整合,制药业或将调整出厂价. <办法>对价差率(额)实行上限控制 <办法>最新一版透

医疗器械监管新规能否平衡创新与风险

从6月1日起,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14年来我国首次对医疗器械监管条例进行修订.这意味着,医疗器械的监管以及市场运行进入新阶段. 公开数据显示,在我国,约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万多家,2013年统计产值超过2000亿元.从压舌板到心脏支架.CT检测仪,医疗器械已经是一个门类庞杂.企业众多.产业价值快速增长的行业. 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监管提出了挑战,原有的条例在业界颇受诟病. 从今年3月初开始,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已经开展.先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修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