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是每位女人一生的“好朋友”,这位好友每月都会按时拜访,以保证我们身体健康。但如果她因某些事情推迟来访,你可要注意了,这或许是经期给你发出的健康预警,说明你的身体存在某些妇科问题,应尽早检查,以免患上妇科炎症。本期生理期保健,小编就与大家一起学习了解经期科学小常识,有效hold住我们的健康。
健康女子月经期为2~7天,第2~3天经血量较多,随后逐渐减少,至第6~7天月经自行“干净”。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
同居一室的女孩月经为何会变得同步
每个女子的月经都有自己的独自规律性。但如果女孩子同居一个宿舍,往往会见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这些女孩子的月经会慢慢变得同步,基本上会在相邻近的几天来潮。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青春期,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调控卵巢的发育和使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即雌激素和孕酮。女孩每月一次的月经周期就是由于上述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同宿舍女生的月经周期逐渐趋向同步,原因至今未完全明了。有科学家发现,女性腋窝分泌一种叫信息素的物质,通过鼻孔的嗅觉,感受到这种信息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传至脑部,导致了她们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协调一致,并同步化,所以她们的月经规律也基本一致了。
月经血为何不凝固
月经血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凝固。众所周知,从身体其他部位流出的血液,一般是鲜红色,并迅速凝固成块,出血伤口也会结血痂自行封闭出血的小血管,出血立即停止。这是由于血小板及血中纤维蛋白原在各种凝血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了血液成分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阴道上皮的脱落细胞与各种杂菌,但却缺乏能使血液凝固的纤维蛋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子宫内膜中有较多的活性物质混入经血中,它们激活了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流动的分解产物,失去了凝血作用。同时,子宫内膜中还含有其他活性酶,能破坏诸多凝血因子的凝血作用,影响了经血的凝固,以致于月经血总是成不凝固的液态排出体外。
那么,子宫内膜出血又是怎样自然停止的呢?这个止血机制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子宫内膜出血是由于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螺旋动脉的顶端发生裂口导致出血,出血后螺旋动脉立即塌陷,子宫肌层收缩将螺旋动脉裂口关闭。另一方面,体内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不受子宫内膜中活性物质的影响,共同产生凝血作用,阻止了子宫内膜血管继续出血。因此,月经期只要多多注意卫生,是不会产生大出血或感染等疾病的。
关于月经的“早”和“晚”,“多”和“少”
月经量的多少与种族、民族、地区、营养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中国妇女单次月经血量约35~58毫升,低于10毫升为经量过少,若多于80毫升为经量过多,中医称为“血崩症”。如何判断月经量呢?可以用妇女在经期更换多少个月经垫来估计。一般情况下,每昼夜更换月经垫3~5次为基本正常;若需频繁更换月经垫,为经血量过多;若月经垫上仅见少许血迹,只需更换1~2次,为经血量过少。采用月经垫更换数评估经血量的方法精确性较差。因为每个妇女的卫生习惯有差异,所用月经垫的质量不相同,还受许多其他条件的限制与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在临床上仅作参考。
月经规则来潮是妇女生殖健康良好的表现。正常女孩子月经初潮时间在12~13岁,如果女孩子在10岁前来月经,要考虑“性早熟”,最好找专科医生诊治。若女孩子18岁还未来月经,要考虑“原发性闭经”,必须及时请妇产科医师诊治。若每次月经来潮,经期短、量也少,也是非正常现象。若每次月经量太多,持续时间在7天以上,也应该看医生,找出原因并及时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月经期可能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或不适出现,需要自我调整:
1、腹及腰骶部下坠感,是由于经期盆腔瘀血与子宫血流量增多所致,会自行缓解。
2、尿频现象,是经期的膀胱刺激症状。
3、有时头痛、失眠、精神忧郁、易激动等,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
4、食欲差,甚至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是胃肠功能暂时紊乱所引起。
5、其他方面,如皮肤痤疮、鼻黏膜出血等。上述症状若属偶然发生,且不影响工作与学习,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恢复。
正常月经是妇女生殖系统健康的反应与表现。月经异常是生育期妇女生殖系统异常或疾病的信号,必须及时诊治,以便更快地恢复健康或生殖功能。希望每位女性能多了解一些月经知识,对自己的身体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