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年出版新书几十万种,其实纯粹原创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填方夜谈。在抄袭,重复出版日益盛行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好写上基本上。因为作家是个响亮的名讳,拿得出手,叫得出口,所以大家一窝蜂的开始写书出书。但是并不是每个写书出书的人都真的具备写出高质量文集的能力。所以重复别人写过的内容,摘录别人的经典屡见不鲜。怎样保证原创?悦读慢慢变成了阅读,没有太多欣赏的成分,因为推陈出新的东西越来越少。
千书一面不是好现象,应该鼓励原创的发展,作家的创造力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市场。何为“重复出版”?一般来讲,重复出版是指选题重复雷同,内容大同小异,甚至装帧无新意的一种出版现象。比如书名一样,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换了个出版社。另外,那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式的简单模仿划归在重复出版之列,如后文提到的“舌尖系列”和“奶酪系列”。
重复出版是个“怪胎”,它导致大量图书产品过剩、库存积压,造成编辑、印刷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图书质量大打折扣,严重损害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削弱了“书业神圣”的普遍理念。重复出版的图书,已经渗透到思想政治、经营管理、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许多领域的许多方面,今天,小编盘点几个热门的重复出版重灾区,以此窥见出版界重复出版背后的黑幕。
古籍无版权,争吃祖宗饭
各种名著的重复出版显而易见,诚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一千个作家也就有一千种版本,同一名著可以有千种见解。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是许多出版社的常备书,每年200亿元重复出版的古籍库存化为纸浆,。自1950年至2005年底(除去少年版、彩绘本、改写本、简写本、缩编本、改编本、注音本、白话本、汉英对照本等),《红楼梦》版本共有230多个,《三国演义》210多个版本,《水浒传》《西游记》也都超过190个,版本数量惊人。
可是当文化市场上各种类似的书籍层出不穷时,读者还会觉得这本书质感优良么?名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会有增补遗漏、旁白注释,出现数种版本是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人们学习和研读,有关部门和学者也花费了大量精力,推出了公认的最为权威的版本,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上下两册的《红楼梦》,以庚辰本为底本,就是市面上公认的最好版本。有了这个版本,还需要再出版数量繁多、打着各种 版本旗号的《红楼梦》吗?版本的众多,除了给红学家增加一些喋喋不休无关紧要的争论之外,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出书的人不会在乎出这本书是否有重大意义,只要不涉及版权之争,只要成功出版能成功盈利,何乐而不为?大部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是没有版权的,有现成的底本,不必向作者支付稿酬,你可以出,我也可以出,还普及了名著。对众多策划创意能力不足、缺少出版资源的出版社来说,这是一条赚钱的捷径。于是,不论是专业古籍社,还是非专业出版社,都群聚古籍出版领域,形成一股古籍出版热。再加上,古典名著市场需求巨大,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手里有了点闲钱的人们,出于虚荣心理或实用目的,热衷于购买成套古籍用于阅读和装点门面,出现了“鉴赏热”、“白译热”、“翻印热”等,许多名著或大部头著作的全译本、选译本、精华本、故事本等畅销一时。
这种重复出版让我们的文化市场越来越虚,这样做的恶果是让读者越来越发现所谓作家的资质。可是为什么本来就不是一个好现象,好作为,却这么多人赶着去呢?因为有利可图,所以顾不得是不是有价值可言。怎样保证原创?让阅读重新成为悦读,让书籍能真正带给我们心灵的洗涤和喜悦。
【推荐阅读:《革命:2020》 悦读爱情与现实】